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负责看门的管队是临清人,虽然看着高大威风,但是一副痞子相,他没见过陈新,陈新按着规矩投了名帖,他接过名帖看了一眼,上面写的是文登营水师游击宋闻贤,这管队官平日听过文登营大名,也知道周洪谟是那里来的,态度立即大改,连忙把几人让进门房,派人去通知周洪谟。

周洪谟一会功夫就赶到大门,他原本真以为是宋闻贤,心中也正奇怪宋闻贤何时成了水师游击,这一见陈新,楞了一下,立即明白过来,哈哈大笑上来连连拍陈新的肩膀,还是在文登营那副做派。

两人都是参将,现在也没有什么上下级了,陈新看周洪谟一副容光焕发的样子,拱手道:“周大哥在此养尊处优,可是比在文登时候更见福态了。”

周洪谟摸摸脸道:“还是托兄弟你的福。”他接着就跟认识的宋闻贤刘民有等人打过招呼,然后把着陈新肩膀一起往里走,脸上笑开了花,边走边低声问道:“陈兄弟,武将无令擅离信地要是被知道了,要被参的。”他跟着又摇头道,“不过你陈兄弟不怕,现在谁不知道你在皇上面前和兵部那里都是红人,不过咱还是小心些。”

陈新笑道:“我哪里是无令擅离,朝廷不是在威海设了一个水营,我带他们出海习练,那些水手都是新来的,海上的事谁说得清楚,结果一时迷航,转着转着就到了天津,我想着都到天津了,临清不过几日时间,怎么也得来看看大哥。”

周洪谟心领神会的用手指指陈新,嘿嘿笑了几句,他马上又道:“难得陈兄的还能记着老哥,正好你来了,哥哥也想你得紧,咱是个老粗,但报恩情咱是懂的,要不是靠着莱阳和四城之战的军功,哥哥无论如何当不到这个参将,这是陈兄弟拿脑袋跟鞑子拼来的,这次一定要好好酬谢陈兄弟。”

陈新连忙谦逊几句,这个周洪谟虽然没个正形,怕死又爱财,但还算个直爽人。周洪谟带着他们进了后进住宅,里面很宽敞,周洪谟安排一个师爷陪着陈新的随从,自己则把陈新带进了书房。

陈新进去一看,里面书架上假模假样的摆了些书本,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他心里暗暗笑了一下,周洪谟连字都不认识几个,也要装样子。

周洪谟请陈新坐了,他知道陈新不知专门来看他的,笑嘻嘻的问道:“陈兄弟到临清,有没有需要老哥我帮忙的。”

陈新道:“我专程看周大哥,也跟周大哥说一声,你文登营的铺子我都给你保留着,让你那几个亲戚安心做着就是,不过既然来了,就顺便看看南货生意。”

“南货生意?”周洪谟重复了一句,似乎思考了一下,他这一走神,脚就踩了一只在椅子上来,露出他的武夫本色。周洪谟认真看了陈新两眼,他凑过去低声道:“这事兄哥哥能帮些忙,不过那些文官牙行也不是好相与的。”

陈新就是等他这句话,看他毫不含糊,也放下心来,笑着对他道:“南货和钱庄都要做,麻烦周大哥照拂着。”

“哥哥刚来不久,也不算太吃得开,青手地痞哥哥就能对付,就是那些官吏牙行讨厌一些,总之哥哥尽力就是。不过陈兄弟大可以大大方方的,摆明是你的铺子,哥哥不信还有人敢来造次。”

陈新一想也是,自己打生打死不就是为了挣个名声,点点头正要答应,周洪谟又道:“这些运河边的官,银子多得数不过来,他娘的什么门生故旧、同年同乡到处都是,从来不拿正眼瞧咱们武将,老子去见一个五六品的文官还得给他下跪,咱要跟他们打交道,得一直陪着笑脸。”

陈新上面有温体仁关照,一般的文官他倒不怕,不过他总不能大小事情都去找温体仁帮忙,这些地方上的问题只能自己搞定,他也一直在想如何跟各地的文官缙绅打交道,找到一个可以就近借助的力量。

他一时也没有想好,就对周洪谟问道:“周大哥来临清此地数月,不知对此处经商有何心得?”

“咱能有啥心得,还不就是开些铺子,我说陈兄弟,你要做生意,何必去做啥南货,跟哥哥一样多开两个赌档、暗门子,那银子一样哗哗的。”这周洪谟竟然还是跟在文登营时候一样,尽开些歪门邪道的东西,不过来钱倒确实很快,尤其是临清这样的大都会。

陈新也马上答应下来,这类场所周洪谟更好关照,既能赚钱,又能当情报据点,一举数得,只是经营的人还没有合适的。

他接着还是问周洪谟临清的正当生意,周洪谟抓抓头,对着外面喊了几声,一个师爷模样的人跟着就进了书房。

周洪谟对陈新道:“兄弟,咱老粗一个,说不明白,老江是临清人,他来说。”

那师爷问明了问题,就对陈新恭敬的道:“临清此地荟萃南北货物,基本京师南京有的,此处都有,若是说临清产出的东西,棉花为第一大宗,东昌府乃山东种棉最多的,棉花收好后大多集在临清,一部发往江南,这边左近乡村也做棉布,行销北地各处。另外还有皮毛和铁器,亦是临清大项,东昌的羊毛毡久有盛名,铁器则多半是农具……”

周洪谟打断道:“那羊毛毡说个屁,我这兄弟做的是南货,你说说南货卖得咋样。”

“临清卖南货的,多半是徽商,糖、茶、棉布、丝绸都还算好销,公子若是要做,就看价格如何了。”

“徽商?”陈新问了一句,许心素就是徽商中的巨无霸,有他供货,自己也不怕这些徽商。

“是,这些徽商都是身家巨万,有些经营久了,与衙门各位老爷都是熟极,做起事情来很方便。”

周洪谟一拍大腿道:“钞关那里我可以想法子,有个主事已与我相熟,河边和州城里面的,咱再慢慢想法子。”

陈新又道了谢,周洪谟这个临清参将管的其实是漕运兵马,与钞关关系更密切,州城里面估计他确实难办些。

那师爷继续道:“公子若是卖南货,必要与这几行的牙行说好,否则麻烦事多,若是官面上再通了,还是能赚许多银子的。万历年间临清钞关收钞关税三倍于扬州,有些年份牙行认缴的商税就有两万两,占每年天下商税三成还多,公子便可知临清商业之盛。”

陈新有些动容道:“这么多。”

周洪谟哈哈笑道:“三十税一,都有这许多,况且陈兄弟你知道商税那点破事,这交上来两万两,背后进了各位大人钱袋的,二十万都不止。”

如此说来,临清每年的交易量确实很惊人,这里就是他在山东必须抢占的商业的战略要地,陈新想起一路听闻的官员士绅能量,又觉得颇不容易,心中不由有点羡慕那些流寇,管他妈的一把抢了,啥都不想。

第026章 名声

夜幕降临后,周围都安静下来,周洪谟外进的厢房中,陈新和刘民有坐着研究各自的规划。

晚上周洪谟宴请钞关的主事,但陈新是擅自外出,不便让外人知道,所以没有去见钞关的那个主事,由宋闻贤陪着周来福去了,周来福做事情虽然还行,但是这类公关的事情就比宋闻贤差远了。

刘民有一边写字一边道:“布、纸、烟草的价格都问了,与天津相差不多,从临清买来,不可能走陆路去文登,那样成本太高,总归得从天津走海路到文登,所以咱们购入的东西还得在天津买,扬州铜料最多,这一项必须在扬州解决,如果水营建好了,丝绸、香料、茶叶就从许心素的江南店铺直接购买,走海路到文登,中间可以省下许多运河费用。”

陈新道:“许心素答应给我找三条福船,还有些船工,听左昌昊说广东的大乌船很好,虽是广船样式,但是很坚固,李魁奇就用的这种船,拿来做武装商船甚好,运那些贵重的香料、茶叶和丝绸,所以我也托了左昌昊,看能不能买到。那些粮食和棉布就在海运漕船那里买夹带。”

刘民有停下笔问道:“你真要训练你那特种部队?要是把郑芝龙杀了,你对许心素和李国助不是就没有价值了?”

陈新对刘民有一翘拇指,“刘兄啥都懂,不过我不敢冒险,郑芝龙和许心素他们是不死不休,万一郑芝龙把许心素干死了呢,咱就啥都没有了。就算干掉了郑芝龙,也还有其他海寇,总会有冒尖的人出来,许心素多我一个强援,没理由对我毫不理会,况且我也信得过他,你管衣铺那么久了,那些来往的商人如何?”

“往来熟悉了的,倒是信得过,虽然没有合同,但大多都是说一不二,比合同还执行得好,这方面比咱们那时候强多了。”

“这时代的大商人,信用非常重要,说出去的话就是合同,许心素能做到现在的程度,这方面应该没有问题。”陈新伸个懒腰接着道,“倒是咱们这么安排,周来福是不是权力太大了些,这几个账房基本都是在衣店培养的,原来都习惯听周来福的……”

刘民有瞥他一眼不快道:“他们家眷不都在你手上,你还不放心,再说我也没有其他办法,内部也要办综合门市,懂算账的人太少了。”

“老蔡给你,让他到学校办个账房班。”

刘民有笑道:“你不怕他把学生都教得贪小便宜?”

“水至清则无鱼,老蔡这人你也知道,大事情上懂得分寸,你管衣店那么久,不是也没有把他开掉。”

刘民有摇摇头道:“他一个人不行,账房培训可慢了,咱们是从小就学数学,但是对普通农户来说,学算账是很头痛的事情,只有先在识字班选一下,稍好点的挑出来进账房班,另外军队的伤兵也不错,好些人能算点简单的,到时我也去讲讲课。”

陈新摸着下巴低声道:“光靠账房分权也不够,特别是派驻外地的,久了便混到一起去了。”

“两三年调动一次便是,以后人够了,再搞个会计审查,应该没事吧。”

“怎么没事,根本没法搞审查,驻外的店铺都是与外面交易,又没有票据,原料货物价格又不是不变,做账的时候多写一些谁知道,咱们该搞个秘密机构了。”

“你要搞就搞你的,别监视我就是。”刘民有转头看看外面,问道:“天黑了他们还回来不,都宵禁了……”

“刘大人,你还当是原来呢,周洪谟是当官的,他晚上走哪里都走得。我估摸着他们今晚也不会回来,按习惯应该是招待那主事在青楼过夜,宋闻贤他们没有自己回来的道理。”

这时外面大门吱呀一声响,一阵脚步声急急过来,刘民有听了一下就道,“你还说,周来福就回来了,他在衣店就是这个走法。”

陈新把门拉开,果然是周来福出现在门口,陈新奇怪的问道:“这么快就回来了?宋先生呢?”

周来福进来后对陈新道:“方才酒席上,那主事说半月前有个内官监太监从临清过,随行还有几名番役,听说是派到登州去监军的,当时那主事也参加了接风宴,听那太监说一到就要视察登州各营,文登营是第一处。宋先生说这是大事,他走不掉,让我回来先跟大人说一声。”

刘民有眼睛瞪得老大,“太监?不是宦官?”

“是太监,番役是东厂的。”

“他去登州,怎么会从临清过,他怎么走的。”

陈新噗嗤笑道:“走海路还收什么银子,我估摸着他从东昌过去,还要去济南各处转转。看来咱们得赶紧回去准备,他如果要去文登的话,孙元化、余可大他们可能也要去。这太监叫什么名字?”

“叫吕直,据那主事说去年京师戒严后,这个吕直当时提督过九门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