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时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便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

呵呵,你可以把它称之为‘队列’。主要是培养大家彼此的合作能力。

疆场之上,除了手中的兵器,你唯有信任身边的弟兄……若没个协同之能,如何生存?”

董先沉默了!

从玉尹的话语中,他听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疆场?

莫非玉都监认为,将来会发生战事?

若真个如此,自家来这应奉局,倒也来的正巧。

两人一边交谈。一边走。

不一会儿的功夫。便来到一座营帐外。正巧一个军卒,赤着膀子把一个装着脏衣服的木框从里面拿出来。见玉尹过来,那军卒忙躬身唱了一个肥喏。便被玉尹拦住。

“该做什么做什么,先把身子擦干净,待会儿就要开伙了。”

那军卒忙应了一声。转身入了军帐。

董先看着军帐门口的衣物,忍不住好奇问道:“都监,这又是做何?”

“儿郎们操练,已非常辛苦。

每日穿着那些脏衣服,便睡觉也不得安宁。所以自家便让少阳在城中找了家洗衣坊,每日会固定让人来收取衣服,回去清洗干净后送回来,再交还给儿郎们穿戴。

这每件衣服上,都有编号……正合了儿郎们的号牌。倒也不会出现差错。”

“这个……”

董先呆愣住了!

这待遇,未免也太好了一些吧。

怎地士兵连衣服都不用清洗,还有人专门为他们整理衣物?

“我也知道慈不掌兵的说法,可本官也是个平民百姓出身,儿郎们的辛苦,又岂能不知。

人言好男不当兵,若不是不得已。谁愿意来做这差遣。

可话又说回来,若真个没人当兵,谁又去保家卫国,抵御虏人?自家常听人说天波杨府的故事,也知道狄大帅的传说。心中甚是敬重。也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那等英雄。可本官的能力有限。治兵并非所长……所以只能尽力为儿郎们创造一个好条件,能够安安心心的练兵,有朝一日真个建功立业,也不枉我一番心血。”

说着,玉尹回身,凝视董先。

“觉民,我知你是个有本事的人,性子虽有些暴躁,平日里说话也口无遮拦,却也是怀才不遇。

我这池子虽小,但是能给你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将来你若有好前程,本官绝不会阻拦,但在这之前,还请你留下来,为本官好好操练他们,让他们将来上得疆场时,能有一技防身。至于其他事情,本官自会为你打理,你只管好好练兵。”

你什么事情都不用管,只要帮我练好兵就成。

需要什么,就与我说,我都会想办法为你解决,做好你的后勤保障……

话说到了这地步,若董先再不晓事,真个是不识好歹了!

他深吸一口气,强抑着内心中想要失声痛哭的冲动,躬身道:“觉民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玉尹拍了拍董先的肩膀,脸上露出灿烂笑容!

※※※

董先的到来,的确是为玉尹省去了许多麻烦。

这也让玉尹可以腾出手,拿出更多精力,着手准备即将到来的西域商路一事……

张择端已经动身,前往环州寻找鲁达。

与此同时,安道全也开始为武松诊治伤情,并且情况甚好。

武松的伤势,主要还是受刑之后,条件恶劣,导致伤口感染,乃至最后伤了元气。

凭着玉尹的内壮丹,加之先前智贤长老的诊治,武松的伤情已经稳定下来。

安道全的到来,无疑是加快了武松的康复。

终究是一代名医,不比智贤长老那等半路出家的水平,只短短数日,武松便清醒过来。

玉尹也是第一次,和这位小说演义中的打虎英雄详谈。

当听说了玉尹为他的打算之后,武松二话不说,便同意下来。

“武二这条命,赖哥哥费心才算保住。

从今以后,哥哥如何吩咐,武二听了便是……一俟伤势好转,武二便前往环州,寻那劳什子鲁钤辖。只是武二心中还有疑问:哥哥又怎知,宋金之间,必有一战?”

被一个快四十岁的老男人开口哥哥,闭口哥哥的叫着,玉尹表示,他压力有点大。

不过,这是这个时代的习俗,玉尹也不可能阻止武松。

“武提辖可能还不知道,玉都监的另一个身份。”

“愿闻其详!”

“武提辖可曾听说过,那大宋时代周刊?”

“这个……”武松搔搔头,赧然而笑,“武二是个粗人,斗大的字识不得一箩筐。所以这大宋时代周刊,武二也只是听人说过,但却没有看过……还请哥哥恕罪。”

“呵呵,玉都监便是那大宋时代周刊的创始者。”

“啊?”

虽然不知道那大宋时代周刊究竟有何神奇处,但听上去总觉得有些不一般。

武松随时一介武夫出身,但是对读书人,却非常敬重。

否则也不会当初高权一声召唤,他二话不说便去做了都头,更为高权出生入死的打拼。

脸上,顿时流露出敬重之色。

武松道:“却不知,哥哥还有这等本事。”

“宋金之争,乃是必然。

至于何故,自家也不好说明,武提辖可一旁静观。总之,我请武提辖去环州,也有私心作祟。便是希望武提辖能好好协助智深长老,为我在西州,打出一条商路。”

第314章 风云突变

宣和七年六月末,骄阳似火。

杭州城里一派喧闹,望仙桥头更是人声鼎沸。

人挤人,人挨人,热闹的不得了。杭州百姓聚集在望仙桥两侧,看着一队兵马正雄赳赳,气昂昂从军营中行出。玉尹跨骑暗金,却未顶盔贯甲。虎出长刀斜插马背后兜囊里,那虎头刀柄在阳光下,折射出一道道奇诡的光毫。在他身后,是何元庆和吉青两人,身披甲胄,气宇轩昂。

何元庆胯下一匹王追,马鞍桥上挂着一对梅花亮银锤。

吉青则骑着一匹枣红马,一杆大枪横在身前。高宠率领五十名骑军,紧随玉尹身后,鱼贯而出。再往后,便是王敏求手下的二百弓箭手,以及董先率领的四百名步军。

陈东和赵不尤,率领四百杂兵走在最后。

这些杂兵,多不入军籍,更多是充当杂役角色。

但不可否认,这些人的战斗力并不低弱。赵不尤确是个有真本事的家伙,这四百杂兵被他训练的,竟丝毫不比杭州都监关胜的官军,甚至还隐隐有压制官军的趋势。

也难怪,杂兵的装备精良,远非官军可比。

玉尹为这支兵马,可谓费尽了心血,耗费巨资打造而成。

他自己投入了三万余贯不说,更得到了庞万春送来的五万贯生辰纲。全部投入军中。

宣和七年三月,蔡京被徽宗皇帝罢黜。

同月,十万贯生辰纲在常州附近的奔牛镇外遭遇劫持,三百余官军以及那位蔡府使者潘通,被强人全歼,无一人逃脱。这件事在当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虽说蔡京被罢黜。但他经营多年,党羽众多,所以生辰纲被劫走。造成了很大的轰动。

两浙路从上到下,闹得沸沸扬扬。

各路官军频繁出动,追查强人下落……生辰纲是在常州被劫走。但杭州一样被卷入其中。关胜更奉命率部入莫干山剿匪,在玉尹的帮助下,他成功找到了庞万春留下的营寨,更收获了庞万春丢弃的辎重军械,也算是成绩斐然,立下大功。

庞万春,早已经抵达开封。

并且在肖堃凌振等人联手操办下,顺利落户于开封城外,牟驼岗附近。

之所以落户牟驼岗,是因为这里是柳青名下的田庄。庞万春从常州劫来的生辰纲。除了送给玉尹五万贯之外,自己也留下了五万贯。用三万贯从柳青手里买下了一块田地,算是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旋即又用一万贯办妥了他手下二百黑旗箭队的户贯,并且顺利混入御营,摇身变成了御营官军。可谓是神不知,鬼不觉。

所以,关胜攻下庞家寨,未费吹灰之力。

但于杭州府而言,庞家寨便好像一个卡在哽嗓咽喉的鱼刺。而今去向不明,也算是解了心腹之患。李梲兴致勃勃将此事上报。并得到了上司的赞赏,心情愉悦。

这段时间来,似乎也只有这件事最让他感到舒畅。

李梲算是明白了,想要夺回应奉局的兵权,恐怕也不太容易。

应奉局里,有赵不尤给玉尹撑腰,更得到了官家的认可。更不要说,望仙桥兵营上上下下,已经被玉尹牢牢掌控。他便是想要夺回兵权,怕也没有那种能力……

与其这样,倒不如和关胜打好关系。

在上奏关胜战绩的时候,李梲着实好一番赞誉。

反正这花花轿子大家抬,抬得越高,与大家都有好处。

于是乎,关胜得了一座空寨子,到了李梲的奏表中,就变成了杀敌百十人,贼囚落荒而逃,下落不明。

关胜对此,有些尴尬。

可这官场上的事情,也非他可以改变。

既然李梲有心与他交好,关胜自然不会拒绝。同时,他通过这件事,算是让关铃坐稳了提举弓箭手的位子,又怎可能拒绝掉李梲送来的善意?

而这一切,和玉尹已无干系!

※※※

四月,玉尹伤势痊愈。

同时由于苦练八段锦和狮子吼,在经过数月调养后,不仅令身体康复,更一举突破了瓶颈,迈入第四层功夫的水准。玉尹对此,喜出望外。虽说刚突破了第四层功夫,还需要稳固。但是,这第四层功夫是一道坎儿,迈过这道坎儿,玉尹才算是一个真正的高手。虽比不得宗师水准,却也不逊色于高宠太多。

人逢喜事,精神爽。

玉尹伤势康复不久,武松的伤情也有了好转。

在安道全的调理之下,武松伤势恢复很快……五月时,已然可以下地自行走动,进入六月,便能活动拳脚,练几趟功夫。伤势恢复了六七成,武松就再也呆不住了。

水浒中,武松是个重情义,颇为爽气的汉子。

而现实里,他依然如此……在伤势恢复后,他便急着要前往环州。

据张择端送来书信,鲁达已经在环州站稳脚跟,并且得到了小种相公的看重,出任晋宁军步军都虞候。

这也是玉尹一而再,再而三提醒鲁达的结果。

本来,种师道是想要让鲁达留在身边。

西夏而今,已比不得从前,所以种师道并没有把太多注意力,放在晋宁军身上。

可鲁达坚持要前往晋宁军,也是出于对鲁达的喜爱,种师道最终答应下来。

按照玉尹的设计,只要鲁达能在晋宁军站稳。就算是控制住了西州商路的门户。

鲁达也让张择端捎信来,言需要更多人手帮助。

武松本就下定决心,要把这条命卖给玉尹,以报答玉尹对他的救命之恩。所以他对玉尹打开西州商路的目的,并没有去询问,而是在得到了消息之后,主动要求。前往晋宁军。见劝不得武松,玉尹也就没再赘言。六月初,武松带着施全一家上上下下几十人。浩浩荡荡踏上了前往晋宁军的路……

施老太公,原本是不太愿意离开杭州。

但是在施全的劝说下,最终改变了主意。

“父亲。你我一家,而今在杭州已是反贼,此生恐怕难以平反。

玉都监说的好,人挪活,树挪死……既然这样,倒不如去西北闯荡一番。再说了,此去西北,孩儿也是为了日后的前程。玉都监说了,以孩儿这身本事,再加上鲁虞侯的提携。或许做不得大官,但怎地也能混上一个官身,岂不是光宗耀祖?”

施老太公闻听,也觉着施全说的在理。

更何况,施全兄弟去了西北。还可以做武官……

这对于施老太公而言,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要知道,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