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时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前凭借灭大辽之声威,令塞北胡族暂时臣服,尚来不及进行整合。历史上,女真人凭借对大宋一次次的胜利,将其政权稳定下来。可是女真人口稀少的缺憾,注定了一旦女真遭遇惨败,便会出现动摇。开封之战,便是如此!所以完颜吴乞买才要不惜一切,将那两万女真俘虏讨要回去。只要能将那两万俘虏干掉,十年之内,女真将无力南下。至少在短时间内,他们必须要先设法,稳定住政权。

十年,也许足够了!

玉尹负手立于甲板之上,迎着那猛烈海风,巍然不动。

今日杀得完颜宗望,总有一日,我也能马踏上京……第二天傍晚时,海船抵达文登。

犹豫是刚从蓬莱出海,所以这时候返回蓬莱,实在是太引人注意。张叔夜早已派人,在文登港口等候。玉尹带着田行建一行人在文登下船后,便立刻踏上归途。

算算时间,已八月二十九日。

太子亲军在白马津已停留十二日,必须要早些返回。

毕竟停留的越久,就越容易被人发现。玉尹甚至没有来得及和陈希真等人碰面,便急匆匆踏上返程之路。

不过,他也得到了结果。

善应在陈广、张进和陈希真三人联手之下,最终被陈希真所杀,还是留在了蓬莱。

至于尸体,则被人丢进大海。

陈希真和陈广受了轻伤,张进则在诛杀了善应之后,便飘然离去。

临走时,他留给玉尹一封信,请他多多照拂杨再兴。除此之外,便再无只言片语。

玉尹总算是松了口气。

不管怎样,杀了完颜宗望,杀了善应,便真个是大功告成。

接下来,便是要尽快抵达肃宁寨,着手与和尚洞的马扩马和尚取得联系……

也不知道,种师道那边,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呢?

第394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

完颜宗望和善应的失踪,并未引起太多关注。

事实上,包括完颜吴乞买在内的所有人,注意力都集中在即将踏上归途了两万女真人,以及萧庆被杀的事件上。萧庆被杀,着实令金国朝野震动。完颜吴乞买旋即命元帅左都监耶律余睹为使者,再次出使大宋,彻查萧庆被刺杀的真相……

说穿了,却是要耶律余睹设法保证女真俘虏能够安全返回。

至于完颜宗望,想来问题不大。

有善应保护,再加上萧庆生前的安排,应该可以顺利返回。如今没有消息,想来是已经抵达登州。不过,女真人还是下令,让驻扎在铁山地区的女真人,设法接应完颜宗望。不管完颜吴乞买对宗望是如何忌惮,却终究是他的子侄,更是一员名将。哪怕是要削弱完颜宗望的兵权,完颜吴乞买还是希望宗望能平安返回。

总之,而今重中之重,便是那两万俘虏的安危。

与此同时,宋徽宗赵佶返回开封。

赵桓亲率文武百官,迎接赵佶还都,不过旋即便将赵佶安排在龙德宫居住,并严令龙德宫官吏和内侍,不得与赵佶通报消息,更断去了赵佶与宫外的所有联系。

为此,荆南、镇东军节度使,太傅赵杞,也就是徽宗赵佶六子颇为不满,更上疏赵桓,请求赵桓予以赵佶一定自由。赵桓虚心纳谏,不过转头来便把此事抛在脑后。

君不见赵佶还都,声势何等惊人。

赵桓虽坐稳了皇位。更因为开封之战而在百姓中颇有口碑,却毕竟和赵佶猜忌颇深。

不坐在这位子上,感受不到压力。

赵杞虽说的颇有道理,但赵桓却不敢对赵佶掉以轻心。

他可以清楚感受到,赵佶给他带来的巨大压力。哪怕朱勔等人已死,但是赵佶在朝中二十六年的积威却不可以忽视。谁敢保证,赵佶便没有夺回皇位的心思?

赵桓不敢赌。也不愿赌。

反正好吃好喝的供着他可以,却不能让赵佶和外界有联络。

大战过后,百废待兴。

赵桓希望能尽快稳定下来局势。等到他皇位彻底稳固,东南彻底纳入他的掌控之后,再放松对赵佶的监管也不迟。但是现在……赵桓还没有那个信心。掌控局面。

※※※

靖康元年九月初,太子亲军渡过黄河。

由于白马津渡口彻底毁坏,以至于太子亲军不得已在滑县被困十余日,已耽搁了不少时间。

所以,渡河之后,太子亲军便加快行进速度。

一路上日夜兼程,在九月中旬,终于抵达肃宁寨。

这肃宁寨,隶属真定府所辖,为永宁军治下。

如果以从属关系而言。肃宁寨应该为永宁军所治。但太子亲军的性质,却与大多数边军不同,归河北兵马元帅府差遣。而河北兵马元帅府大元帅是赵谌,于是乎太子亲军便成为真定府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便是河北兵马元帅府。也无法调动太子亲军。

玉尹为元帅府参议,其背后便是太子赵谌。

换句话说,勿论是张所、黄潜善,都不能差遣玉尹,只能与之进行商议。

对于这么一支不受任何人所控制的兵马,各方都感觉头痛。

管不得。差遣不得,还要负责这支兵马的粮饷辎重一应要求,绝对是一支少爷军。

于是乎,太子亲军尚未抵达肃宁寨的时候,真定府便传出了‘公子军’的称号。而事实上,太子亲军的装备,的确是不同于其他兵马。且不说朝廷划拨的兵饷之外,玉尹更以赵谌名义,在太子亲军中投入二十万贯,对太子亲军进行装备。

这二十万贯中,赵谌拿出五万贯,朱绚拿出拿了八万贯,朱桂纳更资助五万贯。其余两万贯,则是玉尹零打细敲,从别处得来,凑足整整二十万贯,才有了今日太子亲军的威武军容。

八千兵马之中,有一千马军,号称背嵬,由高宠与何元庆各领一部。

另有八百破阵军,同为玉尹亲兵,归于杨再兴和狄雷二人执掌。

三千步军,由张玘担任兵马使。

三千弓箭兵,则由一个名叫傅选的人执掌。

这傅选,原本是江西制置大使司统制,开封之围时,他奉命勤王,只不过才到应天府,开封之战便已经结束。原本,傅选已接到敕令,要他率部返回。不成想却被朱胜非看重,旋即向玉尹推荐,从而进入太子亲军效力。

这傅选,也是一员悍将。

弓马纯熟,射术也极为精湛,更通晓兵马,乃武举出身。

这样的人物,对玉尹而言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他而今最缺乏的便是统兵之人,高宠、何元庆、狄雷还有封况等人,只是战将。冲锋陷阵没有问题,但若论临阵指挥,却远远不足。虽则此前玉尹已招揽了吴玠张玘于鹏,却依旧缺少人手。

傅选的到来,也算是为太子亲军填补了最后一块短板,玉尹自然不会拒绝。

肃宁寨颇为简陋,好在吴玠率部先行抵达,在肃宁县城外,已扎好兵营。大军抵达之后,便直接驻扎在兵营中,算是安顿妥当。

说起肃宁,玉尹倒是有些印象。

历史上,这里曾出了一个大人物。虽不是什么好人,却也赫赫有名,便是那明代大宦官,九千岁魏忠贤。

除此之外,玉尹对肃宁并无太多认识。

虽然这一路上,他恶补了一些肃宁的情况。但总体而言,也只是浮于表面。

所以,在抵达肃宁之后,他便让人搜集来肃宁县志,准备挑灯夜读,做进一步了解。

谁料到,刚把书卷打开。高尧卿却跑了进来。

“小乙,肃宁县令在营外求见。”

肃宁县令?

玉尹一怔,忙站起身来。

肃宁县令在此前金兵南下时。不战而逃,已经被真定府总管,都统制王渊斩杀。

新任肃宁县令。也是方任命下来,据说只比玉尹早到三天。

本来,玉尹是打算天亮后再去拜会。

毕竟他驻扎肃宁寨,便少不得与当地官员有交集。哪怕太子亲军不受任何人所辖,这面子上的功夫也要做足。玉尹虽说高傲,但重生以来,却把那棱角磨去许多,人情世故更懂了不少。只是他没想到,没等他过去拜会,那肃宁县令居然来了。

从品阶上。玉尹官阶高于肃宁县令。

但是从地位上,肃宁县令却未必就逊色于他这个太子亲军都统制。

玉尹没有注意到,高尧卿表情有些古怪。

他连忙道:“既是县尊到来,快快有请……”

“小乙……”

“嗯?”

高尧卿吸了口凉气,吞吞吐吐道:“说起来。这位县尊是你我故旧,待会儿你可别生气。”

玉尹这才注意到高尧卿那古怪的表情,心中顿感诧异。

故旧?

玉尹实在是记不清楚,他在这肃宁有什么故旧。

“既然是故旧,我生劳什子气呢?

衙内,究竟是哪位故旧。却让你这般模样?”

“算了,人就在外面,待他进来,小乙便知。”

高尧卿是个衙内性子,虽说已改变许多,可是骨子里却无太多变化。有外人的时候,他会称呼玉尹郎君。可若在私下里,他还是习惯称呼玉尹小乙。而玉尹对此,也不太在意。随着身份地位的变化,昔日的好友越来越少,能有这么一个随性的朋友,玉尹自然非常欢喜。

当下他笑道:“衙内好神秘,人道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

此人生一大喜事,直恁吞吞吐吐好不爽快。走走走,既是故旧,便迎去迎他则个。”

说话间,玉尹迈步便走到大帐门口。

帐帘一挑,他一边走一边笑道:“确是哪位好朋友当面……”

话音,戛然而止。

却见大帐外,站立一个青年。

看年纪大约在二十五六的样子,一身便装,鬓角已显出灰白色。

“李大郎?”

玉尹一眼认出眼前青年的身份,脸上露出惊异之色。

而那青年,本是一派纠结模样,见玉尹出来,便拱手苦笑道:“小乙,却不想在此重逢。”

李逸风!

居然是李纲之子,李逸风。

想当初,李逸风曾因为大宋时代周刊的事情,暗地里坑了玉尹一回。后来因为躲不过良心谴责,便与李纲反目,独自一人到了河北,甚至连太学都中途放弃掉。

一晃,三载!

玉尹乍见李逸风时,竟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受。

想当初,他才重生过来,最先认识的人,便是李逸风和陈东。

如今陈东成为他的幕僚,而李逸风……

玉尹突然明白,为何高尧卿会是方才那副表情。

的确,当初李逸风害得他差点坐了大牢。不过说句心里话,玉尹虽然恼怒,却并不记恨。李逸风李纲所为,并非为私利,也是出于公心。说实话,当初那大宋时代周刊的确不适合掌握在他手里。若不是后来转给赵谌,也许早就被封了门户。

三年时间,足以让玉尹忘记当年的不快。

在短暂的诧异过后,玉尹旋即露出欣喜之色,快步上前,一把便握住了李逸风的手臂。

“大郎,别来无恙。”

一句‘别来无恙’,也把过往的种种不快,都变作了过往云烟。

李逸风看上去,可是比当初在开封时,衰老了很多。

那鬓角的白发更说明,在过去的这段岁月中,他是何等的辛苦。

见玉尹脸上那灿烂笑容。李逸风如释重负般,长出一口气,“小乙却比当年,更添了几分英武。”

两人说罢,相视一笑。

人常说,相逢一笑泯恩仇,想来便是这般样子。

玉尹万万想不到。能够在这么一个人地生疏的地方,遇到昔日好友,心里更是快活。

“我道衙内直恁吞吞吐吐。原来是这般。

三郎你也忒小看了自家,当年不管发生甚事,虽不是各为其主。却都是为了公益。

来来来,却怠慢了大郎。

若早知道是大郎在这边,我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