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时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毫不比正兵差。一旦发生战事,这些杂兵,也能够拿起兵器,迅速补充兵员。

冗员吗?

太子亲军,没有冗员!

玉尹在高宠的帐中,见到了任老公。

这也是自太原一别之后,玉尹和任老公首次相见。

与上次相比,任老公看上去明显衰老不少。他身在太原,却担负着整个西州的后勤。特别是在西辽建立之初,任老公更费尽心血,为西辽筹集粮草,军饷以及各种物资。

余黎燕能够在西州站稳脚跟,任老公功不可没。

虽然他是个太监,可是玉尹却不敢有半点懈怠之情……

任老公本名任重,见到玉尹时,也是感慨万千。

当初,玉尹随余黎燕北上可敦城时,他并不是特别赞同。可现在看来。确是余黎燕有先见之明。正是因为有玉尹的出现,才有了西辽的出现。故而任重见到玉尹,也是非常恭敬。不管怎么说,玉尹如今,还挂着一个西辽南院大王的头衔。

“任公,一路辛苦了。”

“玉大王客气,此老奴份内之事。”

两人寒暄完毕。分宾主落座。

何元庆与高宠则自觉的退出军帐,在帐外守护。

“陛下对玉大王思念颇深,此次老奴前来。陛下还专门告诉老奴,代她向大王问好。”

脑海中,不自觉浮现出余黎燕那飒爽英姿。

玉尹心神恍惚。半晌后问道:“燕子如今可好?”

若换个人,任重说不得便要破口大骂。可面前坐的是玉尹,他和余黎燕之间的情感纠葛,任重也非常清楚。燕子这个称呼,除了玉尹之外,也没有人敢去使用。

便是余黎燕,对玉尹这个称呼,更没有任何异议。

“陛下甚好,只是操劳国事,有些辛苦。”

一个女子。却要撑起辽人的未来。其中的艰辛,玉尹也可以想象出来。

只是,这是余黎燕的选择,玉尹也不好说太多。在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再次开口道:“不知任公此来。有何指教?”

任重凝视玉尹半晌,突然苦涩一笑。

“说实话,老奴并不赞同陛下的这个决定。

可陛下却说,此事需得大王同意,若不如此,她宁可终老西州。”

“啊?”

“陛下。意欲北出牟那山。”

玉尹一蹙眉,心道一声:果然如此。

他已经猜想到了答案,却想不明白,余黎燕为何要找他帮忙?他如今身在燕京,隶属河北兵马元帅府所辖,听从的也是河北东路安抚制置使种师中的差遣。在大宋朝堂上,他也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哪怕他甚得太子所重,可是在朝堂上却没有任何发言权。余黎燕若想要得到大宋协助,玉尹似乎也给不得太多帮助。

眸光闪烁,玉尹凝视任重。

“任公请继续。”

“呵呵,我知大王心存疑惑,不过陛下说,若她要北出牟那山,无需老赵官家的同意。

只要大王点头,则漠北可尽入西辽之手。”

玉尹,笑了。

“燕子未免也太高看我了吧。”

任重却没有笑,沉声道:“一开始老奴也这般认为,但陛下却说了一番话,让老奴改变了主意。”

“燕子说甚?”

“陛下说,北出牟那山成功与否,便在大王抉择。”

玉尹糊涂了!

余黎燕未免太高看他了吧……北出牟那山成功与否,便在他抉择之间?玉尹却没有发现,自己还有这么大的本事。可任重说完这番话,便闭上了嘴巴,不再言语。

玉尹一头雾水,有些想不明白。

他犹豫了一下,轻声道:“那燕子可说过,要我如何抉择?”

“这个……陛下没有交代。”

玉尹越发迷茫了……余黎燕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和任重又聊了一会儿,见天色已晚,玉尹便起身告辞。

“任公且在这边休息,有什么事情,差遣小乙和十三郎便是。”

说完,他便走出了军帐,直奔亲军大营。

任重在马军大营,倒是安全的很。

高宠和任重打过交道,当初玉尹得了白时中百万贯生辰纲,便是通过任重处理。两人关系很近,而何元庆更是玉尹心腹。可以说,整个马军,都是玉尹的人,不必担心有细作耳目。玉尹一头雾水返回军帐,没等坐下,便让人把罗德找来。

罗德也认得任重!

毕竟,他在太原生活,和任重有过交道。

当初高宠找任重,罗德也在里面出过力,故而他对任重的来历,心里也非常清楚。

玉尹既然决意要把罗德作为僚佐,对他也信得过。

所以,并没有对罗德隐瞒,而是把任重的话讲述了一遍,不解问道:“大郎,你说这燕子,究竟是什么意思?”

罗德听罢,先愣了一下,片刻后便哈哈大笑。

“郎君,其实那位女王,已经把心意说的明明白白。”

“哦?”

“郎君以为,西辽北进漠北,最担心什么?”

玉尹想了想,轻声道:“自然是金兵阻挠……女真人在漠北,自有一股力量。若燕子率部北进,少不得会影响到虏贼在漠北利益,断然不会坐视西辽夺取漠北。”

“那就是了!”

罗德笑道:“西夏如今占领黄头回纥,实力大涨。

虏贼则因开封之战,损失惨重……此长彼消之下,西夏不太可能再惧怕虏贼,但若说他们有胆量反抗虏贼,却不太可能。所以,西辽北进,西夏不会阻止,但也不会明目张胆的支持。甚至,他们抱着让西辽试探虏贼的心思,会暗中给予帮助。”

玉尹点头道:“这确有可能。”

“所以,西辽便无后顾之忧。

但问题是,哪怕虏贼新败,相比起来,西辽兵力也略显不足。

若要硬拼,恐怕没有什么好处……西辽女王的意思,便是希望郎君出面,在燕京牵制虏贼兵力。虏贼兵力而今集中于奉圣州,一俟漠北有事,定然会出兵救援。

可是,郎君要是能够牵制住虏贼,则西辽女王攻取漠北,便会少了许多麻烦。

西辽女王的意思,便是如此……以西辽而今的力量,便是和官家结盟,也未必能够成功。这位女王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不求结盟,只求郎君能够牵制虏贼足矣。”

牵制女真兵力?

玉尹陷入沉思……

“可行吗?”

“若操作的好,自然可行。”

“大郎快快道来。”

罗德想了想,沉声道:“小种相公这边,想来会很乐意和虏贼交锋。

前次开封之战,他尚未抵达,战事便已经结束。可谁料到明明打了胜仗,和谈时却好像打了败仗一样。以小种相公的傲气,怎能容忍此事?心里必憋了一股火。”

“如此说来,小种相公会同意?”

罗德笑着摇头,“若只这般状况,小种相公未必有胆量。

毕竟,他不是楚国公,也没有楚国公的威望。而且种家目前,只他一人身处高位,手握兵权,更要小心翼翼。两个月前,郎君若提出这个建议,小种相公定要犹豫。可是现在,郎君若向小种相公说出这想法,说不得他会同意郎君的主意。”

玉尹听得是云山雾罩,越发糊涂起来。

这罗德,说起话来忒不痛快,绕过来绕过去,把个玉尹说的一脸迷茫。

罗德道:“郎君,现在不是小种相公要打,恐怕是官家也有此想法。”

“此话怎讲?”

“自太上道君还都,官家便陷入麻烦之中。

虽说官家在开封之战中颇有建树,但太上道君执政二十六载,又岂是官家可以相比?论手段,官家根本不是太上道君的对手。此前,官家有意软禁太上道君,倒也没什么不对。可这种事一旦闹开,官家便没了道理,只能让太上道君重现朝堂。只要太上道君出现在朝堂上,必然会对官家,造成巨大的威胁和压力……”

玉尹听得撮牙花子。

“大郎,说明白些。”

罗德哈哈大笑,“说明白些,就是官家希望用其他的事情,来转移朝堂上的矛盾。

与虏贼交锋,无疑是最好的手段……只是这个尺度要把握住,小种相公也会欣然接受。所以,郎君可以告诉任老公,牵制虏贼,没有问题。但时间不能太久,而今已十月末,最迟十二月中,便要结束行动……至于其他,任老公自可明白。”

第406章 漠北变局(二)

朝堂局势,纷乱复杂。

若在以往时候,赵桓未必有胆子和女真开战。但如今却不一样,随着万民伏阙,徽宗还都,赵桓辛辛苦苦建立的威望,也受到凶猛冲击。虽不说是摇摇欲坠,可比之先前,开封之战刚结束的几月,明显有了下降。想来赵桓现在,也希望用一场对外的胜利,稳固皇位。毕竟燕山之盟造成的影响,对赵桓影响颇大……

时局便是如此!

当初赵桓迫不及待想要稳住局势,应对徽宗还都。

为此,他不惜在议和时放低了姿态,谋求女真配合,能够尽快达成盟约。

可谁又想到,一眨眼的功夫,那燕山之盟便成了他的致命伤。所谓父子猜忌,大可以作秀掩盖,但这不败而败,却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影响。赵桓罢黜了赵构的王位,甚至还将梅执礼李纲等人一并贬官,也无法迅速挽回他失去的声望。

同样,在贬了梅执礼等人后,赵桓又得罪了朝中士大夫阶层。

此前那些为赵桓效命的人,也开始动摇立场。先有白时中汪伯彦,而今又是梅执礼。

下一个,会是哪个?

在这一点上,赵桓的手段远远不比赵佶八面玲珑。

至少换做赵佶的话,便不会把关系处理的如此僵硬。梅执礼贬为平民,引发朝中有一场动荡。

耿南仲等人心怀不满,赵桓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反倒是赵佶。表现的很低调。

在解禁后,他深居简出,或是书写绘画,或是在宫中抚琴娱乐,过的好不逍遥。

但是在这逍遥背后,赵佶又有什么动作?

就连赵桓,也不清楚……

若能对外取胜。说不得可以缓解赵桓而今的状况。

种师中在听完了玉尹的汇报之后,也陷入了沉思……

他不想卷入朝堂争纷,可现在的情况。怕也由不得他。种师道的身体,一日坏过一日。前些日子据家中传信,种师道已卧病不起。时日无多。虽然有安道全精心调理,也只能拖延一段时间。一旦种师道故去,整个种氏家族,便要落在他肩上。

那时候,种师中少不得要返回朝堂。

是这么平稳过渡,还是冒险一击?

成功了,声名鹊起,可以积攒功勋;但若失败了……种师中不得不慎重考虑,更何况,出战与否。也代表着他的立场。打,便是站在赵桓一方;不打,便是一个中立。

“这玉小乙,还真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

种师中闭上眼睛,坐在书房里沉思不语。

良久之后。他咬紧牙关,下定了决心:这一战若能成功,将会彻底改变漠北局势。

一旦西辽北进成功,女真人在北方一家独大的局面,也将随之改变。

且不管西辽以后会是怎样一个状况,至少在目前。他们立足漠北,便可以牵制女真,于大宋好处甚大。同样,西辽立足漠北,也能让边塞地区的压力获得缓解。

想到这里,他拿起书案上的一封信。

信,是种师道口述,种定国代笔,刚送来燕京。

种师道在信中告知,他已卸下种氏族长之位,由种师中接替。以后种氏的未来,便取决于种师中一人,有什么事情,可以自行决定,不必向他询问。此外,种师道又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来,此先贤之言。种氏为小家,大宋为大家,望端孺能够抛开那些小心思,只要认为是正确的,便只管决定,无须顾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