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648章 喜忧参半!

张辽没有在管宁这边久留,他是卯时出城,巳时正便离开了太学。张辽顾忌的不是什么“结党营私”的罪名,而是顾及正在太学担任临时教授的蔡琰。

曹清已经将她的打算向张辽交待了个底儿掉,张辽如今也对迎娶蔡琰没有了顾忌。虽然因为张辽之故,蔡琰比历史上提前回到中原故土,可是也正是因为张辽之故,蔡琰并未如历史上那般被曹操安排嫁人。历史上那位蔡琰的丈夫董祀如今不过是个议郎,虽说这官职潜力不俗,可是和历史上那个屯田校尉相比,无论是权力、俸禄还是发展前景都是无法相比的。蔡琰比张辽小了八岁,如今也就是周岁三十整,这些年的调养,蔡琰早就恢复了昔日的容光。看上去正是成熟之年,美艳大方,张辽闲暇时也免不了在脑海中有一番YY。如今自家媳妇张罗着要将蔡琰和孙尚香一并让自己娶进门,张辽哪里会拒绝如此好意?

既是如此,张辽自然要有些避讳。虽说此时男女之防并不明显,但蔡琰能够在太学教书更多的是因为蔡邕的缘故,无论是曹操、管宁,还是那些朝中有权无权的大佬,他们对蔡邕的才学都是十分钦佩的。说的好笑一些,他们更“觊觎”蔡邕那满屋子的藏书。虽说蔡邕将千余卷藏书送予了王粲,可他家中的藏书和他自己的文章却不下四千余卷。如今蔡邕已逝,这些藏书也大都毁于战火,人们也只能指望着自幼就被蔡邕调教成才女的蔡琰能够凭着记忆多回忆出一些内容了。

但生活就是充满着种种的巧合,张辽想避开蔡琰,却不成想依旧在太学个蔡琰迎面相遇。

此时蔡琰也知道了曹清的决定,张辽的才华和对女性难得的尊重也让蔡琰没有拒绝。她早年嫁于河东卫仲道,丈夫却体弱多病,未曾圆方就吐血身亡。守寡多年,还是在被掳到匈奴后才生下两个儿子,结果她被曹操派人接回来时,这两个孩子却因为左贤王的拒绝而与她这个生母天各一方。结果去年年末,并州又发生一场大战,曹洪三万精锐雪夜大破十万匈奴联军,左贤王生死不明,她的两个儿子却没于乱军之中。蔡琰人前镇定自若,人后却不知流了多少眼泪。那时除了曹清听着大肚子在一旁安慰,并无人想起她这个失去了孩子的母亲。

蔡琰终究还是经历过磨难的,并没有因为亲子夭折就终日惆怅,大半年过去了,她也在就恢复了往日平静的心态,结果却因为曹清突然间的提议,她的心境终究还是被打破了。

对于张辽,蔡琰心中又很多的印象。英勇无敌的将军,文采出众的诗人,见识广博、学识精深的学者,但这些印象都没有那个蔡琰与张辽次见面时,张辽给蔡琰的那种儒雅、恬淡,对妻子的温柔、体贴,似乎眼中除了妻子便没有旁人的那种印象深刻。

随着之后的相处时日长了,蔡琰便对张辽的这种毫无做作的对女性的尊重更加感慨。虽说曹操也是出了名的爱护妻妾,但和张辽这种对妻妾以平等的态度相比,曹操也要落了下乘。

那时候,蔡琰的心神就免不了要被张辽牵扯,可是张辽自己不表露态度,蔡琰也不会不顾廉耻的自己贴上去。两人虽也有讨论学术文章的时候,但更多的还是保持着一种暧昧。

当曹清一月前再度和蔡琰提及此事时,蔡琰也有过犹豫。她已经不是妙龄少女,还有过婚姻和子女。即使此时对女子再嫁没有异议,张辽更是平日里没有少发表过有关对女子寻觅自己的幸福、再嫁丈夫的支持。蔡琰心中依然忐忑,她顾及的就是曹家,尤其是曹操的反应。曹操的那点动作在已经对这种官场手段毫不陌生的蔡琰眼中,不过就是提前预防,可是若张辽不但迎娶孙尚香,还同时将自己也娶进门,这个影响就实在太大了。

虽说蔡家算不的豪门,张辽若是真的娶了自己,还会与河东大族卫家产生龌龊。可是卫家自从因卫仲道之死而迁怒与她,便和蔡家断了情分,而蔡邕的名声和蔡家在泰山的姻亲羊家却会使曹操对张辽再生疑虑。

虽然曹清的大包大揽让蔡琰松了口,可是直到今日,蔡琰的心中也更多的牵挂起张辽来。得知张辽回雒阳,蔡琰心中也如小鹿一般乱跳,今日早起后,心中更是心绪千结。幸好她是不知道昨晚曹府酒宴上的事情,否则一大早估计就要进城去“找”曹清了。

结果好赖不赖的两人在太学迎面遇上,就在张辽心中哀叹倒霉的当口,蔡琰却以为张辽是特意前来探望自己而心中如小鹿碰撞,似乎又回到了待字闺中时的那种少女心情。

张辽目光敏锐,前世又是个对心理学有过一定研究的,尤其是对女性心理颇下过一番苦功的人,一眼就看出蔡琰如今的心思。如此一来,自诩为“妇女之友”的张辽,自不会让蔡琰伤心,说出那种“我并非前来找你,而是有事要办”的浑话。

“昭姬……昭姬小姐。”张辽自从和蔡琰熟悉了之后,称呼蔡琰就一直是昭姬,如今却因为两人的关系即将改变,张辽反倒是有些患得患失起来。

因为张辽的提前介入,蔡琰不但早早的回到了中原,还使得流传千年而始终不衰的名作《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至今没有出现。倒是在张辽有意无意的提示下,蔡琰将名曲《广陵散》琴谱改编成了琴箫合奏。名字也在蔡琰、曹清数次取名不顺后,被张辽名正言顺的定名为《笑傲江湖》。

但那时候张俩和蔡琰关系也不过是类似朋友,今日却成了正要谈婚论嫁的男女,实在是让张辽难得的有些尴尬。

“文远,昨日才到雒阳,今日怎么就到了太学?”蔡琰毕竟是大家出身,乍一见面有些羞涩,但随即也就恢复了正常。

“有些事想要和幼安兄商量一下……”张辽说完,犹豫了一下后接着说道:“也顺便……顺便看看你在太学过得如何?”

张辽的话让原本刚刚有些回复正常的蔡琰的脸颊再一次红了起来,这些话在她听起来,分明是张辽以管宁为借口,特意前来看她的。两人关系虽然尚未公开,可是这样的暧昧,怎么不让蔡琰心中羞涩、喜悦?

“文远……你……你也太急了吧?”蔡琰低着头,用比蚊子叫大不了多少的声音说道。

可是张辽偏偏耳朵好使,听的一清二楚。他当然明白蔡琰是有些误会了,可是张辽也不会傻到主动解释的地步。这样一个可怜、可敬、可爱的女子,张辽那里忍心让她受到伤害?

“呵呵……”于是张辽也只能傻兮兮的挠挠头,傻笑两声。“那个,那个昭姬啊,既然你挺好的,我就先走了……走了……”

张辽说着,一步一点头的绕过蔡琰,急急的向太学大门口走去。路上还因为一时不慎,差点被绊了一跤。倒是惹得身后的蔡琰一阵轻笑,让张辽顿觉这个丑倒也没有白出。

这毕竟只是个小插曲,离开太学后的张辽便立刻恢复冷静。骑在马上,张辽并未疾驰,而是控制着坐骑缓步向雒阳城而去,他的脑子里却在思索着和管宁的一番交谈。

张辽原本弄出那一套议会内阁制度,原本只是出于好玩。张辽一直到担任幽州牧之前,都始终想着撺掇这曹操提前登基称帝,自己也好以功臣的名头,享受一下开国元勋的尊荣。所以那份制度中,不但有后世欧美制度的影子,也有中国各种制度的身影,同时还糅合了很多小说中政治制度的特点。在张辽眼中,这根本就是一个大杂烩。

当初将其抛出来虽是早有预谋,但就这个时机而言,确实有对曹操举动不满而做出的反应。同时张辽还将这份制度悄悄地命心腹散播出去,因为早在会襄阳之前便做好了谋划,曹操根本就没有查出这其中有张辽的手尾。

但是这份东西的出现的后果却让张辽大出意料之外,他虽是知道士人会对这种限制君权、平衡相权,制衡官府权力的东西感兴趣,却低估了从汉武帝以来,越加独裁的皇权让士人的愤懑。也低估了光武帝之后,士人为了各种原因而和皇帝、外戚、宦官争夺权力的那种狂热之心。因为缺少真正的力量——军队,士人们除了依附这三家势力之外,根本就形不成自己独立的势力,所以每一次朝堂上权力转移,士人都免不了有人要倒霉。这也是看清楚现实的士人在汉灵帝时借着乱世不停地攫取军权的原因。

然而士人们的想法也不过就是以士族清流取代外戚、贵族、宦官,成为执掌朝政的主力,却根本就没有想到过会有张辽这种复杂却形成了晃晃相扣的相互制衡的政治制度。于是他们在看到这种制度后,基本上都有些疯狂了。

“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这句话不过是一个说辞,即便士人清流能够独立秉政,但以汉武帝为例,他依然可以凭借皇权将那些意气风发的大臣打落地下。所谓共治天下不过是一句戏言。然而张辽抛出来的这份制度却让这句戏言有了成为现实的基础,而刘姓皇权的没落和天下诸侯割据的现实也使得这份制度有了实施的基础。

于是,这段时间内,虽然明面上波澜不惊,但是雒阳城暗地里却是暗潮汹涌。每一个世家、每一个豪门、每一个军政要员的家都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中心就是这份制度草稿。

张辽从心底里能够理解士人们的那种急切心情,或许这百年来的朝争中,士人中有不少心思不正的主儿,可是更多的却是那些以天下为己任,一心报效国家的男儿。如今的曹操,逝去的袁绍、袁术、刘表,还有当年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他们年轻时哪一个不是热血男儿。只不过现实的艰难,岁月的磨砺,这些人有的沉寂了,有的则选择了另一条路。

从士人到士族,从士族到门阀,再由学阀转变为军阀,这就是汉末士人精英们选择的道路。然后大浪淘沙,诸侯相互攻伐,最终的胜利者将成为实现这些前辈们共同理想的人。

可是拥有理想却没有实力的人更多。出于制衡实力最强者曹操的目的也好,想暗中盗取曹操胜利果实的卑鄙也罢,在他们看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后,他们的眼光终于放开了。

制衡!原本只是帝王用来对付臣子的手段,原本只是世家间平衡地方势力的手段,如今却被张辽堂而皇之的搬上了中央舞台并丝毫不加掩饰的在各种制度中体现出来。

终于,各怀心思的人们有了一个坐到一起的基础。终于,相互敌对的势力有了一个可以无需流血而和平谈判的基础。

但是,这也是让张辽最为吃惊的。当管宁告诉张辽,雒阳城竟然有人提出以此制度基础,召集天下诸侯共商国策,共同建立起一个一方独大(曹操),各方相互制衡(孙权、刘备、韩遂、刘璋、士族、皇族)的内阁政府时,张辽的下巴差一点被吓得掉下来。

张辽可是从没有想过和孙权、刘备等人妥协,在他的计划中,即便是要实现议会内阁制度,也要在扫平江东、巴蜀、西凉等割据势力之后,再慢慢实施。所以乍一听管宁之言,张辽根本就没有在意,甚至还想讥笑那提议之人有纵容分裂之嫌,再给他按一个孙、刘势力的代言人在此施展缓兵之计的帽子。

可适当张辽看到管宁不言苟笑的表情,张辽立刻收敛起原本的想法。以管宁的智慧,他若是没有立刻反对,其中势必有让他赞同的原因。

张辽也没有多费心思,脑筋稍加转动,便立刻想到了这个建议被管宁认同的合理之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