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韩馥计划拥立刘虞为帝的消息当然也传到了洛阳的董卓耳中。为了拉拢刘虞,他在四月加封后者为太傅,但袁绍等人没有允许诏书抵达刘虞的手中。随后,董卓又派遣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瑰等大臣东行。多种史料都说这些大臣的出使目标是袁绍,这恐怕不可能,因为董卓此时刚杀了袁家50余口人,袁绍岂肯和解?更可能是董卓试图借袁绍拥立刘虞,诸侯意见不统一之际,予以分化瓦解。但袁绍、袁术对此早有准备,使者一进联军势力范围,便纷纷被抓起来杀掉。只有韩融因为本是党人,和袁绍早有交情,所以幸免于难,带着族人跑到家乡颖川郡的密西山中避难。胡母班是王匡的妹夫,王匡受袁绍令,杀胡母班祭旗衅鼓,也为自己留下了隐患。

除了外交方案之外,董卓也使用分封的方法对抗袁绍。徐荣在汴水大破诸侯联军以后,升任中郎将,备受董卓信任,于是向董卓推荐自己的同乡、原冀州刺史公孙度。董卓便拜公孙度为辽东太守,命他联合东北边境的各个民族,以便袭击袁绍的大后方幽州和冀州。公孙度取得刘虞的许可,经幽州抵达辽东郡之后,立即屠杀了当地支持袁家的百余家豪强,随即东伐高句骊,西击乌桓,北联鲜卑,又乘青州刺史焦和去世之机,南越渤海攻取青州的东莱等县,实力迅速膨胀。公孙度于是自称辽东侯、平州牧,改设辽东郡为平州,分置辽西、中辽二郡,又划山东半岛的东北部为营州,拜部下为刺史,郊祀天地,行为僭越,以至于称辽东王。从此,公孙家族便开始了他们在东北近半个世纪的统治,直至公元238年才被司马懿所灭。

经过4个月的消耗,酸枣诸军终于吃完了全部军粮,于是一哄而散。而在袁绍的默许下,刘岱杀害了为组织这次联军立下大功的桥瑁,又派部下王肱继任了桥瑁的东郡太守。对于东郡的重要战略地位,前文已有叙述。一年后,这里将成为全中国最炙手可热的战场。

五月,因为在迁都时染病,司空荀爽在长安去世。因为内战的原因,荀爽的遗体不能返回故乡颍川,只得暂时就地安葬。

袁绍见献帝西迁,而董卓军主力忙于在洛阳抢夺民财,似乎准备撤退,便派河内太守王匡及从事韩浩为先锋,挺进洛阳对岸的河阳津,试图强行渡河。董卓率军在黄河南岸布阵,摆出要阻止王匡渡河的态势。而在夜间秘密派精兵从小平津渡河,从背后发起突袭,大破王匡军,几乎将其全歼。王匡狼狈逃回,袁绍无奈,只得派他到泰山老家重新募兵。韩浩的舅舅、河阴令杜阳被董卓军生擒,董卓想要以此迫使韩浩投降,韩浩坚定地拒绝。袁术听说此事,便表韩浩为骑都尉,将他从袁绍处拉拢过来。由此,袁术与袁绍两兄弟的关系更趋恶化。

因为战事升级,军费紧张,董卓一方面命吕布等人发掘陵墓,抢夺民财,另一方面又取消了秦朝和两汉沿用4百余年的五铢钱,改铸小钱,以便节约用铜量。即便这样,国库中的铜仍然不足,董卓又将洛阳及长安的铜人、铜钟、铜马等大件青铜器全部熔化,用以铸钱。这样一来,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突然暴增,而商品总量却不断萎缩,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一石谷子可以卖到数万钱,百姓纷纷放弃了金属货币,改而以物易物。

公元191年二月,董卓见徐荣、公孙度诸将连战连捷,自以为功德盖世,便指示献帝拜他为汉朝历史上空前的要职“上公”太师,比刘虞的太傅更高一级。此前,只有王莽曾按照《周礼》的记载,设立太师、太傅、太保三员“上公”,以太师王舜为百官之首。董卓当了太师,还不满足,又要仿效姜子牙和管仲,称“尚父”。幕僚蔡邕劝他应当耐心,等到消灭东方的敌人之后再加尊号,董卓采纳了这个建议。

蔡邕似乎很有先见之明,因为董卓虽然已经打败了诸侯的东路军和北路军,但还有南路军需要对付。随着袁术、孙坚的荆州、豫州军投入战场,战局立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公元191年春,豫州刺史孙坚离开袁术在鲁阳的冬营,与部下颍川太守李竁、副将程普、祖茂、朱治等人率军北上,抵达梁县阳人聚(今河南省汝阳县东北)。董卓闻讯,便派陈郡太守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华雄为都督,率军经大谷关南下迎战。关于这支部队的规模,《汉末英雄记》说是5千,《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则说是数万。以可信度论,《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以吹捧孙坚为主旨,而《汉末英雄记》叙事持论似更公允一些。不过,当时孙坚军多达数万,胡轸身为大督护,又辅以吕布、华雄等名将,只带5千兵有些太少,也许是步兵数万,骑兵5千。

胡轸虽然受董卓信任,但性格急躁,与属下的关系搞得很差。他看到军队纪律很差,便叫嚷要杀军官,吕布听了不喜。按照董卓事先制定的战术计划,他们首先抵达阳人聚西南的广成县,打算从后方包抄孙坚。当时天色已晚,部队都饿着肚子,而吕布等将领坚持要突袭。胡轸无奈,只得连夜进军,结果因为过于疲劳,攻城不下,大溃而还。次日,胡轸军在广成休整完毕后再次攻城,但孙坚已有准备,他们无功而还。而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记载,孙坚本在鲁阳城东门外,送长史公仇称去豫州调遣军粮,董卓军突然出现,孙坚镇定自若,带着部下徐徐入城,董军不敢攻城。这两件事的情节颇为相似,只是发生地点不同。

虽然击退了胡轸军的围攻,但孙坚看到敌众较多,阳人聚难以守住,又打算去与应当归自己统帅的原孔伷部下豫州军会师,于是放弃阳人聚东进。董卓早已料到了孙坚的行军路线,于是派徐荣、李蒙的东路军向西南挺进,在梁县东截击孙坚,将他打得大败,生擒颍川太守李竁,用开水活活煮死。孙坚军士卒被俘后,都被用涂有猪油的布裹起来,倒立于地,然后从脚开始,慢慢烧死。孙坚、程普、祖茂、朱治等数十骑溃围而出,徐荣的骑兵在后面紧追不舍。孙坚经常戴一种叫“赤罽帻”的红色头巾,十分醒目,此时为了逃跑,便脱下赤罽帻,让祖茂戴上。徐荣的骑兵都去追赶祖茂,孙坚于是得以逃往颍川郡。

在与公仇称的豫州军会合之后,孙坚军势复振,于是挥师西进,与胡轸军大战于阳人聚,临阵斩杀都督华雄等将,胡轸、吕布等人狼狈逃回洛阳。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和《江表传》记载,这场空前的胜利令孙坚声名鹊起,许多人因而在袁术面前说他的坏话,也许是董卓指使的。袁术对孙坚产生怀疑,便不给孙坚军粮,孙坚为此专程从阳人聚跑到鲁阳去向袁术解释。袁术明白了实情,感到惭愧,这才重新发给孙坚军粮。这一记载并不合理,更不公正,因为孙坚当时任豫州刺史,有一州的粮草可以调遣,而袁术只有南阳郡,南阳以南都是刘表的地盘,刘表又为董卓截袁术军粮道。更何况,自从孙坚袭杀南阳太守张咨之后,南阳百姓便对孙坚恨之入骨,早就有过冲突,怎肯为他缴纳和运输粮草。孙坚军粮不足是事实,但主要责任绝对不在袁术。

实际上,当时孙坚能够倚靠的唯一盟友,也只有袁术了。自从袁术因为拥立刘虞之事与袁绍绝交之后,袁绍便恨乌及屋,此时居然乘孙坚与董卓战得难分难解之际,委任曹操的军师周昂为豫州刺史,命他南下去夺孙坚的豫州,全不顾及孙坚讨董卓,也是在为自己报仇。此前,曹操与周昂一起从扬州到河内来,这次很可能也会同行。多数史籍都有意对曹操从公元190年冬到公元191年秋这一年的行动避而不谈,但按照其中比较客观公正的《魏略》记载,在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曹操曾经遭到袁术部下的围攻,被迫跑到朋友秦邵家中避难。秦邵自称是曹操,于是被袁术的士兵杀死,而真正的曹操却乘机逃走。后来,曹操为了报恩,收秦邵之子秦真为养子,也就是诸葛亮后来的宿敌曹真。这件事极可能就发生在公元191年,它证明曹操与周昂当时受袁绍指使,一同南下攻豫州,因此与袁术、孙坚和公孙越发生冲突。后来的战局对袁绍军不利,周昂仅能自保,曹操更是全军覆没,自己也几乎被袁术军杀死,所以曹魏的史书对此语焉不详。

对于袁绍这一丧尽天良的阴谋,孙坚浑然不知,而是继续向洛阳进军。听说胡轸战败,董卓大惊,派李傕去向孙坚求和,又提出两家和亲。孙坚赶走李傕,长驱直入,一举攻陷洛阳南90里的军事要地大谷关。董卓孤注一掷,亲自出马,与孙坚在洛阳城南的几座皇陵间大战,结果又遭惨败,只得退到西北方的渑池,留吕布驻守洛阳。孙坚根本不把吕布这个手下败将放在眼里,迅速向洛阳发动进攻,突入宣阳城门,吕布落荒而逃。董卓见大势已去,便向长安撤退,命董越、段煨、牛辅等部将断后。孙坚高奏凯歌进入残破的洛阳城,扫除宗庙,平整诸陵,又意外地在水井里发现了秦始皇的传国玉玺。随后,他又挥师西进,追击董卓,势如破竹地攻陷函谷关等天险,战胜董卓的后卫部队,推进到渑池。这时,从后方突然传来袁绍派周昂袭取豫州的消息,孙坚且惊且怒,哭着叹息说:“同举义兵,以救社稷。逆贼就要被消灭了,盟友间却作出如此事,我还能和谁同心协力呢?”只得放弃大好战局,向东撤退。董卓于是发起反击,重新占领洛阳,并派中郎将牛辅与河南尹朱儁镇守该地。

综合各种史籍的记载可知,《三国演义》中有关诸侯联军讨董卓的章节几乎全部不符合史实,尤其是袁绍、孙坚、吕布、刘备、关羽、张飞在此期间的表现。讨伐董卓时,袁绍身在河内,一直没去黄河以南,酸枣诸军对曹操西征的支持不力,跟袁绍完全没有关系。联军之中,真正打败过董卓军的将领只有孙坚,杀死华雄、战胜吕布、攻入洛阳,全都是孙坚的功劳。“关羽温酒斩华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等情节全属文学创造。吕布当时并未和刘备、关羽、张飞在战场上交手过,东汉时期也根本就没有设虎牢关。刘备、关羽、张飞虽然曾参加过讨董卓联军,却被董卓打败,只好去幽州投奔公孙瓒,公孙瓒看在老同学的情面上,表刘备为别部司马。

实际上,刘备在公元190~191年之间的行为很值得研究。他本与老师卢植同在洛阳,卢植因为废立之事得罪董卓,辞官去幽州时,刘备不曾同行,后来却与曹操到沛国去募兵。这说明,刘备、关羽、张飞和袁绍、袁术、曹操等人是同时离开洛阳的。当曹操、卫兹、鲍信、鲍韬在已吾县会师时,刘备必定在场。当这些人西征董卓,被徐荣在汴水击败时,刘备、关羽、张飞应当也随军。汴水战役之后,刘备等人跑到河北,但并没有像曹操一样,去河内投奔袁绍,而是到幽州投奔公孙瓒,不知道在打什么算盘。当时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关系还很和睦,二人都与刘岱和亲,而且公孙瓒已经响应袁绍的号召,南下讨董卓了,只是尚未抵达前线。但在一年之后,公孙瓒便与袁绍反目成仇,刘备从此便陷入一种非常动荡的生活,这恐怕是他决定去幽州时始料未及的。

梦断三国——袁绍篡位阴谋破产记(15)

第四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