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备能得益州,也有外援马超的一半功劳。刘备入成都之后,对法正言听计从,任其胡作非为,就连诸葛亮也明知不对,而无法阻止,这和袁绍宽容审配一样,是为了奖励支持自己的地方势力。只是袁绍后来继续扩张,极盛时可谓三分天下而有其二,而刘备在得益州之后却少有作为,虽然抢到了汉中盆地,但当地百姓却全部投奔曹魏,关羽又大意失荆州,发展轨迹有所不同。

平定冀州之后,袁绍便问沮授说:“现今贼臣作乱,朝廷迁移,我袁家历世受宠,志在复兴汉室。但齐桓公没有管夷吾不能成霸主,句践没有范蠡无以存越国。鄙人希望与爱卿戮力同心,共安社稷,应当怎样做呢?”

沮授回答道:“将军弱冠从政,自幼播名海内。当董卓擅行废立,国家处于危难之时,将军忠义奋发,单骑出奔,董卓恐惧;渡河北上,勃海全郡服从。将军拥一郡士卒,领导冀州人马横行河朔,名重天下。如果您现在举军东向,青州黄巾便可扫平;归来西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师北向,必能生擒公孙瓒;以此震胁戎狄各族,南匈奴和屠各一定会臣服。这样,将军席卷大河之北,包举冀、并、幽、青四州之地,招收当地的英雄勇士,集结百万大军,去长安迎天子回洛阳,以此号令天下,诛讨不肯臣服的诸侯,又有谁敢抵抗呢?几年之内,便可成功,并不困难。”

袁绍听了,笑道:“这正合吾心。”其实,他何尝想去迎献帝,只是对“席卷大河之北,包举冀、并、幽、青四州之地”,继而南向争天下感兴趣罢了,夺取冀州只是其中的第一步。在此之前,“复兴汉室”的这面大旗还得继续扛上一阵,王莽不是也当过8年“安汉公”吗?

与巩固自身实力同时,袁绍与袁术为了相互拆台,各自拉拢对方的敌人,分化对方的朋友。袁绍不仅派周昂(周昕)偷袭孙坚的豫州,而且又与董卓委任的荆州刺史刘表结盟,从南北两方夹击袁术和孙坚。袁术不忿,给公孙瓒写信,宣传说袁绍不是袁家的种,希望他与袁绍决裂。公孙瓒将此事告诉了袁绍,袁绍大怒。

此前,公孙瓒的顶头上司刘虞派遣的田畴一行已经抵达长安,献帝君臣见了喜悦,让田畴与当时在长安当侍中的刘虞之子刘和一起回幽州,向刘虞要帮助朝廷返回洛阳的勤王之师。刘虞得旨,立即让刘和与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越率领数千名骑兵前往长安迎驾。显然,袁绍不赞成此事,因此刘和只得绕过袁绍及其党羽控制的冀州和兖州,经袁术控制的南阳前往长安东南的武关。公孙瓒为了保持和袁绍的盟友关系,力劝刘虞不可如此遣兵,刘虞不从。公孙瓒于是干脆让公孙越给袁术捎信,指使他软禁刘和。袁术正愁手中缺乏骑兵,得信大喜,立即将刘和送上门来的部队据为己有,公孙越于是成为那支幽州骑兵的统帅。

看到公孙越率领幽州骑兵加入,自身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孙坚又从洛阳前线返回,袁术觉得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便派孙坚与公孙越攻打盘踞在豫州的周昂和曹操。在攻城期间,公孙越被周昂军射死,但孙坚还是收复了整个豫州,周昂、曹操逃回河北。袁术乘胜前进,攻入陈留郡,准备与刘岱争夺兖州。在袁术的指使下,黑山军领袖于毒、白绕、眭固等人也向袁绍宣战,攻打邺城所在地魏郡,又向东南转入东郡。东郡太守王肱战败,逃回邺城。至此,袁术、孙坚与黑山军的领土联成一片,袁绍在黄河沿岸的领土丧失殆尽。

为了扭转屡战屡败的不利局势,袁绍便亲自率领曹操等将领从邺城东下,在濮阳战胜了黑山军,收复东郡,然后拜曹操为东郡太守。因为当时袁术、孙坚的兵力尚强,为安全起见,曹操并没有把东郡的首府设在以往的治所濮阳,而是设在黄河北岸的东武阳(今山东省莘县南)。据《魏书》记载,鲍信这时又对曹操说:“如今袁绍身为盟主,却专为自己谋利,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这样他就成了下一个董卓了。我们现在无力阻止他,只能先尽力控制大河以南,等待时局的变化。”但在当时和接下来的3年之中,曹操几乎一直在黄河以北活动,极少去黄河以南,因此这话同《魏书》的其它许多内容一样不可信,无非是为了证明曹操与鲍信早就与袁绍决裂了而已。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袁绍与曹操又继续南下,多次击败袁术和孙坚。由此看来,如果袁绍以往能够全力以赴的话,在战场上打败董卓也是有可能的,但他此时满脑子争权夺利,把对董卓的仇怨完全抛到了脑后,反而把钢刀指向了弟弟袁术和打败董卓、对自己有恩的孙坚,真可谓亲者痛,仇者快。对于双方的反目成仇,袁术并不是没有责任,但孙坚却十分无辜,纯属袁家内讧的牺牲品,周昂、王肱等人也是如此。

哥萨克志略(转帖)

哥萨克(乌克兰语:Козаки;俄语:Казаки)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乌克兰、俄罗斯南部)的游牧社群,最初是指一些半独立的鞑靼人部落。他们从中亚突厥国家逃到黑海北部从事游牧,也以种地,打猎,与打劫为生。哥萨克在历史上以骁勇善战和精湛的骑术著称,并且是支撑俄罗斯帝国于17世纪往东扩张的主要力量。

哥萨克无疑是世界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群之一:

—————哥萨克不是独立的民族,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民族个性

—————哥萨克不是正式的军队,却有着比正规军更强的战斗力

—————哥萨克不是一个国家,却进行着拓展国家版图的疯狂的领土扩张

—————哥萨克的历史不长,却创造了远比自身历史骄傲千百倍的辉煌

—————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哥萨克,在他们的血管里却涌动着欧亚多民族的血液

哥萨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要想了解一个民族,就去了解它的历史;要想了解这个民族的特点,就去了解它的文化。本文将带您走进哥萨克奇特的历史和文化,为您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上部:光荣与野蛮的历史

题记——历史是一面镜子,既能照出一个民族的过去,也能昭示它的未来。

一、战争的宠儿

同吉普赛人一样,哥萨克人是世界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群体之一。如果说吉普赛人是大篷车上的民族,那么哥萨克就是战马上的族群。

提到哥萨克,就会使人想起苏联早期电影《克楚别依》和《夏伯阳》中响遏行云的史诗般的哥萨克英雄形象。在俄罗斯有不少反映哥萨克的文学作品,其中较著名的有托尔斯泰的《哥萨克人》、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尤其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描述了十月革命前后顿河哥萨克的生活,既有冲锋陷阵的英姿,也有在倒映着篝火的静静的顿河畔高歌起舞的奔放……极具浪漫而富有张力,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冲动。

然而,当我们来到哥萨克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的顿河流域时,却没有见到想象中的哥萨克,我们走访了大大小小的哥萨克村镇,当地村民几乎众口一词地说:“我们就是哥萨克。”你们就是哥萨克?那战马呢?军刀呢?披风呢?篝火呢?在这些哥萨克后裔的身上哪里还能看到其先辈的遗风?昔日的哥萨克早已荡然无存!

只有在博物馆中,在当地村镇的传统节日里,你才能见到那些穿着黑的、兰的、绿的各式哥萨克军服,胸前挂满勋章,留着向两边翘起的哥萨克胡子,帽沿下窜出一缕卷发的男人们和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人们聚集在村镇中心的广场上载歌载舞,唱着或激昂、或悠扬的哥萨克民歌。只有这时,你才能找回一些当年哥萨克的影子。

难道叱咤风云的哥萨克真的消失了吗?当地人告诉我们,哥萨克的历史应当从史书上、博物馆、历史遗迹和人们的记忆中去寻找,哥萨克的今天应当从现实中去寻找,而哥萨克的族群特性与族群精神则应当从他们的宗教和文化中去探寻。

“哥萨克”一词首见于1240年的《蒙古秘史》,1380年在俄语中正式使用казаки,即“哥萨克人”这一称谓。

哥萨克(Kozacy,Cossacks)一词源于突厥语,含义是“自由自在的人”或“勇敢的人”。这是蒙古-鞑靼人和突厥人对他们的称呼。

哥萨克不被认为是独立的民族,而是一种军事团体,其成员主要是斯拉夫人(如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和波兰人,特别是俄罗斯人占绝大多数),此外还有少数鞑靼人、高加索人、格鲁吉亚人、卡尔梅茨克人和土耳其人等,但他们是一个保持传统的人群共同体。

哥萨克并没有被认定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斯拉夫民族的成员逐渐汇集所形成的具有某些共同历史和文化特征的地方性群体。

关于哥萨克的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哥萨克的历史早于古罗马的伊特鲁利亚人。也有学者认为他们是突厥可萨人的后代,其实,以其说他们是斯拉夫化的突厥人,还不如说他们是蒙古-突厥化的斯拉夫人(宗教除外)。从遗传学上看,他们同生活在高加索和俄罗斯南部草原的突厥人有关联。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哥萨克是公元4——5世纪起,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突厥人向黑海沿岸和俄罗斯南部草原的民族大迁移中,以斯拉夫人和东正教为基础形成的;得到普遍公认的说法则是苏联史学家的观点:哥萨克是在14——17世纪出现的“自由民”,是随着俄国农奴制的确立而形成的,后逐渐演化成一种军事组织并在18-20世纪初发展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13世纪开始,一些古罗斯和波兰-立陶宛的斯拉夫人为了逃避蒙古帝国中钦察汗国的统治而流落到俄罗斯南部地区,包括顿河流域、第聂伯河下游和伏尔加河流域。金帐汗国经过内战、帖木儿的侵略、俄罗斯人的起义,从而瓦解(15世纪)以后,以黄金家族继承者自居的蒙古—鞑靼人以及各种各样的突厥人仍然生活在顿河—伏尔加河流域、高加索、乌拉尔等地。15、16世纪时,一些不愿成为农奴的俄罗斯、乌克兰农民和城市贫民(主要是青壮年),迁徙到由于钦察汗国被推翻之后的统治权真空地带——南俄地区。上述历史背景下,哥萨克人的来源正是这些由于种种原因的移民,草原辽阔无垠,飞禽走兽随处可见,是游牧民族理想的家园。

这些逃亡异乡的哥萨克人在后来和蒙古—鞑靼人、突厥人的接触中,逐渐熟悉并且学会了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习俗、战争艺术。从那时起,他们注定被深深地烙下了游牧民族的烙印——他们沸腾着英勇无畏的血液,具有强烈的征服欲望,并且具有难以被征服的性格。这些人被称为“哥萨克”,即突厥语中的“自由人”。

当然,哥萨克人信仰东正教,他们并没有象蒙古—鞑靼人、突厥人那样信仰伊斯兰教或者原始的萨满教,这也是他们相对于其他蛮族更文明,从而没有被彻底突厥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哥萨克人的语言也不同于正规的俄语,它包含了大量的借用的蒙古、突厥词汇。在现代,一个城市化的俄罗斯人不能听懂哥萨克的俚语是毫不奇怪的。

早期哥萨克人生活在人烟稀少的边远省份,给人当雇工或在边境服役,居无定所,四处流浪。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