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推销员会比没有期望推销员的销售额高出37%。相信自己的影响力很早就发挥作用。一些研究者认定:学习成绩,跟自信而非智商有更大的关系。

  成功人士相信自己,尤其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他的时候。

  ——克里·兰德尔

  律师、营销专家克里·兰德尔说:“成功人士相信自己,尤其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他的时候。”这在体育界最明显了。教练们告诉过我,球员内心的自信在势均力敌的球赛中异常关键。在紧急时刻,一些人想得到球,一些人想躲开球。那些想得到的人是自信者,就像纳马思,在高中篮球赛中,他的队落后一分,他就带着球撑到最后一秒。当所在队伍的主要进球者不停地嚷“给我球!”时,纳马思保持着冷静,并在结束哨声吹响的那一刻,投进扭转败局的一球。

  自信的人奉行一个信条——据说,它挂在高尔夫球手阿诺德·帕默的办公室里,上面写道:

  如果你觉得自己被击败了,你就被击败了。

  如果你认为自己不敢,你就不敢。

  如果你想赢却又认定自己不能赢,那你就不能赢。

  生活的战斗并不总是更强、更快的人在赢。

  迟早,赢家会是那个认为自己能够做到的人。

  只有相信自己,你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3。相信你的使命

  要想释放一个人的才华,还需要别的什么?相信你正在做的事。事实上,即便困难重重,信心都会帮你去赢。威廉·詹姆士说:“能够保证不确定事业成功的,是你一开始就持有的能够做到的信念。”这样的信念有何助益呢?

  相信你的使命将赋予你力量。对手头的事有信心会使你有力量去完成它。在接受一项任务之前,满怀信心的人会估量它,知道自己能否做成。在这种信念里,就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相信你的使命会鼓舞你。怀着雄心去赢的女人总会遇到打压者,肩负使命的男人也会遭遇批评家。干吗允许这样的人老是制造负面影响呢?相信你的使命!

  剧作家尼尔·西蒙建议:“别听那些人说‘这样做不行’。也许是不行,但也有可能你就做成了呢。也别听那些人说‘你这个险冒得太大了’。米开朗琪罗会在西斯廷教堂绘壁画,即便知道它有一天肯定会被抹掉。”西蒙应该知道,他得过17次托尼奖(Tony Award),5次纽约戏剧奖(Drama Desk)和两次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

  显然,西蒙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

  相信你的使命会让你成长。越相信你的潜力、自身和使命,就越能有成就。如果你始终这样想,有一天就会发现自己正在做着当初想都不敢想的事。

  演员克里斯多弗·里夫就这样认为,这让他成就卓然。他曾经告诉过一位观众:

  美国有实现“不可能”的传统。这融入了我们的民族性格。这让我们从东海岸扩充到西海岸,让我们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让我们登上了月球。在我复原期间,在房间墙上挂着一幅画,上面有目前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所有宇航员的亲笔签名,画的上端写着一句话:“我们发现没有什么不可能!”这应该是我们的座右铭。这是我们必须共同去做的事。我们的许多梦想起初看起来毫无可能,接着看起来没有机会,可是,当我们志在必得时,它们就逃不掉了。如果我们征服了外太空,也就能够征服内部空间——大脑的未知领域,中央神经系统以及夺取许多人生命、掠走潜能的所有生理病痛。

  你相信自己的使命吗?你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伟大的重任吗?你期望实现目标吗?这些都是把你的才华从潜在变成现实所必需的因素。

  有关使命,我还想多说一点:它应该是为人服务的。为他人而活的人生才算真有价值。当你实现使命时,周围的人会说:

  “让我的生活更美好了”还是

  “让我的生活更糟糕了”?

  如果你觉得不会是前者,那么你的使命就不值得去做。

  有个小物件我很珍视,它是一块简洁的水晶镇纸,设计得并不特别具有艺术性,价钱也不高,但对我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为它内部雕刻的东西,二为赠予我的那个人。它里面写道:

  约翰——

  牧师

  良师

  诤友

  “谢谢你相信我。”

  爱你的 丹

  这是丹·赖兰送给我的礼物,他跟我一起干了20年,起初是普通员工,接着成了副手,后来成了我的一家公司的副总裁。丹是能够与我一起赴汤蹈火的人。他就像我的小兄弟。我们共同追寻的使命把两人都提升了。他是那种你渴望与之共事者——也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才华+信仰=一个更全面的人如何成为更全面的人

  你如何成为一个更全面的人呢?你要进行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活动,先从有信念开始,最后以转化为积极的行动结束。

  1。信念决定期望

  如果你想让才华被提升到最高水平,开始时就不能光关注才华。你要先收服内心的野马。信念掌控着你的所有行为。成就也不仅仅是更努力或更聪明地工作就可换来的。它还跟“乐观地去相信”有关。有人称之为“肯定”综合征。若你想到失败,“肯定”你就会失败;若你期望成功,“肯定”你就会成功。你内心想的是什么,外在就会成为那样的人。

  你内心想的是什么,外在就会成为那样的人。

  信念的转变引来个人的突破。为何?因为信念决定你的期望,期望又决定你的行动。信念是我们对所持信心深信不疑的一种心理习惯。长期看,信念不光是一个人拥有的想法,而且操纵着这个人的想法。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那些一无所求的人真是幸运,因为他从来不会失望。”如果你想在人生中实现什么,就要乐于接受失望。你需要期望成功。可这意味着你总会成功吗?不,你会失败。你会犯错误。然而,若你期望去赢,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才华,不停地尝试,最终跟乔·纳马思一样——取得成功!

  律师克里·兰德尔说:“跟一般观点相反,生命不是因为走运才变好,而是在改变中变好。改变总是从内部开始,是想法的改变让生命更美好。”你应把满怀自信作为首要选择。

  你要把相信你的潜力、自身、使命以及他人列在要事单的上端。

  一名教授站在讲台上,面对着30名生物分子专业的学生。在发下终考试卷前,他说道:“我很荣幸这学期有机会带你们,我知道你们花了很多工夫准备这场考试。我还知道,你们中大多数人秋季开学就会进入医学院或研究所。我知道,你们为了得到更高一点的平均学分(GPA)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我想你们对考试题目都很熟悉,如果有人想逃过不考,我会自动给你一个B。”

  听得出台下松了一口气。一些学生跳离座位,感谢教授给了他们救命稻草。

  “还有人想走吗?”教授问,“不走就没有机会了。”

  又一个学生选择离开。

  教授发下终考试卷,上面只写着两句话:“祝贺你,你刚刚得了一个A。继续相信自己!”

  这就是对那些努力学习又很自信的学生的报偿。

  2。期望决定行动

  弗雷德·史密斯爵士是《忠实领导》(Leading with Integrity)一书的作者,也是我的导师,他说一个跟《威克里夫圣经》(Wycliffe Bible)的翻译者一起工作的语言学家告诉他,在世界最古老的20种语言中,“信念”跟“做”是一个词。当人类变得更“高级”时,才把单词的意思分离开来。这种见识很说明问题,因为多数人都是信念脱离行动。我们如何再把它们结合到一起呢?通过自身的期望。

  我们不可能活得违背自己内心的期望。这种事也不会发生。我曾听过一个不太肯定的故事,讲的是一个飞行先驱,在莱特兄弟(全球公认的飞机发明者——译者注)乘着“雏鹰”号(Kitty Hawk)进行历史性试飞前的一年,就把飞机制造出来了。飞机就安放在这位发明者的机器房里,因为他不敢去试飞。也许是以前从未有人这样干过,也许是他害怕失败——答案不得而知。据说,在听到奥维尔·莱特和威尔伯·莱特两兄弟的消息后,他发动了自己的飞机。在此之前,他不相信自己敢冒这个险。

  我们不可能活得违背自己内心的期望。

  世界上有两种人:想成就事业者和畏惧犯错者。莱特兄弟是第一种人。那位“准飞行先驱”是第二种人。若你是第一种人,已经很自信并且准备好冒风险;若你是第二种人,该怎么办?有幸的是:你还可以锻炼、成长。

  罗伯特·舒勒在《人定胜天》(Tough Time Never Last,but Tough People Do)一书中讲述了埃德蒙·希拉里爵士的故事。他是随西藏人丹增诺盖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第一人。在成功登顶之前,希拉里曾参加了另一个登山队,这次探险不仅没登上顶峰,还死了几个队员。在伦敦为登山队举行的接风宴上,希拉里站在台上向观众发表演讲。他身后是一幅巨大的珠穆朗玛峰的摄影照片。希拉里转身面对着照片,大喊道:“珠穆朗玛,你击败了我们。但我会回来,我会征服你。因为你不可能再长高,而我可以更强大!”

  世界上有两种人:想成就事业者和畏惧犯错者。

  我不知道你面临何种挑战。它们可能与日俱增,或者像珠穆朗玛峰那样已到达极限。但我确实知道:有效崛起面对挑战的惟一途径是你乐于迎战。你不可能缩小挑战而战胜它,只能先让自己更强大然后征服它!

  3。行动决定结果

  有动作才能有结果。这在物理领域一目了然。艾萨克·牛顿爵士的第三运动定律论述了对于每种力都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力。然而,在人类生活领域,很多人没把这联系起来。他们只希望得到美事。可希望并不等于策略。如果你想得到美事,就得有正确的行动;要想有正确的行动,就得有乐观的期望;要有乐观的期望,就得先相信自己——最终又回到源头。广播名人保罗·哈维说:“如果不去做,你就不相信。”一切要从信念开始。

  如果不去做,你就不相信。

  ——保罗·哈维

  在瑞士,广受游客欢迎的一项活动是登山——可不是世界级运动员去攀爬世界最高峰的那种登山,更准确的叫法应是“高海拔远足”。一大早,游客团就从“基地营”出发,想着下午三四点钟登上山顶。

  我跟一个带过很多团的导游谈过他的经历,他描述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他说,大多数登山的团体都会在半山小屋停下来,在那里吃吃午餐、休息一会儿,然后攒足力量准备登上最难的一段。永远有一些人贪图享受半山小屋的温暖与舒适,决定不再爬了。其他的团员离开了,这些人快乐地呆在小屋里,聊得很开心。这俨然是一次聚会。但是,当太阳落山了、阴影越来越长时,许多人都情不自禁地走到窗口去眺望山顶。他们等爬山者回来的当儿,屋子里静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错过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永远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