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灵异警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几天后,段清水派人送来消息,说是找到马靖城的下落,这货居然躲在山东长清县的一处山里。居然在山东,难怪上次去山东会遇到他,原来这货就在那地盘上啊。

    由于这次是去求谈判的,吴聃判断应该没有生命危险,于是只让我跟阮灵溪跟着,其他人都留在天津等候消息。

    这次,欧阳砖家也予以极大的支持,让人送我们过去,随即告诉我们说,有情况一定要及时联系他。我琢磨着,是他想知道马靖城的老窝,给人一窝端了吧。但是这可不是什么高招。马靖城这么多年的势力,盘根错节,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连根拔起的。

    我们仨于是收拾行囊上路,所幸山东也不算远,很快便到了长清县。这个小县城不算大,马靖城所在的小山村就在这县城附近,但是却隐藏在一处山里。山里的村子叫**村,其实之前我们在调查案子的时候已经听说过这个村子,就是那个历史学教授尹宏图曾经调查过的村子,说里面有一处诅咒汉墓。

    由于这个诅咒汉墓,村里的人死伤大半,很多人搬走离开了**村。那村子据说跟封门村差不多,现在也就是另一个**,没什么人。马靖城他们选择住那边,倒也是明智之举。毕竟他也不方便四处乱逛。

    但是真正到了**村之后,却发现这村子也没我们想象的那么荒凉。**村是一个小村落。村子有点灰扑扑的,砖瓦房,石头屋,墙壁斑驳。但是林木葱翠,一望满目的绿色。

    风声穿过树林,声响十分低沉悦耳,这不似城市里呼啸的风声,尖利而难听。村西是一条古道,古道边有一块石碑,碑文写道:“庄前旧有**山一座,虽非出名大山,庄中赖以平安。凡接脉之处与庄内有关,向传如有开动接脉之处,庄中即出不意之祸。是以屡次禁止多年,无人开动取石”。

    这文字跟尹宏图给我看过的资料一样。从这可以看出,石碑上的文字似乎是某种神秘的诅咒。

    “马靖城就住在这么寒碜的地方么?”阮灵溪咂舌道:“想不到啊。”

    吴聃说道:“什么他住这地方,我看,来见我们的应该不是马靖城本人,是他手下的什么人。”

    我问道:“怎么联络?”

    吴聃叹道:“得等晚上啊。我们先在村子找个地方借宿吧。”

    说着,我们进村里去。我知道段清水一定把联系方式告诉了吴聃,但是吴聃不告诉我,我也不想多问了。

    我们进了村子后,发现这村子虽然不至于很破败,但是也真没多少人。真正的农村其实围墙很低,因为家家都很一般,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加上住在这里,世代祖辈可能都认识,大家都是相处不错的街坊邻居,别人家的院子跟自己家的差不许多。

    如今天气炎热,中午的时候很多村民也许正在睡午觉,只有一处房屋前,有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正在整理东西。

    我的注意力瞬间被他的动作吸引了过去。只见他整理的是一个仿佛棺材一样,长长方方的箱子,或者它就是一副棺材!只是这棺材掉了漆,离着太远的时候,我居然没有认出来。

    “那老人在翻棺材里的东西啊师父。”我低声对吴聃说道。青天白日,一个农家老人居然在自己家院子里翻一口棺材。

    阮灵溪低声道:“你们说棺材里会不会有死尸。”

    我说道:“笨啊你,这么热的天气,有死尸一定就发臭了。很显然没有。”

    吴聃盯着那老者看了半晌,却突然说道:“不,里面有尸体,只不过是不会发臭的尸体。”

    “不会发臭?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只有骨灰?”我好奇地问道。

    我们仨于是停在了院门前。可是那老者并没发现我们,依旧在整理着棺材里的什么东西,一边儿喃喃自语地说话。由于说的是方言,我也没听懂。

    吴聃指了指泥土地,对我们低声道:“你们看,这里有过最新的车辙。”

    我低头看了看,确实有,好像还是什么大型车的车辙。这玩意儿越看越熟悉,冷不丁我想起了市局的警车和救护车留下的车辙。难道是警察来过了?

    吴聃示意我们进去瞧瞧。于是我们仨推开那摇摇欲坠的木门,走进院子里。可进了院子之后,发现这地方不大正常。这不像是一处人生活多年住过的院落,院子里荒草丛生,院墙斑驳不堪,木门也都落了漆,更像是一处荒废已久的房屋。

    等走到那老人跟前的时候,我往棺材里探头一看。这一看吓了我一跳,只见棺材里放着一具干巴巴的女尸,虽然形容枯槁了些,但是居然面目栩栩如生。

    老人这才注意到我们,擦了擦眼泪,问道:“你们找谁?”

    吴聃问道:“不找谁,老人家,你这是?”

    老人叹道:“我女儿,冤死了十六年,没人给伸冤啊。”

    十六年的干尸,我听了后不由眼角跳了半晌,这多惊悚。还以为刚死没多久的呢。我打量了一下这普通的棺材,心中疑惑这是怎么保存这么久的,除非是有秘方啊。

    我好奇心上来,跟老人打听事情的起因结果。原来死去的这个女孩是老人的女儿,叫唐青。23岁的时候,唐青死于家中。当地警方鉴定,唐青系自服农药中毒身亡。事发后,家里人对警方的结论表示怀疑,唐青的遗体被一直放在事发房间内,一直没有安葬。可让人吃惊的是,如今16年已经过去,事发的房间几乎全部倾颓,但唐青的尸身却始终不腐,成了“干尸”,成为一件离奇的事情。唐老爹觉得这是代表女儿沉冤未雪死不瞑目,所以要求警方重新查验。

    警方不同意,没来查,但是这怪事儿却引来了记者围观报道。这下记者刚走,老人正准备整理一下盖上棺木。

    吴聃听罢,问道:“老人家,那你这些年都是怎么保存女儿尸身的呢?”

    老人说道:“也没怎么保存,就放在她生前住的屋里。”

    吴聃沉默半晌,我则看了看那女尸,低声在吴聃耳边说道:“师父,这干尸确实围绕着一股鬼气,冤魂未散啊。十六年,虽然她没作恶的心思,但是想必怨气很深。年深日久,万一对全村人不利呢?师父要不要帮帮老人家?”

    吴聃虽然没接茬,但是却对老人说道:“老人家,能不能带我们去看看姑娘出事儿的那屋子?”

    唐老爹虽然疑惑,但是也没有过多追问。家里是一处废屋,根本也没值钱东西,也便不怕我们有歹心。

    于是老人指了指我们身后的荒屋。身后的房屋,瓦房已经破败,几乎全部倾颓,只留下了半幅房顶和几根石柱。屋子旁边有多丛竹林,将瓦房整个遮掩。

    进门的时候,我又瞥了一眼那棺木。那是一具黑色棺椁,是由松木制成。上方盖有一层塑料薄膜,似乎是刚被挪动出来。屋里已经大面积漏雨,老人说要将棺木放到别的地方去,所以运了出来。但是棺木经历了16年风吹雨淋,棺椁的表面稍显斑驳,缝隙处用4颗铁钉封固,依然很牢固的样子。

    棺盖放在一旁,里面露出了唐青的遗容,嘴巴张开,面部呈黑褐色,头发已全部脱落。整个尸身保存较好,被多层布料覆盖着。或是时间太长,这些布料的边角,已经出现了破损、风化的痕迹。而围绕着这具尸身的团团黑气则在正午也不曾减弱。我皱了皱眉,心中疑窦顿起。这不科学,为什么鬼气不曾离开尸体?就算是冤魂,也不会完全被尸身禁锢才对。

 第511章 钉魂

    我们三个进了那姑娘住过的屋子。屋里破败不堪,屋顶破了一大片,阳光撒落下来,简直跟露天院子差不多。

    屋里其他东西也没了,床上被褥多半破烂了,窗户也没了大半。土炕倒是还存在,没怎么倒塌掉。

    吴聃跳到土炕上查看半晌,之后又下来,对我说道:“**徒弟,考考你,看看这屋有什么问题。”

    我端详了半天,只是觉得屋里有点气场不大对,进屋只觉得有点胸闷气短,压抑得很。再仔细看,却觉得屋子分明是四边形四个角落,可不知道为什么,总给我一种六个角落的感觉。就好像屋子是六角形的一样。

    我跟吴聃一说,吴聃点头道:“因为这地方钉了六个棺材钉子,你去找找,感觉中的六个角落里,肯定有六个长钉子。”

    我十分诧异,问吴聃六个长钉子是什么意思?吴聃说,六个钉子是钉魂,让鬼魂迷路,走不出去,一直在这六角形的范围内打转。钉这个钉子的人一定是懂些道法的。

    我按照那六边形角落所在的地方寻找半晌,果然在墙面儿上发现六颗钉子。那钉子比普通的钉子粗了不少。吴聃喊来唐老爹,问知不知道这墙上的钉子哪儿来的?

    唐老爹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之前从来没注意过有这东西。吴聃上前,先是取出瓶中盛放的清水撒在墙上,然后贴了六道破邪符。

    破邪之类的符咒是比较普遍的中下等符咒,看来这个局并不多严重,吴聃轻松就能搞定。搞完这些之后,我瞧见几缕暗沉的烟气从墙上冒出来。心想差不多了,这局已经破了一半儿。

    我见吴聃取出斩龙剑,挨个将钉子拔了下来,又帮着唐老爹将棺材给挪进屋里。

    唐老爹不解地看着我们,问道:“你们几位这是?”

    吴聃说道:“大爷您放心,我们几个不是坏人,就是来帮你找杀女凶手的。”

    唐老爹吃惊道:“就拔下几个钉子就知道了?”

    吴聃将棺材钉摆到土炕上,对唐老爹说道:“你看,这不是普通的钉子,是棺材钉。我想问问老爹,当时是谁给你女儿钉的棺材?”

    唐老爹想了想,说道:“就是我们**村一个看守王陵的。你们大概也听说过,我们这村子有一座汉代的王墓。听说这历史上有一位王,在他当上一方领主后的第十二年,和自己父亲的王后和爱妃****,并且在祭祀时诅咒皇帝,皇帝派人抓他进京,这个王就拔剑自刎而死。这个王陵就是他的,充满怨气和诅咒啊。唉。”

    我跟吴聃互相对视一眼,吴聃说道:“那这个守陵人,你带我们去看看吧。”

    唐老爹不解,但是也给我们指路,将我们带到**村的后山。这里距离黄河不远,由于黄河每年带来的泥沙,两岸平原上的历史遗迹,大多都被掩埋在深深的黄土之下。我们走到**山村北边几公里远的地方,看到了一个废弃的鱼塘,鱼塘比地面低了许多,由于一直有水,黄河的泥沙在塘底只覆盖了浅浅一层。

    在鱼塘的东边,保留了一排的窑,在窑的附近,有大量的建筑材料,有半瓦当、圆瓦当、筒瓦、墙砖等,瓦当上的纹饰是卷云纹,砖上有菱形文、回形纹。吴聃说,这是汉代常见的一些砖瓦,可以断定这个窑是西汉时期的。

    “既然是发现的古代遗迹,怎么没有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就放在这儿了?”我问道。

    唐老爹叹道:“国家怎么没保护啊,王陵都开启了一半儿了,现在突然停了,也不知道为什么,都说有诅咒吧。就像我们这村的村民,挖了几块王陵附近的山石,现在村子里的人死伤了一大半。”

    吴聃点头道:“这我们听说了。”

    唐老爹领着我们找到一处小石屋,屋里有生活用的东西,说是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