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舍我其谁:胡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ere'喔,这时如果在英国该有多好,正是阳春四月天'。读之令人思吾故国不已。”'8'
天冷胡适受不了,天热他也受不了。5月8日的日记:“连日春来矣。百卉怒长,嫩柳新榆中。天气骤暖,如在吾国五六月间;盖此间无春无秋,非大寒即大热耳。”'9'又,5月22日:“大热至华氏表百零三度'摄氏39。4度'。夜中犹热,窗户尽开,亦无风来,即有亦皆热风,尤难堪也。而百虫穿窗来集,几案口鼻间皆虫也。此真作客之苦况矣。”'10'胡适在大二以后,日记里就不再出现有关天候的记载。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因为他比较习惯了旖色佳的天气,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整个心境的改变,从动不动就伤春悲秋,无病呻吟,转变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有关这点,我们会在下一节分析。
胡适不只思乡,他根本就是心系祖国。比如说,他在1911年3月24日的日记里说:“连日日所思维,夜所梦呓,无非亡国惨状,夜中时失眠,知‘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是人情天理中事也。”'11'年的10月10日的日记:“今日为我国大革命周年之纪念。天雨蒙笼,秋风萧瑟,客子眷顾,永怀故国,百感都集。欲作一诗写吾悠悠之思,而苦不得暇。”'12'当时胡适爱国的程度,已经到了开口闭口不离祖国的地步。我们从梅光迪给他的信,可以知道在胡适留美的第一学期,康乃尔大学的中国学生之间就有一个“薪胆会”的组织。梅光迪在这封信里说:“去国时竟未得一握手,实为憾事。两读手缄,益念故人。‘薪胆会’之设可谓复仇雪耻之先声。诚望足下等人人能为句践,则祖国尚可为也。”'13'可惜我们不知道这个“薪胆会”是谁组织的。由于胡适在《留学日记》从没提起过,我们完全不知道其来龙去脉。可以确定的是,这个“薪胆会”不是胡适1911年8月在《留学日记》里提到的“爱国会”。这个“爱国会”(AiKwohHwei; the National Union)是当时在维斯康辛大学留学的韩安组织的,隶属于“全美中国学生联合会”。胡适当时被选为这个“爱国会”的主笔之一。'14'只是,“爱国会”的寿命也不长,到了1913年就寿终正寝了。'15'同时,胡适在1911年7月发起组织一个中文演说会,他在8月6日第三次的演说会里,讲的题目就是“祖国”。'16'
直到1913年初,胡适写《非留学篇》的时候,他的心绪、笔调仍然是愤激的民族主义。他开宗明义就说:“留学者,吾国之大耻也。”他缅怀那中国文明全盛、人人争相来朝拜的历史:“当吾国文明全盛之时,泱泱国风,为东洋诸国所表则。稽之远古,则有重译之来朝。洎乎唐代,百济、新罗、日本、交趾,争遣子弟来学于太学。中华经籍,都为异国之典谟;纸贵鸡林,以觇诗人之声价。猗欤盛哉!”由于唐宋以来“吾国文化濡滞不进”,乃至于近百年来,“国威日替,国疆日蹙,一挫再挫,几于不可复振”。胡适深知这不只是船坚炮利的问题,不是中体西用的井蛙心态可以解决的。他知道这是一个文明的对决:“当吾沉酣好梦之时,彼西方诸国,已探赜索隐,登峰造极,为世界造一新文明,开一新天地。此新文明之势力,方挟风鼓浪,蔽天而来,叩吾关而窥吾室,以吾数千年之旧文明当之,乃如败叶之遇疾风,无往而不败?”为了急起直追,忧时之士于是“忍辱蒙耻”,派遣学子留学异邦,以为百年树人之计。“于是神州俊秀,纷纷渡海,西达欧洲,东游新陆。康桥、牛津、哈佛、耶尔、伯林、巴黎,都为吾国储才之馆,育秀之堂。”最可耻的是,“下至东瀛三岛,向之遣子弟来学于吾国者,今亦为吾国学子问学论道之区。”天下之耻,莫过于是:“以数千年之古国,东亚文明之领袖,曾几何时,乃一变而北面受学,称弟子国,天下之大耻,孰有过于此者乎!吾故曰:留学者我国之大耻也。”'17'
更有意味的是,胡适在大一上英文课、写报告的时候,也动辄喜欢用中国人的观点去品评。比如说,他在第二学期“英文一”的课上读了好几篇莎士比亚的戏剧。我们从他《留学日记》里,可以知道他至少写了一篇《罗密欧与茱丽叶一剧之时间的分析》。'18'同时,他也写了几篇有关《哈姆雷特》的报告。其中一篇分析的是剧中的女主角娥蜚(Ophelia)的《娥蜚论》;另外一篇讨论的是哈姆雷特。《娥蜚论》可惜今已不存。胡适在日记里说:“余前作《娥蜚论》,为之表彰甚力,盖彼中评家于此女都作贬词。余以中国人眼光为之辩护。此文颇得教师称许。”'19'胡适在1912年9月25日的日记里,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西方学者都对娥蜚作贬词。当晚,他去“兰息院”看了《哈姆雷特》这出戏。他在这则长篇评论《哈姆雷特》的日记里说:“莎氏之女子如Portia'白霞,《威尼斯商人》女主角',Juliet'茱丽叶《罗密欧与茱丽叶》女主角',Beatrice'芘儿翠丝,《无事生非》女主角'之类,皆有须眉巾帼气象,独Ophelia始则婉转将顺老父,中则犹豫不断,不忍背其父之乱命,终则一哀失心,绝命井底。迹其一生所行,颇似东方女子,西人多不喜之。”'20'
胡适在日记里所说的《哈姆雷特论》,可能就是现存的《哈姆雷特:一出没有英雄的悲剧》(Hamlet:A Tragedy without A Hero)。这篇报告的主旨,他在9月25日看《哈姆雷特》剧观后感的日记里作了摘述:
王子之大病在于寡断。当其荒郊寒夜,骤闻鬼语,热血都沸,其意气直可剸刃其仇而碎砾之。及明日而理胜其气:一则曰鬼语果可信耶?再则曰此人果吾仇耶?三则曰吾乃忍杀人耶?至于三思,则意气都尽矣。'21'
除了寡断以外,胡适认为哈姆雷特对女性的态度不够忠恕。他父亲的幽魂虽然愤恨他的皇后在他尸骨未寒,在他死还不到两个月,就跟毒死他的弟弟结婚;虽然他忿忿然地说:“切不可让丹麦的御寝,变成荒淫乱伦之榻”,他还是叮嘱哈姆雷特不要对他母亲采取任何行动。他要哈姆雷特把他母亲交给上天去处理,让那梗在她心窝的荆棘去轧她、刺她。然而,哈姆雷特却用锐如“利刃”的话语去伤他母亲,去“撕绞”她的心。他居然忍心用最下流的话去说他的母亲“躺在沾满汗臭的床上”、“在污秽的猪圈里调情作爱”、“让那肥猪一样的国王把妳引上床”、“淫捏妳的脸颊”、“几个臭吻”、“用他的脏手去撩拨妳的颈项”。
哈姆雷特对娥蜚更是恶劣。胡适说,哈姆雷特是一个读书人,是一个王子。而他居然可以借着装疯作傻对娥蜚说:“妳要结婚,我就送天谴给妳作嫁妆”、“去尼姑庵当尼姑吧”、“要嫁人,就嫁个傻瓜,因为智者知道妳会让他们变成妖魔”。胡适说这种恶言恶语对娥蜚不公平。她除了太过柔弱之外,一点过错都没有。批评她的人可以说她不了解哈姆雷特,配不上他。然而,胡适套用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里的话说:“虽然她只是个女子,她能从一而终(constant)。”胡适认为大家太苛求娥蜚了。娥蜚在精神失常以后唱着:“我的情郎,是这个还是那个?我就认他的海贝帽、手杖和凉鞋。”胡适认为娥蜚在这儿所说的“那个”,指的是因为装疯作傻而淹没了他那“高贵至上的理性”的哈姆雷特。他说,我们怎能苛求,要她从哈姆雷特的哀吁长叹中,看出他有“一个被谋害的父亲,和一个被玷污的母亲”呢?胡适说,也许娥蜚在看哈姆雷特设计要引蛇出洞的那一出戏时,她终于领悟出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计划。他说,我们可以想象娥蜚在领悟了哈姆雷特为什么要装疯作傻以后,是多么懊悔她误解了她的情郎。如果这时哈姆雷特再来找她,胡适认为娥蜚一定会跟他有情人成为眷属,终生须臾不离。可惜,天不从人愿。因为娥蜚以为哈姆雷特已经死了,她唱着:“不,不,他已经死了;安眠吧!他再也不会回来了。”胡适的结论是:所有能仔细阅读并诠释娥蜚所吟唱的这些凄美的歌词的人,一定可以体会出她之所以会死,与其说是因为她哀悼她已亡的父亲,不如说是因为她悔恨她没有了解哈姆雷特,以及哀痛哈姆雷特杀了她的父亲,致使他们永远不能结合的命运。'22'
同样地,胡适也用中国人的观点来分析他在“英文一”课堂上所读的培根的散文。虽然培根《论结婚与单身》的散文,使他能进一步引申他的“无后”、“社会不朽论”,但是,他就是不喜欢培根的为人。他在1911年4月25日的日记里说:“夜读培根文。培根有学而无行,小人也。其文如吾国战国纵横家流,挟权任数而已。”'23'又,5月4日日记:“读培根之《建筑》与《花园》两文,皆述工作之事。惟此君为英王进土木之策,其逢迎之态,殊可嗤鄙。”'24'再,5月7日的日记:“作一文论培根,以中人眼光、东方思想评培根一生行迹。颇有苛词。不知西方之人其谓之何?”'25'
胡适不只喜欢用中国人的眼光来分析他在课堂上的所读所学,还喜欢为自己的文化传统作辩护。这种想为自己的国家文化作辩护之心是可以理解的。当时的中国留学生最引以为耻的,是美国人总以为中国人都是苦力,都是洗衣工。这也是为什么直到1915年,胡适还会在家书里,忿忿然地抱怨说美国人总以为全中国人“皆苦力、洗衣工,不知何者为中国之真文明也。”'26'就因为他希望美国人知道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所以他一到美国,就鼓吹美国大学应该教中文,同时也鼓吹美国大学的图书馆应该收藏中国的图书。在大一下学期的英文课上,有一天老师要他们在课堂上作辩论,他订的题目就是:“美国大学宜立中国文字一科。”'27'年10月18日,大二上学期的时候,他写了一封信给康乃尔大学图书馆馆长哈里司(Harris)先生,跟他讨论图书馆“添设汉籍事”。'28'胡适显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梅光迪,梅光迪回信极力赞成:“我辈莫大责任在传播祖国学术于海外,能使白人直接读我之书,知我有如此伟大灿烂之学术,其轻我之心当一变而为重我之心,而我数千年来之圣哲亦当与彼皙种名人并著于世,祖国之大光荣莫过于是。”他唯一有顾虑的是,这难免有本末倒置之虞,因为如果大学不教中文,美国学生看不懂中文书,则图书馆添设的中文书,岂不等于只是供蠹鱼饱餐而已吗:“足下等欲即在彼藏书楼中添一中文部,是犹与瞽者辨五色,聋者审五音耳。吾恐徒资蠹鱼之腹,不辜负此书乎?”'29'
尽管梅光迪的蠹鱼受惠论言之成理,胡适这些中国留学生显然觉得凡事总须要有一个开始,因此仍然继续他们的赠书计划。《康乃尔太阳日报》在1912年1月5日有一则新闻,报道中国学生赠书给康乃尔大学的图书馆:
中国学生赠送给大学图书馆三百册书,以作为本校中文藏书的开始。这些书是向个人征集来的,几乎什么范围都有,从文学、经籍到期刊杂志;从儒家哲学到道家哲学;从公元前2400年到公元200年的历史;从公元前400年到现在的文学;以及当代的期刊杂志,这三百册里都有。他们把所有的书名都作了英文翻译,著名的作者,还附有简短的英文介绍。线装书和新式印刷的书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