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部分博克 元帅(1)

1945年5月5日,德军正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基尔公路上行进。突然,一批英军战斗轰炸机飞来实施低空攻击。其中一架紧盯住一辆敞篷汽车连续扫射,车上的三名妇女和司机当即被打死,惟一的军官则受重伤。这位军官被德军救出,送往奥尔登堡的医院,经抢救无效而于当晚死去。这位惟一的死于盟军枪弹的纳粹德国元帅就是博克。费多尔•;冯•;博克(Fedor Von Bock,1880—1945),1880年12月3日出生于勃兰登堡省库斯特林的军人世家。父亲曾晋升至少将,母亲也是军人家庭出身。博克从小就向往成为真正的军人,在军界大干一番。博克先后到格罗斯利希特菲尔德军校和波茨坦军校学习。人们注意到博克严肃、傲慢、固执、古板的性格与其年龄很不相称,但博克坚定的意志、顽强的进取精神及旺盛的精力,又很令人钦佩。1898年,博克以优异成绩从军校毕业,获得少尉军衔,前往第5普鲁士禁卫步兵团服役。1905年任营部副官。1907年任团部副官。1908年晋升为中尉。1910年,博克调入总参谋部任职。1912年,晋升为上尉。博克在陆军中获得“库斯特林的圣火”绰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博克仍在总参谋部工作。直到1917年才调任第4普鲁士禁卫步兵团营长,参加康布雷战役并获得德意志最高战争勋章。1918年,晋升为少校。大战结束后,博克受到陆军首脑泽克特的赏识,调任柏林第3军区参谋长。这时,德国为规避凡尔赛条约的限制,进行秘密扩军,组建所谓的“黑色国防军”。博克从工人中征募志愿者进行军事训练。不久,博克晋升为中校。1924年,调任科尔堡第4步兵团营长。1925年,晋升为上校并调国防部任参谋。1928年,晋升为少将并调任第1骑兵师师长,1930年,出任第1步兵师师长。次年,晋升为中将并调任什切青第2军区司令。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组建了集团军。1935年,晋升为步兵上将并被任命为第3集团军司令。博克是典型的具有普鲁士传统的军官,一直没有参加纳粹党,从不关心纳粹的内外政策,甚至对1938年希特勒在国防军的大清洗也无动于衷。但是,博克却竭诚拥护希特勒的各项军事政策,觉得这给他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博克对部下要求极端严格,近似冷酷,加上他那贵族式的傲慢作风,所以招致许多人的不满。但是希特勒却很器重博克。1938年3月,希特勒授予博克上将军衔。3月12日,博克率所部第8集团军(由第3集团军群临时改编而成)越过边界,占领奥地利。此后,博克接替伦德斯泰特任第1集团军群(后称北方集团军群)司令。


第一部分博克 元帅(2)

波兰战役中,德军的后勤补给仍只能依靠马车

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博克率北方集团军群(辖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和克卢格的第4集团军,兵力63万)从波莫瑞和东普鲁士参加突袭波兰的作战(“白色”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攻势迅猛,博克部第19装甲军突破波兰走廊,很快将波兰博特诺夫斯基指挥的波莫瑞集团军合围并于9月5日全歼该部。接着,博克命右翼第4集团军向华沙挺进,令第19装甲军从第3集团军左翼向波军右翼实施大纵深迂回,企图将波军合围在华沙以北。9月17日,博克占领布列斯特,在那里与南方集团军群装甲部队会合。随后在库特诺地域歼灭波军主力。9月27日,占领华沙。博克因占功卓著被授予铁十字骑士勋章。


第一部分博克 元帅(3)

1940年,德军装甲部队闪击西欧

1939年10月初,希特勒命令博克到西线任B集团军群司令,准备进攻西欧。按照陆军总司令部原来的作战计划,博克部将担负主攻任务,在列日以北地区实施突破,从比利时北部海岸向法国加来进攻,歼灭荷兰、比利时、法国和英国军队。其南翼则由A集团军群掩护。博克不同意这个计划,一是因为军队准备不足,二是因为主攻方向选在比利时不妥,很可能出现德军还未占领比利时,英军就已在安特卫普登陆的局势。博克的意见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希特勒慎重对待这个作战计划,并最后制定出以曼斯坦因方案为基础的作战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在战役第一阶段,A集团军群担负主攻任务,B集团军群(辖赖歇瑙的第6集团军和屈希勒尔的第18集团军)则在机降和伞降部队的支持下尽可能迅速地占领荷兰,并尽可能多地牵制在比利时的敌军。通过发起猛攻,尽可能长时间地使敌军弄不清主攻方向,并阻止敌军攻击实施包围的德军之内侧。1940年5月10日5时35分,德军发起大规模进攻西欧的作战(“黄色”计划)。博克令第9装甲师以最快速度向荷兰东部进攻,支援已在鹿特丹、莫尔狄克等市实施机降、伞降的德军,尽快占领荷兰。5月15日,占领鹿特丹,荷兰宣布投降。两天后,又占领布鲁塞尔。博克的迅猛进攻果然使盟军上当,将主力调到比利时阻止B集团军群的攻势。这就为A集团军群从阿登山区向英吉利海峡实施决定性的突进创造了良好的契机。6月4日,博克的第18集团军又占领敦刻尔克,俘虏4万法军。战役第二阶段,博克指挥第4集团军、第6集团军、第9集团军、第18集团军和克莱斯特装甲集群、霍特装甲集群,突破法军在索姆河和埃纳河下游仓促设置的“魏刚防线”,6月14日,第18集团军的第87步兵师占领巴黎。6月22日,法国签字投降。7月19日,博克晋升为陆军元帅,负责警戒从布雷斯特到西班牙边界的大西洋海岸线。9月20日,博克调任东线德军总司令。10月博克出任新编成的B集团军群司令。此后曾因胃溃疡而离职休养。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博克指挥中央集团军群(51个师)从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以北和以南实施大规模的钳形攻势。他命令第3装甲集群和第9集团军在北面从东普鲁士的苏伐乌基出发突向敌纵深,第2装甲集群和第4集团军在南面从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地区出发,沿着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的北缘向前推进。这两支装甲集群像铁钳的两臂迅速伸向苏军深远后方,6月27日,在苏联境内纵深250英里的明斯克收拢钳口,将苏联西方方面军一部合围。7月9日,全歼包围圈内的苏军32万余人。7月16日,这两支大钳占领斯摩棱斯克,完成了对奥尔沙与斯摩棱斯克之间苏军的合围。斯大林之子雅科夫•;斯大林被俘。8月5日,斯摩棱斯克包围圈内的苏军停止了最后的抵抗,31万人被俘。8月8日,又在罗斯拉夫尔围歼了苏联第28集团军。至8月末,中央集团军群完成了预定任务,向前推进了500英里,距莫斯科仅250英里。这时,博克与希特勒在下一步作战目标上发生分歧。希特勒为尽快夺取盛产粮食的乌克兰、工业发达的顿涅茨盆地和经济繁荣的克里米亚半岛,为尽快攻占列宁格勒,与仆从国芬兰军队会合,命令博克就地转入防御,并从中央集团军群抽走装甲集群加强给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博克坚决反对这个计划,认为分散力量无异于坐等失败。希特勒拒绝改变自己的计划,讽刺博克等不懂战争经济学。博克听后很恼火,直截了当地问希特勒,德军到苏联的直接目标,到底是军事征服还是经济开发?希特勒回答两者皆是战争的目的,同等重要,不分先后,仍坚持分兵作战。博克只得服从命令,率部在斯摩梭斯克以东47英里处地域实施防御。事实证明,博克的建议是正确的。苏军利用这个机会,在莫斯科正面集结了150万~200万的兵力抵御德军后来的进攻。一直延迟到10月2日,博克才被批准实施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计划。10月17日,中央集团军群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包围圈内,歼灭苏军7个多集团军。


第一部分博克 元帅(4)

德军背信弃义进攻苏联博克在苏德战场指挥作战

11月中旬,随着道路泥泞状况的好转和首次冰冻的出现,博克开始莫斯科战役的第二阶段,命令第4装甲集群以南、北两翼,分别于15日、17日向莫斯科实施攻击。至12月初,中央集团军群北翼超过克林向伏尔加河挺进,进至距莫斯科西北不到20英里的亚赫罗马、克留科沃,其先头部队已抵近莫斯科近郊,看到克里姆林宫尖顶;南翼向土拉实施猛攻,企图从南面迂回莫斯科,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中路已在纳罗福明斯克突破苏军防御。但是,德军在苏军顽强抵抗下,伤亡惨重,士气急剧下降,加上气候恶劣,补给不足,博克向希特勒报告,“部队精疲力竭的时刻已经临近”。12月5日,苏军在莫斯科附近转入反攻,博克急忙下令撤退,以免遭受更大损失。希特勒坚决反对后撤,并派他的副官施蒙特到博克的司令部调查。博克坚持道:“元首必须从两者之中选择其一。如果敢冒使自己部队彻底崩溃的风险,那么就重新进攻莫斯科,否则就实施防御。”同时以健康原因提出辞职。12月19日,希特勒批准他的请求,由克卢格元帅接替博克的职务。 1942年1月17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新任司令赖歇瑙突然中风死去,希特勒遂起用博克接替赖歇瑙的职务。博克上任后迅速采取措施,阻止了苏军在苏德战场南线发起的冬季攻势。5月,希特勒命令博克先从南线发起攻势。5月18日,德国第11集团军在克里米亚歼灭苏军17万人,7月4日,该部夺占黑海重要港口塞瓦斯托波尔,歼灭苏军9万。5月29日,第6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在伊久姆突出部歼灭苏军24万。6月,德军调整部署,南方集团军群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博克担任B集团军群司令。6月28日2时15分,博克指挥所部实施夏季攻势,从库尔斯克和顿河突进。7月6日,攻占沃罗涅日。这时,博克想先把兵力整顿一下,而不急于向顿河弯曲部进攻。希特勒极为不满,于7月15日勒令博克退休,从此他再未被起用。博克尽管对遭此贬黜深为愤怒,但仍支持希特勒。德军内反希特勒组织几次派人劝他领导反希特勒,都被博克拒绝。博克还提出警告:“谁要反对元首,我就反对谁。”这点他至死也未悔悟。(马骏)


第二部分布莱德雷 五星上将(1)

“大兵将军”布莱德雷,是以沉着稳重、决心坚定、注意细节和关心部属而著称的。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Omar Nelson Bradley,1893—1981),1893年2月12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克拉克的教师家庭。1910年中学毕业,因家境清贫而成为铁路机修工。布莱德雷于1911年考入西点军校,牢记校训“责任、荣誉、国家”,经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系统的文化学习。作为西点军校棒球队和橄榄球队队员,布莱德雷认为,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最有助于军人适应战场的需要,“使我熟悉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我共事或在我部下任职的许多人的性格”。四年以后毕业,赴美国西北部服役。次年晋升为中尉,与玛丽•;奎尔结婚。美国对德宣战后,布莱德雷试图调入参战部队,但没有成功,1918年8月,晋升少校临时军衔。大战结束之后即降为上尉。1919年8月,布莱德雷调任南达科他州立大学军事教官。1920年9月,调任西点军校数学教官,开始浏览并研究军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