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多日本人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人心目中仍有一定的地位。裕仁身为在位天皇,1971年出访欧洲各国,1975年出访美国。裕仁还是海洋生物学者,经常在宫内生物学研究所研究海洋生物。1989年1月7日,裕仁因病去世,皇太子明仁继位,改年号为“平成”,昭和时代结束。(张福杰)


第十部分张伯伦(1)

阿瑟•;尼维尔•;张伯伦(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1869—1940),英国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任英国首相,绥靖政策的代表人物。张伯伦于1869年3月18日出生于英国伯明翰市,其家族是当地巨富。父亲担任过伯明翰市长、英国商务大臣、殖民大臣等职。1889年,张伯伦从伯明翰梅森学院(今伯明翰大学)毕业,先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后远涉重洋到西印度群岛的巴哈马岛上经营他父亲创办的剑麻种植园。张伯伦经营不善,于1897年放弃种植园,回到伯明翰,先后担任过两家金属加工公司的董事和经理。1911年,张伯伦依靠家族的势力,当选为伯明翰市议员。四年后他当选为伯明翰市长。任内因建立英国第一个城市救济银行而赢得某些声望。1916年12月,张伯伦出任劳合•;乔治战时联合政府中新设立的国民兵役局局长,只过了七个月便因为没有实权而辞职。1918年底,张伯伦在家人支持下,以保守党候选人的身份参加下议院竞选,当选为议员。从此,他跻身于政界,先后出任博纳•;劳政府和两届鲍德温政府的邮电总局局长、财政大臣和卫生大臣,成为英国政界的头面人物。30年代是充满动荡和危机的年代,世界大战的危机日益逼近。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德国迅速崛起。它在没有遭受任何制裁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系列“毁约扩军”行动。与此同时,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合伙对西班牙进行野蛮的武装干涉,在欧洲西南部又点起了侵略战火。重新武装起来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组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希特勒德国在“统一日耳曼民族”,“争取生存空间”的旗号下,企图侵占中东欧战略要地,进而发动独霸欧洲的全面侵略战争。英国的殖民利益和本身生存都直接受到希特勒德国的严重挑战。英国统治集团内部,在如何对付德国战争威胁的问题上出现了意见分歧。以丘吉尔为代表的对德强硬派认为,德国的目标是控制整个欧洲,英德矛盾不可调和,战争正在逼近,必须加强战备,联合法、美及其他有关国家,组成以英法两国为核心的“武装的国际联盟”,并调整与社会主义苏联的关系,共同对付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以张伯伦为首的对德绥靖派则认为,对德国采取强硬行动会引起“普遍的欧洲战争”,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只会遇到“无法预料的灾难”而“不会赢得任何东西”,故而极力主张对德国的侵略扩张采取妥协、退让、姑息的绥靖政策。


第十部分张伯伦(2)

张伯伦与希特勒、墨索里尼等签署慕尼黑协定之后合影

1937年5月28日,张伯伦出任首相。他自信“对欧洲整个局势,甚至对整个世界了如指掌”,一反前任首相不多过问外交事务的作风,统揽外交大权,不让整个内阁参与外交政策,独断专行,推行绥靖政策。在张伯伦主持下,英国政府逐步形成整套所谓“全面解决”欧洲问题的绥靖“总计划”。这套绥靖计划的战略目标是避战求和,稳定现状,确保英国的霸权地位;战略重点在欧洲;首要任务是谋求和德、意法西斯改善关系,实行“友好合作”;战略设想是通过谈判和秘密交易,在不损害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用让出自己的部分利益,出卖中欧与东欧国家的利益和牺牲社会主义苏联,来满足德意法西斯夺取“生存空间”的扩张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与德意法西斯缔结广泛的协议,达成解决欧洲问题的“总谅解”,确保西欧无战争,维护既得利益,巩固已有的势力范围。张伯伦上台后的首次外交行动,就是做出邀请德国外长纽赖特访英的“友好姿态”,但遭到德国方面的拒绝。于是,1937年11月,张伯伦又派掌玺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以私人身份前往柏林,沟通同德国的关系,表示“英国方面并不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维持现状。在那些很有可能迟早会出现变化的问题中,包括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英国只希望通过和平演变途径实现这种变化”。此举导致德国修改侵略扩张的时间表。为了推行既定的绥靖计划,张伯伦从组织上进一步排斥打击强硬派。上台伊始,他就立即调换驻德大使,将主张对希特勒的扩张行动保持高度警惕、积极加强防务的费布斯撤职,换上鼓吹英德“合作”、被人责骂为“纳粹大臣”的汉德逊为驻德大使。1938年2月20日,又迫使强硬派领袖、外交大臣艾登辞职,任命被称为“绥靖船上的大副”的哈利法克斯勋爵为外交大臣。张伯伦的行动,给希特勒送去绥靖的信号,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就在艾登被撵出内阁二十天后,1938年3月12日凌晨,德军越过奥地利边境,长驱直入,迅速占领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拥有700万人口的奥地利,立即被希特勒宣布为德国的一个省。对希特勒明目张胆的侵略行动,张伯伦只是装模作样地“谴责”了几句。德国侵吞奥地利得逞,使希特勒的胃口越来越大。希特勒又把魔爪伸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让苏台德区“自治”的要求。沉湎于“拯救欧洲和平”的张伯伦早已决定把苏台德奉送给希特勒,从捷克危机一开始就不准备“为了捷克斯洛伐克而同德国打仗”。1938年4月底,张伯伦在英法总理会谈中要求法国政府不要履行法捷条约,并共同迫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向德国法西斯屈服。同时,拒绝苏联关于采取集体行动制止侵略的建议。英法会谈后,张伯伦对记者发表谈话说:“为了和平的利益,英国赞同让苏台德区‘自治’。”他的所作所为使希特勒的侵略气焰更为嚣张。1938年9月12日,希特勒发表演说,扬言要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军事行动。德国军队开始大规模地向边境集结。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立即实行军事动员,欧洲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这时,张伯伦被战争恐怖吓破了胆,生怕事态发展下去会引起烧身的战火。9月13日,张伯伦致电希特勒:“鉴于局势日益严重,我提议立即前去见您,以寻求和平解决办法。我提议乘飞机前往,并且准备就在明天启程。”9月15日,欧洲的天空是阴沉的。这个商人出身而年届69岁的老政客,第一次乘飞机作了七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到达德国的慕尼黑,然后乘车到僻远的贝希特斯加登别墅,登门求见希特勒。在长达三个小时的密谈中,希特勒提出苏台德区不仅要实现自治,而且应割让给德国。为此,德国“准备迎接任何战争,甚至世界大战”。


第十部分张伯伦(3)

飞返英国的张伯伦在机场手握慕尼黑协定,得意地宣称:“我带回了一代人的和平!”

张伯伦声称他个人对此不表示异议,但要取得同僚的同意。最后勉强达成协议:在几天内两人再次会晤前,德国不采取军事行动。16日,张伯伦回到伦敦,伙同法国炮制了迫使捷克斯洛克向德国投降的联合方案。9月19日 ⒎ㄕ栈峤菘怂孤宸タ苏笏阉仗ǖ虑?让给德,而由英法“担保”其新国界不受无端侵略;声称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拒绝希特勒的要求,“一定会使捷克斯洛克本身利益及欧洲的利益受到威胁”。在英法的软硬兼施下,捷克政府决定接受英、法做出的安排,满足希特勒的和平条款。9月22日,张伯伦再次飞往德国哥德堡与希特勒第二次会谈,欣喜地告诉希特勒,英法和捷克斯洛伐克已同意把苏台德区转交给德国。不料希特勒却说:“现在该谈实质性问题了。苏台德区是我在欧洲提出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对于这个要求,我决不让步。”并宣布如果捷克斯洛伐克在10月10日之前不将他企图鲸吞的苏台德区正式割让给德国,他将采取断然行动。24日清晨,张伯伦带着记载希特勒新要求的备忘录飞回伦敦,随即将这一要求转告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并威胁说,如果不接受此项条件,“贵国除遭到武力侵略与武力肢解以外,将别无其他出路”。“我们决不能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英帝国仅仅为了它而陷入一场大战”。张伯伦还致电墨索里尼,要他出面安排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会议,并且私下写信给希特勒说:“我确信您可以不经战争就立即达到您所有的基本要求。我愿立即亲自来柏林。”希特勒眼看时机已到,于9月28日表示同意德国武装力量总动员暂停24小时,召开四国首脑会议。9月29日,张伯伦匆匆登上飞机第三次飞往慕尼黑同希特勒会谈。29日深夜,四国首脑举行臭名昭著的慕尼黑会议,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被排斥在外的情况下,按事先达成的交易很快起草出会议文件,决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及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了。次日凌晨1时,四国首脑在慕尼黑协定中宣布“原则上同意”为维护欧洲和平而将苏台德区并入德国的计划。几个小时以后,捷克政府被迫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30日早晨,张伯伦拖着疲倦的身子又和希特勒继续会谈,签署《英德宣言》,宣布两国“彼此将永不作战”,“决心以协商办法”解决一切争端。张伯伦对这一纸互不侵犯的宣言十分满意,回到伦敦即得意忘形地对欢迎的人们挥着那张有希特勒签字的宣言,宣称:“从今以后,整整一代的和平有了保障。”“现在我请你们回去,在你们的床上安心睡觉吧!”但是,受到纵容的侵略者总是欲壑难填,得寸进尺。慕尼黑协定墨迹未干,希特勒即下令出兵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此后不到一年,希特勒又向波兰开了刀。张伯伦政府在国内人民和世界舆论的压力下,于9月3日对德宣战。张伯伦在宣战演说中无可奈何地说:“这对我们大家都是一个可悲的日子,而对任何人都没有比对我更可悲了。我曾为之奋斗过的一切,我曾希望过的一切,在我的公务生活中我曾信奉过的一切,都毁灭了。”张伯伦在对德宣战的同时改组内阁,吸收强硬派的代表人物参加战时内阁,丘吉尔担任海军大臣并主持军事协调委员会,艾登担任殖民事务大臣。张伯伦虽仍为首相,但影响力大大减弱。德国入侵波兰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争斗进入新的阶段。英法表面上履行了保障波兰“安全”的诺言,实际上并未出兵援助波兰。英法军队按兵不动,宣而不战。希特勒利用这种“奇怪的战争”所提供的时机,在1940年4月9日对丹麦和挪威发动闪电攻击,5月10日又出动大军进攻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直逼英法本土。德国在西线发动进攻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举国哗然。张伯伦遭到朝野一致愤怒谴责。议员们在国会辩论时朝张伯伦高喊:“看在上帝的面上,走吧!”前首相劳合•;乔治以辛辣的语调嘲讽说“首相曾经呼吁请大家做出牺牲”,现在“首相应该以身作则,首先做出牺牲,因为在这次战争中,没有比首相牺牲自己的职位,更能对胜利做出贡献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