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排行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王维笔下“浥轻尘”的“渭城朝雨”,韩愈笔下“润如酥”的“天街小雨”还带有文人以景起兴的痕迹和士大夫“赏鉴”春色的意味,那么杜甫笔下“知时节”的“好雨”则直接表达了普通百姓适逢“风调雨顺”时的那种喜悦之情。“好”字通俗而质朴,“知”字写出春雨的灵性,“当”和“乃”写出春雨的及时,也暗写人们的心情。颔联写雨,“潜”字、“细”字描出春雨的细密如织,轻巧柔和。颈联写夜,以“云俱黑”和“火独明”一暗一明状出;落笔极妙,借次日清晨之花补写出前夜未写之雨,“重”字写喝饱雨水的花朵不胜压枝的状态尤其传神,回头再品读颈联,便知那时迷迷蒙蒙的春雨正在飘扬之中。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有许多写雨的诗歌,除直接以《雨》为名的数十首外,还有《朝雨》、《晨雨》、《夜雨》、《梅雨》、《村雨》、《对雨》、《雨不绝》、《雨晴》等,《春夜喜雨》是其中情调最轻快的一首,也是常被后人吟诵的一首。近代学者朱自清先生著名的散文《春》中也有一段关于春雨的描写,从中还可以感受到老杜《春夜喜雨》的余韵,两部作品不仅刻画春雨的笔触非常细腻,而且非常可贵的是老杜和朱自清都在饱经磨难之后,仍以赤子之心吟出这样清新动人的作品,这才是它们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春夜喜雨》在明清之际受到的评价很高,但在古代的入选率却并不是很高。现当代后这首诗的入选率才大幅增加,不仅选本中频频入选,而且还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成为青少年儿童能够脱口而出的篇章。另外,20世纪关于它的研究论文也为数不少,这些因素都促使它成为今日的唐诗经典。





第93名 李颀 送魏万之京(1)


此篇起语平平,接句便新,初联优柔,次联奇拔,结蕴可兴,含蓄不露,最为佳作。

(顾璘《批点唐音》)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8 在100篇中排名:45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3 在100篇中排名:79

历代评点次数:16 在100篇中排名:4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0 在100篇中排名:77

文学史录入次数:3 在100篇中排名:76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8070 在100篇中排名:87

综合分值:0。3735 总排名:93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2)。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3),御苑砧声向晚多(4)。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


(1) 魏万:又名颢。上元初进士。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

(2) 初渡河:魏万家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去长安必须渡河。

(3) 关城:指潼关。

(4) 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





指标解析


李颀在新旧《唐书》中皆无传,生卒年和籍贯也难以确考。史料记载他生前交游甚广,诗歌多被时贤推重,盛唐殷П嘌 逗釉烙⒘榧肥背破洹坝形安拧保÷祭钍啻锸氖住K氖柙诿髑逯室彩艿焦惴旱墓刈ⅰ!端臀和蛑肥抢铖呗芍械拿尉懊髟唬骸岸嗌偻鹱兄迫弧!鼻丛疲骸巴ㄊ子胁嘀隆!彬チ忱氡鹬埃谩安豢啊薄ⅰ翱鍪恰保从型鹱椋绷陈吠揪翱觯帜苋谇橛诰啊W詈笠涣颖砻嫔峡词浅ふ叨院蟊驳娜敖朊憷酝庵庥种档醚拔丁>д咛酚叛壬贾ぃ铖陨偃蜗朗蛊悴沤峥停门使笥危胗握撸辔辶昴晟佟M戳骄W晕焦γ扇。嘣屏⒅隆F浜螅朗虑岜。诙嶂沂币炎衬辏吮栈Q簦劢诙潦椤K哉饬骄浠辜挠枇俗髡咦陨矶郧俺就碌母锌月绞庇浩澜峋洹凹目鑫尴蕖薄J越馐资胪醪摹拔尬谄缏罚舱唇怼薄⑼跷摹叭熬∫槐疲鞒鲅艄匚薰嗜恕焙屠畎椎摹拔壹某钚挠朊髟拢婢钡揭估晌鳌倍远粒肥当鹩幸环兜馈

御苑砧声向晚多



这首诗在古代选本中的入选率不算低,历代评点也较为丰富。但它在现当代的入选率有所降低,在文学史中也经常被忽略。选本大多只选其《古从军行》,文学史上也将其划在边塞诗人之列,对其送别诗和音乐诗都仅作提及,对七律的成就更未作专门介绍。事实上,李颀七律虽数量不多,但历代评价都很高,尤其为明人称赞,陆时雍称其“诗格清炼”,王世懋云“响亮整肃”,周敬、周珽赞其乃“盛唐妙品”,李攀龙更将其和王维、杜甫相提并论,溢美之词无以复加。他的音乐诗对白居易、韩愈、李贺等人都很有影响,而许多送别诗也都以刻画人物性格为特色。统计结果显示李颀仅有《送魏万之京》一首勉强跻身于百首排行榜,作为一名个性鲜明、诗风多样的盛唐诗人,李颀的成就应该得到更全面的重视。





第94名 杜牧 早雁


牧之之咏早雁,如郑谷之咏鹧鸪,都是绝唱。

(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6 在100篇中排名:73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6 在100篇中排名:68

历代评点次数:15 在100篇中排名:5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 在100篇中排名:62

文学史录入次数:5 在100篇中排名:5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39950 在100篇中排名:73

综合分值:0。3713 总排名:94

金河秋半虏弦开(1),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2)。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3)。





【注释】


(1) 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部。

(2) “仙掌”二句:仙掌,汉武帝时,未央宫立有承露铜盘,称仙人掌。长门,汉代宫殿名。这里仙掌、长门指长安一带。

(3) 菰(gū):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池沼中,俗称茭白,果实叫菰米。莓苔:苔藓,青苔。菰米和莓苔都可以作为鸟类的食物。





指标解析


这首诗名曰《早雁》,却并非一首咏物诗,乃“借雁而伤流寓也”。诗歌以雁为虏弦所惊,比喻边疆人民遭受回鹘侵扰,用“惊飞四散哀”来刻画百姓仓皇逃生、离开家园的惨状,十分贴切。雁群飞过月色笼罩的长安上空时,昔日汉武帝所建的铜铸仙人也失去了昔日辉煌富丽的神采,显得无奈又落寞,一声凄惨孤寂的雁鸣声划过长门宫,那里原本哀怨的气氛又增加了几分。清人黄叔灿评价颔联云:“语在景中,神游象外,真名句也。”作者劝早雁一去就不要复返,起初令人不解,但话锋一转,潇湘之地虽人迹罕绝,起码还有菰米和莓苔能够维持生命,终究强过回到家乡受胡虏的凌辱,这和“苛政猛于虎”的手法相似。“须知”、“岂逐”、“莫厌”等虚词的频繁出现将作者无奈、愤慨的情绪表达得十分到位。

整首诗托物起兴,设想奇特,对百姓充满怜惜之情,哀民之不幸,怒朝廷之不争,笔触细腻,情感沉痛。这首诗在古今选本中的地位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一直维持在七十名左右,在文学史上也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杜牧以浪荡和狷介闻名,擅长七绝,这首诗则用七律为我们显示了杜牧忧国恤民的一面,难怪胡本渊会称它“尤有老杜风骨”。





第95名 李贺 雁门太守行(1)


阴云蔽天,忽露赤日,实有此景。字字锤炼而成,昌谷集中定推老成之作。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89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0 在100篇中排名:58

历代评点次数:13 在100篇中排名:75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0 在100篇中排名:17

文学史录入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3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52100 在100篇中排名:62

综合分值:0。3713 总排名:95

黑云压城城欲摧(2),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3)。

半卷红旗临易水(4),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5),提携玉龙为君死(6)。





【注释】


(1) 雁门太守行: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言边地征战。

(2) “黑云”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与形势。

(3) “塞上”句:长城附近多紫色泥土,所以叫紫塞。

(4) 易水:水名源出今河北易县。

(5) 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上置千金,以招揽人才。

(6) 玉龙:指珍贵的宝剑。





指标解析


唐代温卷之风盛行,以一诗成名的事时有发生。白居易曾因《赋得古原草送别》令顾况刮目相看,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也为他赢得了大文学家韩愈的赏识。这首七古,重在一个“奇”字。诗人似乎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确,无论是压城欲摧的黑云、日光下泛着金鳞的甲光,还是夕阳中胭脂般凝紫的血色泥土,都给人以陌生化的视觉冲击,新奇无比。这固然是诗人在有意锻炼语言,但也并非脱离实际。虽然李贺没有到过边塞,但“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诗却仅由凭空构想就勾勒出大战一触即发的气氛与景象。杨慎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过“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事实,大赞其善状物;薛雪也说“是阵前事实,千古妙语”,可见他的艺术想象力是多么丰富!最后一句落在仄声“死”字上,更显得“决绝险劲”。《雁门太守行》是李贺的早期作品,沈德潜却称其为“老成之作”,评价甚高。

尽管有韩愈的赏识和众多名家的点评,这首诗在古代的入选次数却并不多。事实上,李贺诗在古代选本中的入选率整体都不高,这大概与他过于险怪有关。时至当代,李贺诗风重新受到重视,《雁门太守行》在选本中入选率有所提高,文学史中也以此为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除此之外,专门性的研究论文也多达10篇,这些因素都是它进入名篇排行榜的得分点。





第96名 崔颢 行经华阴(1)


“削不成”,言削不成而成也。诗家自有藏山移月之旨,非一往人所知。

(王夫之《唐诗评选》)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0 在100篇中排名:26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96

历代评点次数:21 在100篇9排名:25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0 在100篇中排名:77

文学史录入次数:0 在100篇中排名:97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7770 在100篇中排名:96

综合分值:0。3689 总排名:96

岧峣太华俯咸京(2),天外三峰削不成(3)。

武帝祠前云欲散(4),仙人掌上雨初晴(5)。

河山北枕秦关险(6),驿路西连汉畤平(7)。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注释】


(1) 华阴:今陕西华阴,有西岳华山。

(2) 岧峣(tiáo yáo):山势高峻。

(3) 三峰:指华山芙蓉、玉女、明星三峰。

(4) 武帝祠:即巨灵祠,祭天地五帝之祠,汉武帝在华山顶所建。

(5) 仙人掌:相传华山为巨灵神所开,其手印尚存华山东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