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是人死活推荐,我绝不会去看一本叫《一辈子做女孩》的书——谁想一辈子做女孩啊?
看完,原来,这书最次的就是名字。为什么起这么一名儿啊?太奇怪了。原名叫《EAT PRAY LOVE》,就按字面翻译也行啊,多影响销路啊。
书非常好看,译得也生动。EAT是在意大利,PRAY在印度,LOVE在印尼。从意大利到巴厘岛,由颓废变快乐,是一本旅行励志书。但我最喜欢意大利部分,颓唐里迸发出自嘲的机智尤其显出聪明。PRAY的部分有点枯燥,我对灵修目前还没有兴趣。LOVE部分太过圆满,让人觉得不真实。她自己也在结尾表示这一切太完美了,感谢灵修与爱带来的幸运。我却想,也许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流年,好运气来了而已。
感情遇挫后,旅行确是一个排遣忧愁重新翻篇儿的好办法。哪怕只为明白世界上不只有那个乱你心的人。
这本书在美国卖到二百多万册,极度畅销书,据说最近要拍成电影,茱莉亚?罗伯茨演。畅销书还真不是白来的,确实写得挺好的,对细节的感受不但独特,难得的是还准确。还真是一本非常女性的书,男的写不来。就是女的对女的,女的写女的看,男的在此完全不是一头儿的。
这女的有才,而且有才得可爱。我喜欢她写威尼斯:威尼斯似乎是个适合慢慢酒精中毒身亡,或失去爱人,或爱人遇难后丢弃凶器的城市……威尼斯很美,但就像伯格曼电影的美:你虽喜欢,却不想住在其中。整个城市正在剥落、衰退,仿若家道中落的大宅后面上锁的房间,因维修过于昂贵,倒不如把门钉死,忘却门后陈旧的宝藏——这就是威尼斯。亚德里亚海的油污反流推向这些深受磨难的建筑物地基,考验着这项十四世纪科学博览会的实验——“喂,我们若建造一座自始至终坐落在水里的城市,会有怎样的结果?”——撑得了多久。
我喜欢她写女人在爱情中的通病:我一向对男人决定得很快。我总是很快坠入情网,未曾衡量风险。我不仅容易看见每个人最好的一面,也假设每个人在情感上都有能力达到最高的潜能。我曾无数次爱上一个男人的最高潜能,而非爱上他本人,而后我久久(甚至是过久)紧抓住关系,等待这个男人爬升至自身的伟大。在爱情中,我多次成为自己乐观倾向的受害者。
每一位女性都应该看看这本书,相信我。但不要相信那些在封底写推荐语的人的话,写得都非常官话,说了跟没说一样,明显有几位根本就没看过至少也是没完整地看过这本书。她们不知道她们错过了什么。


《京味九侃》
萨苏我喜欢,在网上写东西老早了,风格鲜明,而且因为这种风格的受落,京味儿得越来越得瑟,以至于我看这本书里的故事,全觉得不是真的,都像丫编的。但是真逗。
那篇《发生在大学女生宿舍的*未遂案》尤其可笑。“警察抓蛇”、“侃机场”也好玩。适合上厕所看。把戏写进黄金档,把书写进厕所,就是一个文人的成功哇哈哈哈。


《伪科幻故事》
书签显示,几年前我曾读过这本书几十页,就看不下去了。
这次再看,虽然耗时近两周,但阅读过程还是愉快的。他小时候也一定是个“活在别处”的小盆友,肉体和大家一起该吃吃该睡睡,眼中的生活空间在很遥远的没有常理的星球。
这本书像同性恋科幻版的《小王子》,十七章,采用了好几种文体。充满惊人的想象力,唯美,吊诡。对长期从事惯性思维的人有益。
我最喜欢最后一章《火星上的耶稣》,小王子讲起了《一千零一夜》,那些神奇的故事渗出了一些伤感的液体。
来吧,我的兄弟,我的姐妹,让我们把手上的钉孔重叠在一起,这样,就会有人可以穿越这道窄门和我们会合。
关于同性恋。
有一个阶段我极端仇视他们。私人恩怨。
恩怨的伤疤结痂后,是惯性的脱口而出,句式常见“昂他是同性恋?”“他是个同性恋哇”,意识不到这话里把人视作异己的色彩。直到有一次,咣咣反问:“同性恋怎么了?”
我才开始想:啊是啊,同性恋怎么了?这是什么说法?
大多数同性恋,男的,对人都很好,很友善。这些年他们越来越常见,我越来越喜欢他们。


《爱情回水》
忘了在谁博客上看到推荐《爱情回水》(又名《超市夜未眠》),就也买了一张看。
大概三分钟后开始后悔。五分钟后觉得这应该是×××导演梦想拍出的片子,以她那么怕不时髦怕老,肯定以为这太时髦了,太牛逼了。
中间也不乏有意思的细节,也能被逗得哈哈笑,但就不太喜欢。就是一MV突然里边蹦出几针周星驰么。
但肯定有很多人喜欢。年轻人,时髦人。男主角像瘦两圈的欧文,中国演员里像文章,几乎可以想象他能够演得极像。
总有人说一代不如一代,其实这样说并不妥。说60后不如50后深沉,70后不如60后艺术,80后不如70后有想法,其实不是,是因为所处的时代太不同,给不到可以深沉,可以艺术,可以有想法的阅历。不是谁的错,是社会的错,谁让它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繁荣越来越科技越来越接不到地气上的苦难呢(那天还听老颓老康们聊到18年前他们21岁时那个著名夜晚的经历,可今天21岁的人在做什么?选秀吧)。既然给不到,也就不要指望人家凭空想象出沉重来,不要悲愤人家对你的沉重不共鸣——没共就只能各鸣各的。我以前专栏写到小时家穷,估计再被年轻人看到会以为是旧社会。老就是老,解放前是老,解放后也是老,在他们眼里是一势的,自己就别分了(但那种仗着年轻就要老逼们都去死的*实在是太*了有本事你丫当下死了永远不成为老逼那我佩服你)。
每一代的集体回忆都不同,可以不喜欢,但不要指责,省得腐朽尽现。大仙写过他的新四项基本原则:善待70后,接触80后,发现90后,等待00后。多么宽广的胸怀。
变老变平静是好事,因为同时视角也会变宽,而不仅限于风花雪月爱来爱去。我以前喜读那谁,犀利佻达比老康有才子气,可最近看他新书,看到五分之一,突然一股厌倦直抵咽喉——除了这,咱就不能说点别的么?咱能不自夸为花心又冷酷的*高手无论美坏女丑好女还是美好女都打破头前仆后继哭着喊着要上您的床么?
然后告诉自己:想看别的,去看别人的啊,创作也分品牌噢不风格来的。
当然,每个时代都会偶有老康这种情商永远八岁对姑娘的热情永远十八岁智商永远二十八岁体力却和年龄很相当的不自重妖怪。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写过字的笔记本》
前一阵东村艺术基地活动,大掰子去了,拿回的赠品里有本诗集,说“写得挺好”,作者还朗诵来着,最后就剩她念的这本了,他硬要的。我在线告郭小老师,她灰常失望——原来并没有吸引陌生叔叔的能力。我安慰她说大掰子不知道我认识她,她还是有点失望,因为诗集是卖的,15元,大掰子没给她钱。
郭小老师是80后里靠谱那批。有才。这些诗让我在某些瞬间想起夏宇,廖一梅。总之文艺。但她还朋克呢,和另三个女孩组了个乐队叫“巨头四”,这周末在新“愚移”有演出。有一次赶上我脑子错乱期,问“你们那个‘特别二’乐队”……


《青灯》
我很少看书看到想流眼泪。但这本书里有几篇追忆故人的文章感动了我。尤其是冯亦代那篇。
前半部分的忆念比后半部分的游历好看。
一边看一边觉得一个时代就像天上的一块云。刚还笼在你脑袋上,似乎你一直被它罩着,可稍回个身,再低头,竟然在地上看见自己的影子,抬头看云,已到天边。



〃     ! 本文件仅供学习使用,请勿传播!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