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艺术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埃文·贝尔认真提起了剧本的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也收回了注意力,“我说过,由你决定,所以,你告诉我角色的具体内容就好了。”

埃文·贝尔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笑了笑,“那么你要开始准备阅读资料了。我这一次打算拍摄一部关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石油大亨的故事。”

虽然埃文·贝尔一直都说对于新作品没有太多的想法,但事实上,早在去年“荒野生存”拍摄之前,埃文·贝尔就陆陆续续有一个想法了。埃文·贝尔是在阅读厄普顿·辛克莱小说的时候产生的灵感。

厄普顿·辛克莱,这位出生于1878年的作家,祖上是名门贵族,传到他父亲的时候,家境已经破落。父亲以卖酒为生,收入微薄,后全家迁居到了纽约。他一边工作,一边求学,并且十五岁开始撰写文章,靠稿费维持生活。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期。当时的美国处于一个大崛起的阶段,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道德沦丧、唯利是图等诸多现实问题和道德准则的困扰。一方面社会在充分展现自己的繁荣,另一方面不少人却更加焦虑或沉浸在抱怨和失望之中;一方面是成功的社会发展,一方面是丛生的社会问题。这是一个繁华之下充满矛盾、冲突的时代。

厄普顿·辛克莱看到了这种局面之后,对芝加哥的劳工情况作出了调查,于1906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屠场”,类似于中国二十一世纪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那个阶段的美国也十分普遍。欧亨利、德莱赛、厄普顿·辛克莱等一批小说作家,对于社会现状缺少信心、对于社会风气充满厌恶,他们都有无数的抱负希望实现,在美国社会的局面之下却无法实现,只能在欧洲社会之中寻求精神归宿。

物质的丰裕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而无限的物质渴求也难以化解人们精神的空虚和生活的内在焦虑,幸福感难以提升,就更不要说自我对于社会的认同了。生活越来越富有,但人们还是难以化解诸多苦恼;财富越来越累积,但人们却难以超越感情和价值观上的困惑。物质方面的渴望还没能满足,新的精神方面的苦恼反而越来越重。

在这种局面之下,厄普顿·辛克莱的小说风格越来越犀利,从1906年的“屠场”开始,厄普顿·辛克莱就不断创作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黑暗面的小说,比如说1917年描写科罗拉多州煤矿工人罢工事件的“煤炭大王”,1927年抨击垄断资本家的“石油”,还有1928年揭露政治腐败和警察暴行的“波士顿”。厄普顿·辛克莱在政治领域的激进立场淋漓尽致地在小说里体现了出来,他是当时左派作家的绝对代表人物。1942年,厄普顿·辛克莱的小说“龙齿”还获得了普利策小说的最高荣誉。

从厄普顿·辛克莱的一生就可以看出,他对于资本主义黑暗面的深恶痛绝。埃文·贝尔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阅读过“屠场”、“龙齿”、“波士顿”等多本小说,而在阅读“石油”这本小说的时候,埃文·贝尔的想法更是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石油”这本小说讲述的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南部石油潮之中,矿工丹尼尔·普莱维因缘际会完全快速资本累计,成为一代石油大亨。在资本累计的过程中,丹尼尔利用孤儿H。W充当自己的儿子,欺骗乡民赢得石油地盘;又不折手段欺骗无知的乡民,夺取更多的油田;为了石油扩张,他甚至把亲情、友情全部都置于身后,冷血地一步一步朝大亨道路上前进。另外,在石油扩张过程中,丹尼尔还和一名传教士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反映了当年宗教势力在南部扩张的过程和背后的黑暗。

在这个故事里,核心角色有两个,一个是石油线索的丹尼尔·普莱维,一个是宗教线索的年轻神父伊莱·桑迪。丹尼尔从沉默寡言的矿工开始,一步步发展为一手遮天的石油符号;伊莱则是贫苦农家的穷儿子,随着世纪初宗教势力的扩张,靠着卓越的口才一步步不断向上攀升。他们两个之间的共同点就是野心,为了成功而不折手段的野心,凌驾于万物之上的野心将生活的一切都吞噬干净,这也正是上一次世纪交际时整个美国社会里最可怕的黑暗面。

埃文·贝尔对于“石油”这个故事感兴趣,是因为“石油”里描绘的美国现状,其实和他上一辈子身为八零后在国内面临的情况是十分相似的,物质的富裕和精神的匮乏发生激烈的撞击,这是社会进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那种隐藏在表面资本扩展、宗教发展皮肤底下蠢蠢欲动的资本野心,让歌舞升平的社会背后弥漫着让人作恶的腐烂伤口。

这和“香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有着迥然不同的局面。“香水”之中是利用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这个异类站在世界的对立面,冷静而残酷地揭开所有的遮羞布;“石油”则是站在这个社会里,通过这个社会里最显著、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人来碰撞出火花,最终反映隐藏在社会繁荣表面之下的黑暗罪恶。

这让埃文·贝尔十分感兴趣,把厄普顿·辛克莱的小说大部分都翻了出来,前前后后都翻看了一边,最后才兴起了改编“石油”的念头。幸运的是,这一次改编权的问题轻易就解决了,埃文·贝尔十二月份开始进入休假的时候,就着手“石油”的改编工作了。

其实改编过程中,埃文·贝尔并没有想太多拍摄的问题,只是集中精力在改编工作中,查阅上个世纪初的资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他甚至还专门阅读了欧亨利那一批作者的小说,整个过程十分漫长,也十分辛苦。

等改编工作进入尾声时,埃文·贝尔几乎陷入瘫痪的脑袋里才唤醒了重要的记忆,其实上一辈子“石油”这本小说是有被改编成为电影的,而执导这个剧本的导演是大名鼎鼎的“PTA”——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但是现在,“石油”的改编权却握在了埃文·贝尔的手上,这让埃文·贝尔不由哑然失笑。那么,他是继续自己导演呢?还是把导筒交到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手上呢?

第1573章 鸿篇巨着

1970年出生的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被认为是新生代导演之中最具才华的第一人,同时他也被公认是美国最帅的导演,他英俊帅气的脸蛋即使成为演员都不输给其他人,在本·阿弗莱克之后也拾起导筒之后,导演界最帅的名号才产生了一些争论。

当然,作为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赖以成名的不是他的脸蛋,而是他的导演才华。1997年他导演的第二部长片“不羁夜”让他一战成名,一举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编剧、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的提名;1999年的“木兰花”更是旷世佳作,赢得了当年柏林金熊奖之外,而后“通天塔”、“撞车”等作品都算是“模仿之作”;2002年的“爱昏头”又为他赢得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这是一名绝对的导演天才。

和查理·考夫曼一样出品量不多的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上一辈子在2007年之后只制作了两部电影,分别是“血色将至”和“大师”,前者为丹尼尔·戴·刘易斯拿下了奥斯卡影帝,后者则赢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

由此可见,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杰出了。而“血色将至”,就是由“石油”这部作品改编的。等于说,埃文·贝尔正在改编的作品就是未来的“血色将至”,这实在是一个微妙的局面。(文*冇*人-冇…书-屋-W-R-S-H-U)

第一,埃文·贝尔应该邀请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前来执导吗?第二,丹尼尔·戴·刘易斯这位公认理应拿到更多影帝小金人的老戏骨,埃文·贝尔应该遵循上一辈子的轨迹继续邀请他出演吗?丹尼尔·戴·刘易斯又愿意出演吗?

当时埃文·贝尔的改编工作都快要完成了,他不由有些哑然。之前在进行改编的时候,埃文·贝尔全然忘记了这件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上一辈子并没有看过“血色将至”这部作品,当年“老无所依”和“血色将至”这两部作品被公认是颁奖季双雄,但是埃文·贝尔只看过“老无所依”,“血色将至”却一直没有进入电影院观看,所以他也只记得丹尼尔·戴·刘易斯依靠男主角拿到了他个人第二个影帝小金人,其他就不知道了。在改编的时候,一时间也就没有想起来。

其实,埃文·贝尔在导演的位置上已经赢得了很多自信,他在导演方面的才华被公认为甚至超越了演员位置,他目前威尼斯最佳导演、戛纳最佳导演都握在手里,“香水”这部电影的出色表现更是证明了埃文·贝尔的实力。

但是,“香水”上一辈子的导演是汤姆·提克威,仅仅只是汤姆·提克威而已,而“血色将至”的导演是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绝世奇才,埃文·贝尔有能力超越汤姆·提克威,将“香水”打造成为一部经典,那么他有这个能力超越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将上一辈子已经是经典的“血色将至”打造成为另一部经典吗?

对此,一向自信从容的埃文·贝尔第一次出现了动摇。

不是埃文·贝尔不够自信,而是他有足够的自知之明。就好像演员的步伐一般,埃文·贝尔一步一个脚印,一直走到了今天,他才能够在“断背山”、“香水”之中有如此让人惊艳的表演。

导演位置也是一样的,从“恋恋笔记本”开始,“神秘肌肤”、“阳光小美女”、“香水”,再到目前还未上映的“荒野生存”,埃文·贝尔也正在努力中,但这些作品都是上一辈子未能达到一定高度,在埃文·贝尔手中重新焕发生命的作品,即使“最有名”的“阳光小美女”,上一辈子也没有能够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名单的,所以,埃文·贝尔一直都兢兢业业地在努力着。

但是现在呢?埃文·贝尔要挑战被誉为天才的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他有能否创造出奇迹,拍摄出一部属于自己的“血色将至”呢?对此,埃文·贝尔不由得需要冷静一些。

“血色将至”本来就是一部史诗作品,虽然埃文·贝尔上一辈子没有观看过,但是从原著小说“石油”之中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比“香水”还要宏伟深奥的作品,掌控难度只高不低。

犹豫再三之后,埃文·贝尔通过泰迪·贝尔,辗转通过派拉蒙影业联系到了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询问他是否有意愿前来接拍小说“石油”改编的这部电影。意外的是,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听完原著小说的内容之后,直接就拒绝了,而他拒绝的理由更加意外,他还是习惯拍摄自己撰写的剧本。

听到这个理由之后,埃文·贝尔不由释然。上一辈子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就是如此,这一点和克里斯托弗·诺兰十分相似,因为剧本就是一部电影的框架,他们习惯把框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克里斯托弗·诺兰唯一一次不是自己担任编剧的作品就是和埃文·贝尔合作的“白夜追凶”,结果显然是不如预期的。所以,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拒绝,反而让埃文·贝尔醒悟了过来。

既然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没有接手的打算,埃文·贝尔就亲自上阵,这一次的作品也许是对埃文·贝尔导演生涯最严峻的一次考验,他能否拍摄出一部超远他心目中经典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