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卡车弃城。虽然张是蒋的爱将之一,蒋仍下令将他枪毙①。长沙终于难逃沦陷的命运,日军占领了一片焦土之城。大部分老百姓早就逃之夭夭,连湘雅医院的中、美工作人员也不例外。长沙沦陷,使南方的衡阳、桂林,乃至西北方的重庆都暴露在日军的攻击范围。史迪威在临时首都的总部也开始计划撤离。罗斯福很快便派副总统华莱士到中国“稳住”蒋介石,并推动国共合作②。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ne 20; 1944; box 43; folder 18。

  ② Feis; China Tangle; p。145。

  委员长在重庆机场会见华莱士时,山城正是盛夏时节。在迎宾行列之中还有复出的宋子文,现已升任行政院长;他的妹妹宋美龄则留在车上①。蒋现在认为他在去年10月犯了大错;他应该听宋子文的建议,坚持让史迪威解职。蒋不仅怪罪太太,也怪罪孔祥熙夫妇和何应钦支持史迪威。宋美龄虽参加了与华莱士的会谈,但是异常沉默。这一次,由去年10月曾被她赶离与蒙巴顿、史迪威会谈的宋子文负责翻译。

  ① New York Times; June 21; 1944。

  陈纳德和他那位聪明、野心勃勃的年轻助理艾索浦,也在停机坪迎接副总统。人脉极广的艾索浦和华莱士是旧识,副总统欣然接受陈纳德的建议,让艾索浦担任他访华期间的“空军助理”①。

  ①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24; 1951,引用华莱士1951年9月19日给杜鲁门的信,提到了1944年的中国行。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m; p。376。

  华莱士抵达前两个星期,《纽约时报》刊载经蒋允许访问延安的美国记者所发出的第一篇报导。毛泽东在第一次接受美国记者的访谈当中,宣称中共“支持蒋介石(抗战)的政策从来没有动摇过”。他说,所有中国的严重问题,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不够民主”。这篇《纽约时报》报导充满了热情,作者对所见所闻甚表欢欣。这位未署名的作者——可能是艾金生(Brooks Atkinson)——报导表示,原是不毛之地的延安现已成为“中国的乐土之城”。他说,中共兵士自给 足“没给百姓制造负担”;日本俘掳没被关在营房,反而自愿协助共军部队。艾金生对读者肯定地说,俄国“从没展现对中国共产党的兴趣”,但是中共部队牵制了在华皇军4/5的兵力①。

  ① Feis; China Tangle; p。160; New York Times; June 9; August 22; and October 6; 1944。

  类似的新闻报导反映并强化多数重庆和华府美国官员的观点,将中国共产党视为政治上无害、民心所向(虽然尚未完全民主)的组织;如果政府许可,他们决心用尽全力对抗日本;甚至即使没有这种自由,他们也已经扛起抗战的最沉重负担。言下之意,国民党政权正沦于内讧、无心抗日,若要国共双方平和、民主地达成和解,端看国民党肯不肯合作。国务院替华莱士准备的和蒋谈话要点反映出这些看法①。

  ① White Paper; pp。64…65。

  华莱士力促蒋善加利用共军部队,而以批准美国军事观察组到延安考察做为开端。他又说,蒋应采取行动与苏联加强合作。这位中国领导人回答说,美国批评者一直要他和共产党修好,但从没提到中共真正接受他的统筹调度之必要性——这一项统一阵线的基本条件,是中共一再声称会接受的。

  蒋接着明白地告诉华莱士,他对史迪威的判断力没有信心,要求罗斯福总统派一位私人代表来华处理政治、军事问题。他认为国军部队在河南的溃败是因装备不足、久战兵疲,以及士兵受到家人遇难与未能得到足够外援的影响,导致士气低落。至于缅甸的情势,他说是因为盟国未能执行当初承诺的全面进击所致①。

  ① Feis; China Tangle; pp。148…151。

  拉铁摩尔也是华莱士访问团成员。次日早晨饭前,他在黄山官邸陪委员长在院子里散步。蒋突然问起,华莱士此行所为何来?拉铁摩尔说明,和苏联维持良好关系是美国战后政策极重要的一环,在苏联参战之前,美、中最好与莫斯科先有清楚的共识。针对拉铁摩尔的问题,蒋答说,他认为只要苏联“确认了它在西方列强的地位”,就会马上加入太平洋战争。他预测苏联将由蒙古—满洲长驱直入,很快就会得胜。蒋夫人和拉铁摩尔另有一个个别谈话,夫人表示她打算出国治病,还拉下长袜让他看看自己的皮肤病。她托拉铁摩尔请华莱士向委员长表达对她健康的关切,暗示她不确定自己能否出国治病①。

  ① Lattimore; China Memoirs; pp。181…186。

  华莱士在重庆和其他人士的会谈则反映出中方的混乱和悲观。宋子文抱怨他的上司因为“已经出现分裂迹象”而“手足失措”,中国政府“离毁灭倒数只剩五分钟”。宋庆龄则是强调国民政府缺乏民众的支持,并呼应中共当时的论调替她妹夫开脱,认为蒋被蒙在鼓里①。离开重庆后,华莱士一行人转到昆明,他草拟一份初步报告,警告罗斯福整个华东很快就会落入日本人的手中,使美国在华之军事努力尽付流水,还可能造成重庆政府的瓦解。他说委员长被“一个由地主、军阀和金融家所支持的不开明政府”关在一个小洞里。华莱士又说,蒋“对共产党充满偏见”,“与他们和解的机会很小”。他的结论是,目前固然仍须支持委员长,但美国“应物色其他可能提供更多希望的领导人或团体”。华莱士虽然对蒋的长期领导颇有疑虑,不过他却支持蒋的吁求,请罗斯福应派私人代表来华,甚至建议由魏德迈将军取代史迪威②。

  ① Feis; China Tangle; pp。148…151。

  ② New York Times; January 19; 1950; and September 24; 1951。 范宣德和其他涉及对华政策的人士一样,战后都备不公平地指控是共产党。范宣德完全赞成华莱士1944年此一换下史迪威的建议。这个建议在周恩来看来,一定是对中共非常不利。

  蒋介石不晓得接下来谁会带给他坏消息——他的美国盟友、日本敌人、暂时的军阀盟友、国民党内的对手、中共或是苏联?他花了不少时间追踪并试图指挥湖南和缅甸东北部的战事,不过私人生活却严重剥夺其注意力。他的太太又陷入忧郁症。而且,她已经听到流言蜚语,或者根本就确切得知委员长和一位陈小姐发生婚外情。各式各样的传闻说陈小姐是护士、老师或委员长的亲信陈布雷的女儿。重庆充斥着上层人物种种堕落恶行的骇人传说。谢伟思报告许多有关蒋家的谣言,但也指出它们“可能只是恶意的八卦”。有一个传闻说,宋美龄在委员长卧室发现一双从来没见过的高跟鞋,生气地把它丢出窗外,竟然打到一个卫士的脑袋。另一个故事则说,宋美龄拿花瓶掷打她丈夫①。

  ① John Stilwell Service; Lost Chance in China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4); p。95。

  委员长婚外情的谣言闹得沸沸扬扬,蒋氏夫妇在华莱士离开后,甚至罕见地邀请外籍记者茶叙,蒋并于会中否认外界传闻,并指控传闻危害革命。蒋夫人也宣称,“我从来不曾卑劣到去怀疑他的正直”。然而,如此不寻常地公开否认反倒让谣言更受瞩目,也让许多人觉得其中必有若干真实①。

  ① 林博文,《跨世纪第一夫人宋美龄》,(台北:时报出版,2000)pp。443…444。谣传蒋介石的旧爱陈洁如秘密回到重庆,蒋又旧情复燃。但是,陈洁如在其回忆录中没提有这段事,意谓此事并未发生。

  委员长可能搞外遇,使得宋美龄更想离开重庆。除了情绪问题,她也有别的健康问题,如眼疾、皮肤病等。不过神秘的是,她在同样失去委员长宠信的大姐宋蔼龄的陪同下,先飞到了巴西的布罗科约岛。两姐妹在巴西停留近两个月,宋美龄接受医生治疗的时候,宋蔼龄据传正忙着检视孔家的产业和投资机会①。9月,一行人离开巴西,前往纽约;宋美龄再次住进长老会医院,并象上一次那样包下哈克纳斯医疗所的一整层楼。她接受针对“严重衰竭状态”之治疗。艾莲娜·罗斯福夫人曾前往探视②。

  ① Sterling Seagrave; The Soong Dynasty (New York: Harper & Row Perennial Library Paperback; 1986); pp。412…413。

  ② Laura Tyson Li; Madame Chiang Kai…shek: China's Eternal First Lady (New York: Atlantic Monthly Press; 2006); p。258。

  四

  马歇尔不仅拒绝华莱士所提撤换史迪威的建议,还给史迪威大升官。依循史迪威去年布局的建议,马歇尔未与中方咨商就把国军的指挥权交给史,后来补充说共军也包含在内①。在业已全毁的密支那城外,史迪威一读完马的电文便在闷热的帐篷里扶案回复,同意“唯有迅速、激进”的方案才能挽救中国的悲观局势。但是他警告华府必须迫使委员长赋予他,统率国军部队的“全权”。史表示一旦接下指挥权,他将借重中共部队从陕西发动对日军之反攻,他说中共“两年前表示愿和我并肩作战”。马歇尔同意这个构想。他的第一步是把史迪威晋升为陆军上将;同享此军阶的只有马歇尔本人、艾森豪、麦克阿瑟和安诺德②。

  ① Ray Huang(黄仁宇),Chiang Kai…shek; pp。112…113; 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m; pp。379…380。

  ② Feis; China Tangle; p。170。

  联合参谋本部7月3日上签给罗斯福总统,建请他把所附信件传给蒋介石,促蒋把包括共军在内的前敌全部中国部队之指挥权赋予史迪威①。罗斯福显然没和可能持不同观点的任何高级官员会商,只是在战争部代拟的信上更动几个字让口吻柔软些,这封历史性的信函很快就会抵达重庆。

  ① 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m; pp。381…382。

  挺讽刺的是,罗斯福此时似乎已搁置或忘掉开罗会议以来的种种不愉快,他对委员长的敬重感又恢复了。在战争部代拟的信稿送达他办公室之前几天,他接见了孔祥熙。孔携来一封蒋的亲笔信,表示他把罗当成“老大哥、老朋友”。罗斯福也正面回应,吿诉孔,“悄悄跟你说”,他希望在年底前安排一场四强会议,请斯大林、邱吉尔、蒋介石和他一起见面。罗斯福笑说,或许“斯大林、蒋先生和我可以说服邱吉尔大哥回心转意(同意去殖民化)。”①

  ① Geoffery C。Ward; Closet Compan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95); p。114。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126838369。jpg〃/''/p'

  孔祥熙

  马歇尔把罗斯福要求蒋把中国部队指挥权交给史的信函中的重要文句,转述给史迪威;但是他加上一段劝告,表示罗、蒋两人对史的支持已保留了好一段时间,是“由于你在小事上对委员长、对总统迭犯”。马歇尔警告史迪威,必须尽全力避免冒犯蒋。史在回信中只说:“我这乡村男孩”“必将全力以赴”以承担新职。他不承认过去和委员长相处有什么过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