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账铺ㄍ迨侵泄囊徊糠值纳鳎笙嗑锻ァ0坠衷谙匀挥幸庥昧瞎桨附饩鎏ㄍ逦侍猓馐翘ㄍ搴痛舐胶戏ǚ种蔚牡谝徊健

  蒋介石立刻在台北召开一系列的政策会议。蒋氏说,杜鲁门“其对我台湾主权之忽视……视我一如殖民地之不若”。但是他也理解,他必须善加利用好消息,并推动美国友人说服政府放弃台湾独立的想法。蒋氏同意由外交部长叶公超起草一份声明,表明中华民国已循美国之请,停止对大陆之海、空行动,也强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的一部分,杜鲁门的声明“不影响中国对台湾之主权”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ne 28 and 29; 1950; box 48; folder 7。

  为了在美国建立支持台湾的力量,叶公超提议委员长派出33000名国军部队到韩国作战。据传,蒋介石起先反对这个主张,但最后同意,条件是美国全面装备派出的国军部队,并提供2年的培训。根据鲁斯克的说法,叶公超向委员长断言美方将会拒绝此一提议①。

  ① Dean Rusk as told to Richard Rusk; As I Saw It; ed。 Daniel S。Papp (New York: Norton; 1990); pp。175…176。 据鲁斯克的说法,“(台北)非常高阶的官员”告诉他这件事。蒋的提议附有前提条件,即美国以现代武器完全装备33000名部队,兵提供2年的训练;Chiang Diaires; Hoover; June 28; 1950; box 48; folder 7。

  听到派出国军3个师协防南韩的提议,孙立人“跃跃欲试”,自动请缨领军出征。但是蒋在日记中写下:“惜其精神、品格与思想皆令人忧虑尔。”有一次和其他高阶将领开会时,蒋的一席话令举座震惊,他说孙不可信赖,“有异心”①。几天后,政工和情报官员向蒋报告他想听的消息:孙立人的总部“又有匪谍重案之发现”②。可是,此时开除孙或逮捕孙,都会替杜鲁门政府里的反蒋人士助长士气。因此,蒋决定还是让孙保有职位。华府果如叶公超预测,拒绝台北派兵到韩国参战的提议。杜鲁门和艾奇逊不想跟蒋“绑在一起”。③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ne 30; 1950; box 48; folder 7。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ly 7; 1950; box 48; folder 8。

  ③ 1950年6月25日,杰赛浦(Jessup)谈话重点记事。

  同时,毛泽东对“纸老虎”有此强烈反应,大吃一惊。他下令大做宣传、动员反美帝,并组织为数70万的东北边防军部署在中朝边界,准备随时投入战场。解放军还把大批作战物资送到鸭绿江边界①。与此同时,毛泽东也增加给胡志明的军事援助。

  ① Chen Jian(陈兼); Mao's China and the Cold War; pp。126…130; 139。

  7月初,蒋介石公开指控苏联煽动韩战,预言毛泽东终究会派中共部队参战①。这个预言若实现,美国和共产中国就会爆发大战,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对蒋和台湾的观点。他认为,可是美国这个国家的民族性“肤浅”,无法预测;私底下,他也嘀咕抱怨绝大多数美国人依然认为台湾“已亡”,而 蒋介石“已完结”②。研判毛泽东将认定美国防卫台湾的承诺只是作作样子,蒋指示参谋总长周至柔准备疏散金门。蒋说,由于杜鲁门设下的限制,国军飞机不再能轰炸金门对岸的共军集结点,这使得金门更易遭受攻击。周至柔和蒋的非官方美国军事顾问反对弃守金门。他们认为,此举形同表态国府接受台湾与大陆分治。但是,“准备撤退令”暂时还是发了下去③。

  ① New York Times; July 4; 1950。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ly 4; 1950; box 48; folder 8。

  ③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ly 7; 1950; box 48; folder 8。

  得到杜鲁门的核准,麦克阿瑟急急抽调4个师的占领军从日本驰援南韩——但他们却连连吃败仗。或许是对于美国参与此一新战争的前途越来越悲观,据传麦克阿瑟告诉国府驻日本大使说,他“强力支持”委员长;此说使蒋氏龙心大悦①。事实上,麦克阿瑟每天都更高声的疾呼,要求全面援助国民政府、运用国军部队,以及把台湾纳入为保护、投射美国力量的关键战略资产②。

  ① 同上注。

  ② Nancy Bernkopf Tucker(唐耐心); 〃A House Divided: The United States;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nd China;〃 in Warren I。Cohen(孔华润)and Akira Iriye(入江昭); eds。; The Great Powers in East Asia; 1953…1960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0); pp。36…38; New York Times; July 6; 1950。

  7月31日,蒋氏夫妇到台北松山机场迎接麦克阿瑟的到访。麦克阿瑟及其随员并未通知国务院或白宫就径自飞到台湾;事实上,艾奇逊闻讯后,“大吃一惊”①。在台北听取详尽的简报时,这位美国名将坐在蒋夫人和满面笑容的委员长中间。委员长对麦帅的沉稳和大将之风印象深刻。中方简报人员说明国军许多物资严重不足的现象,但强调部队的作战素质和士气极高。麦克阿瑟对简报内容印象良好,又在未经授权之下,答应台湾会得到它所需要的每样东西②。会后,美国贵宾乘车上阳明山到达蒋总统别墅的居停处。当天晚上,蒋氏夫妇以中国菜款待麦帅及其高级参谋。在觥筹交错之间,蒋总统夫妇一定不敢置信,就在6个星期前,委员长、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末日似乎即将到来!

  ① Dean Acheson;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My Years in the State Department (New York: Norton; 1969); p。422。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ly 7; 1950; box 48; folder 8。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55890489。jpg〃/''/p'

  韩战爆发1个月后,麦克阿瑟将军抵台访问

  次日早晨,蒋介石和贵宾利用早餐时间又谈了2个小时。麦克阿瑟保证美国政府很快就会“针对提供台湾军事保护有个正式政策”。蒋也主动提议让麦克阿瑟全权指挥调动中国军队——麦克阿瑟是得到此一殊荣的第三位美国将领——但是,麦帅委婉地拒绝了①。麦帅在离开台北前发表公开声明,表示双方将“对敌人轻举妄动之攻击予以反击”,他又对“委员长坚决反抗共党侵略之决心”表达敬意。麦帅更盛赞福尔摩莎“可媲美世界上许多民主国家。”②

  ① 麦克阿瑟将军和哈里曼(A。W。Harriman)的对话备忘录(未叙明日期),请见杜鲁门总统图书馆网站:trumanlibrary。org。

  ② New York Times; August 1; 1950。

  蒋氏高兴极了,当天晚上在日记里写下:“在此军事危急之际,麦帅竟拨冗访台以敦友谊,而其扶弱抑暴之精神,实为美国军事政治家惟一之雄才,其为罗斯福后之第一人乎。”①麦克阿瑟不久后便派6架美国空军喷射战斗机到台湾,彷彿是在验证蒋的发言。8月4日,这些飞机——蒋氏生平第一次见到的喷射战斗机——在台北街头群众的欢呼声中,上演一场空中飞行秀②。但是,麦克阿瑟的做法在华府并没得到同样的掌声。美国联合参谋本部明白告诉麦克阿瑟,杜鲁门总统的意思是,美军在不进驻的情况下防卫台湾,即使台湾受到攻击亦不许进驻台湾。换句话说,目前只能靠第七舰队确保台湾防务③。飞机于是返回日本。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ly 31; 1950; box 48; folder 8。

  ② New York Times; August 5; 1950。

  ③ John W。Garver(高龙江); The Sino…American Alliance (Armonk; N。Y。: M。E。Sharpe; 1997); p。39。

  麦帅回到东京后,派他的副参谋长福克斯少将(Alonso Fox)率领调查团到台湾,详细评估国军的军事需求。麦克阿瑟命令福克斯别照会国务院派驻台北的代表;这是麦帅不苟同杜鲁门对台政策的许多动作之一。此时,一向同情国府的职业外交官蓝钦(Karl Rankin)奉派以公使衔、而非大使身份,主持台北的美国大使馆——白宫想藉此保留未来的弹性。蓝钦首次覲见蒋总统之后,形容委员长“是位中国绅士,具有信实、温和、忠诚和宽宏大量的美德”。蒋氏也晓得这是一位他会喜欢的美国外交官。后来,美国大使馆的报告再也不抱怨台湾的警察措施。总之,蓝钦认为戒严的台湾,情况并非总是很严峻。当他到任时,违章住户占了美国使馆大半的土地,警察花了两年时间才赶走他们①。

  ① Karl Lott Rankin; China Assignment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4); p。48。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558904471。jpg〃/''/p'

  蒋介石接见美国公使蓝钦

  经国向他父亲报告,解放军已开始从浙江、福建沿海调动部队北上,到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的山东省。听到这个消息后,蒋氏取消早先撤离金门及其他外岛的命令,直到接到艾奇逊一封密电,表明第七舰队不会协防这些外岛,他又立刻下达“紧急”撤退的命令。然而,两个星期后他又改变心意,在共军进犯外岛的可能性益发降低之下,再次取消撤退令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ly 10; 11; 12; and Auguse 5; 1950; box 48; folder 8; 9; FRUS (1950); vol。6: 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p。371; Garver(高龙江); Sino…American Alliance; p。115。

  在这段期间,蒋氏继续搜集不利孙立人的证据,又有情报说,孙在台湾的总部有若干高阶军官是匪谍①。蒋也对陈诚(台湾官阶第二高的将官)身边的军官发动调查。8月中旬,他罢黜第十九军军长(刘云瀚)职务,在日记中写下,此人是“辞修之力护者也”②。有如对付孙立人那样,蒋氏父子对陈诚发出警告,陈诚心中有数,于8月28日辞去军职③。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ly 28 and August 18; 1950; box 48; folders 8; 9。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August 24; 1950; box 48; folder 9。

  ③ 薛月顺编,《陈诚回忆录》,p。576。

  韩战效应使蒋介石在政治上得到强化,现在他信心大增,遂正式建立规划已久的党务革新组织——中央改造委员会。这个计划涉及执行党干部的大规模遣散与退休,以及重建党的方向、政治纲领和军队的工作。做为此计划的一部分,他解散国民党的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接着他又亲自挑选中央改造委员。被蒋氏怀疑有异心的陈诚,最近还被蒋在日记中斥为“无用”,但是却仍入列为改造委员,大抵因为陈诚毕竟还是行政院长。

  中央改造委员除了陈诚,还有蒋经国和13名可信赖的部属,以及1名本省人。改造委员平均年龄46岁,最年长者只有58岁,这和过去10年国民党高阶委员会的情况迥异;他们全都有大学或同等学历。(后来,即使国民党中阶干部都必须有大学学历。)改造委员有5人是浙江籍,约占1/3。最重要的是,他们全和委员长有个人关系。这里头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