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京宰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踩∷耐仿R痪湃荒瓿跛虢髦泄菜涨淼持醒胝嗝蠖用种卸嵯轮醒牒炀轮富尤ǎ富拥谒拇巍⒌谖宕畏次Ы苏揭邸R痪湃哪炅斓贾醒牒炀ふ鳎副鄙峡谷铡埂R痪湃瓿醮俪晌靼彩卤洌驳诙魏献鳌=槭废硕运耐┝睿匦轮赜盟谢窆被嵴尾扛辈砍ぁU馐撬诙鹊H喂竦掣吖佟D米殴竦车母咝剑导噬系H蔚氖侵泄才勺の浜骸⒅厍臁⒆詈笫悄暇┑氖紫怼

也就是在这期间,他利用合法身分,暗中指派一批思想左倾的国民党高干子女——中共秘密党员,作为「冷棋子」,神不知鬼不觉地撒向国民党军政要害部门及高级将领身边,其中最著名的有打入南京政府军令部的田壮飞、刘斐,胡宗南的亲信秘书熊向晖,卫立煌的机要员李硕,傅作义的宝贝女儿傅冬菊,蒋主席侍从室主任陈布雷的外甥女郁文(现今中共人大委员长乔石的夫人)……以及诸多的国军兵团司令、副司令、军长、师长均为中共秘密党员。因之有内战史研究者说,国民党军队表面上是败在战场上,实际上是败在周恩来的那支钻进国民党心脏地带的「第五纵队」手里。哪里是蒋介石及其高级将领们在指挥剿共?不如说是周恩来通过中共情报系统把国民党军队指挥得团团转,一批批陷入共军的重围,或是在战役的关键时刻,整师、整军的国军阵前倒戈,称之为「火线起义」。国共两党如此内战,国民党岂有不败之理?

最典型的例子是一九四七年三月胡宗南以二十三万精锐大军进攻陕北中共中央机关的战役。当时留守陕北的中共军队只有彭德怀手下的二万四千人马。

且不论武器装备的优劣,单是兵力双方悬殊了十倍。正是那个周恩来于一九三七年末在汉口八路军办事处秘密召见过的熊向晖(熊父为当时的湖北省高等法院院长),奉命通过父辈的关系潜伏到胡宗南身边当上政治秘书。十年之后,把西北剿总司令部每天的作战命令,准确无误地传送给周恩来,使其对胡宗南部队的行动瞭若指掌,于是毛泽东、彭德怀「运兵如神」,每战皆捷,二十三万国军被二万四千共军牵着鼻子走,打得晕头转向,屡中伏击,一败涂地。

周恩来的局明在于,把这一切归功于领袖毛泽东,归功于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军事天才。倒是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期间,每逢胜战,都不禁心底暗自叫好:好个熊向晖,他一人抵得上几个野战师啰。

一九四八年夏季,中共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周恩来更密令各中央分局。

要求那些长期打入国民党军政机关的「冷棋子们」发光发热,提供情报,并尽力瓦解、策反京、津、宁、沪、杭等城市的国军。于是该年秋季,济南战役一打响,被周恩来亲自策反的第三十六军军长吴文化,即率部起义,调转枪口,与共军联手杀人城内,拿下了山东省省会。

类似的情况,亦发生在最后一任东北剿共总司令卫立煌身上。由于一批潜伏的中共秘密人员的运作、周恩来亲自写信对卫立煌诱降,致使卫立煌率二十万精锐镇守沈阳,北不援长春,西不援锦州,长时间接兵不动,最后竟一枪未放,丢弃沈阳,只身逃回南京,而让林彪白白捡了二十万全套美式装备的大军,经中共东北野军改编,挺进关内,包围平、津,虎视中原。当年东北野战军的百万雄师,竟有近半兵源来自俘获收编后的国军。

在淮海决战战场上,八十万国军所以兵败如山,源于潜伏南京政府军令部内的次长刘斐,向中共统帅部传回精确的国军作战部署,调动命令;以及源于早年由周恩来亲自策反并秘密加入中共地下党的两位国军军长张克侠、何基澧的阵前倒戈,火线起义。

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将军属下的数十万大军接受中共改编,则是由傅作义的爱女傅冬菊等一批潜伏于华北剿总的中共情报人员所促成。

四月二士二日,国民党首都警卫师师长王晏清(包括蒋介石警卫团、陈诚警卫团在内)率部起义,南京失守;五月淞沪战役,亦有淞沪警备副总司令刘昌义在共军兵临上海时投诚。

接下来的湖南和平解放、广西和平解放、云南和平解放、内蒙古和平解放、新疆和平解放、江西和平解放,无一不是周恩来指挥下的中共情报系统的大手笔。据统计,国共内战时期(一九四六-一九四九),国民党陆海空部队,师以上重大起义事件多达六十余起。十五个整编师,一千多名将领,七十二艘舰船,二十六架飞机,上百万官兵被中共策反成功,接受中共改编。

周恩来自二0年代中叶惨淡经营起来的中共情报系统,为中共打赢内战,夺得江山,居功伟硕。

至今,人们认识到的周恩来,是为中共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外交家,伟大的谈判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总理;而甚少人认识到,他是中共情报总司令、特工祖师爷、和谈大巫师。君不见,在温文儒雅、风度翩翩、能言善辩、亲切和蔼、艰苦朴素、任劳任怨、面面俱倒、广结善缘的背后,藏有多少个真实的周恩来?

①总参谋长为彭德怀,此时正专贵共军西北战事。 

※※※※※※※※※

第二章 秦皇再世定都何处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一九四八年三月下旬,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前委机关,从陕西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横越晋北,一个月后与刘少奇、朱德的中央工委会合,坐镇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指挥两百万人民解放军,上千万的土八路、支前民工,掀天揭地,大打特打。这回打的不是小日本,而是两、三年前的友军中央军,友党国民党。打小日本,你蒋介石一退再退,留有后手;我毛泽东游而不击,扩充实力,都是为着这最后的决战。你仰仗美国,我背靠苏联。西北、东北、华北、华东,热烘烘的国土,打它个翻天覆地,血流五千里,尸骨堆成新的三山五岳。总的趋势:国军打日本人行,打内战不行。共军打日本人不行,打内战行。

毛泽东从陕西出来,要做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位秦皇,二十世纪的秦始皇。

周恩来却很难在历史长河中找到一位人物相类此,李斯?张良?韩信?萧何?

诸葛亮?郭子仪?刘伯温?都不是。周恩来是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

可是在一九四八年春天,夏天,苏俄老大哥斯大林还在奉劝中共小老弟,中国内战应以长江为界,力争建立北方政权,实现南北分治;毛泽东、周恩来则无视苏俄老大哥的指教,还在设计、构想:要花五年的时间才能打败国民党,夺取全国政权。但他们也打算先到黑龙江的哈尔滨去,背靠苏联老大哥,联合一些民主党派,成立一个中华民主联合政府,以跟南京的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对峙、抗衡。出乎毛、周意料的是,只过了半年之久,中共军队就取得了辽渖、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自然不要再跑到天寒地冻的哈尔滨去成立什么临时政府了。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之际,建国定都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

毛泽东的眼睛早盯住了地图上的北平。他却不把心事说破,而开始在党内高层征询意见:我想听听大家的,我们的新国都定在何处?历代王朝的京城不是在西安,就是洛阳、开封,还有南京、北平。杭州古称临安,那地方玩玩可以,做国都肯定是短命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那么,我们的国都定在哪里最为合适呢?

战争年代,王霸之业未定,中共高层还是较有民主气氛的。虽然大家已经习惯了奉承毛泽东,遇有问题,却也还是可以坦率地说出各自的看法的。

朱德总司令主张定都西安。西安古称长安,历史上最强大的汉唐王朝都定都在那里,又靠近陕甘宁边区。没有陕甘宁边区,就没有我们党和军队的今天。

在中共高层,彭德怀副总司令是唯一坚持不称毛泽东为「毛主席」的。他主张国都更靠西一点:老毛,等我去把甘肃拿下来。定都兰州吧!从全国地图上看,兰州才是中国的地理中心。不是说孙中山先生当年也设想过把兰州定为国都?那里是比较穷,比较落后,比不上华北、华东的那些大城市。但西北民风淳朴,人心厚道。我们共产党人比较容易保持艰苦朴素,不忘本。不然进了华北、华东那些花花世界,坐上龙廷,人就易变喽!

刘少奇比较务实。这位「毛泽东思想」的发明者及狂热鼓吹者,同时是个现实主义者。他主张打下南京再定都。南京有现成的总统府,及各部委办公机构,大批建筑物一经接收即可启用。建国之初,百业待举,此一来可节省下大笔费用。

任弼时表示赞同:南京的优势,别的城市无法比拟……毛泽东笑笑说,南京确有优势,可是天气炎热、潮湿……当然,离庐山很近。蒋某人不是每年夏天都上庐山去办公?那里的夏宫也是现成的。

副总参谋长叶剑英将军却反对定都南京。叶剑英背出一首唐诗来:「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干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毛泽东动了诗兴,指着叶剑英说,此人有文化,算个儒将。本人的南京印象,只记得几幅楹联。城北燕子矶有联云:「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看野云闲鹤,万念俱空,说什么晋代衣冠,吴宫花草;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气,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闲。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还有秦淮河一联:二八朝金粉,十里笙歌,裙屐昔年游,最难忘北国豪情,西圜雅集;九曲清波,一帘梦影,楼台依旧好,且消受束山丝竹,南部烟花。」

毛泽东的古文化知识,博学强记,在中共领导人物中,确是无人相与仲伯。

江西苏区时期的红军总政治部主任、遵义会议扶植毛氏有功、「七大」之后却被贬为中共东北局城工部长的王稼祥,来西柏坡开会,拜望毛泽东时,问:是不是定都北平?

毛泽东让他说说定都北平的理由。

王稼祥精通俄文,亦是饱学之士,说:我认为北平离社会主义的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近,国界长而无战争之忧;而南京虽然龙盘虎踞,六朝烟雨,伹离港、澳、台近了些,今后美蒋作乱,也必定是在南方;西安又似乎偏西了一点,孔子西行下到秦嚒!所以,我认为北平是最合适我们的地方。

几乎无人提到洛阳、开封。北平、南京成为首选之地。

毛泽东在听了刘少奇的意见后,倒也有几分动心。「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定都南京,占有蒋某人所留下的一切,何尝不是他的夙愿?江南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春去苏杭,夏去匡庐,都很近便。

关于定都之事,党内军内的智多星周恩来却保持着谦恭的沉默。毛泽东通过近两年来转战陕北、华北,让周恩来以军委副主席身分代理总参谋长职务,对这位老同事、老对手已不像过去那样隔膜。周的忠心耿耿,小心翼翼,以及非凡的办事能力,已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他的好感。

周恩来坚持着自己与毛泽东相处的守则,悠悠万事,定都建国。毛泽东主席不主动问起,他是不便发表高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