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陵新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陆铿也听过此一传言。1949年10月,陆铿住在中国驻日代表团宾馆时,曾和刘纪文住在一起。陆铿身为记者,当然不会放过这一机会,在和刘闲谈时,问起了他和宋美龄之间的关系。当时刘纪文只承认他的太太是宋美龄所介绍的,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时,刘纪文则是男傧相。他只说:“我们是很好的朋友。”

另外,也有人计算时间,指刘纪文赴美留学是1920年,而孔令伟出生于1919年,所以这一传说并不成立。

孔二小姐的追思礼拜结束之后发引灵柩,送葬车队在寒风飒飒的初冬,向北方的上州疾驶。大约50分钟之后,抵达了威斯彻斯特县哈斯岱市附近的芬崖公墓。孔家墓园是一个室内墓园,位于一座专门安置灵柩及骨灰的大厦三楼。

记者们先行抵达,在大厦门口守候,宋美龄乘轮椅进门时,大家纷纷抢起镜头。但这时哀痛非常的宋美龄表示她不想拍照,记者们也很尊重地停止动作。

在三楼的孔氏家族室内墓园,典葬牧师行礼祈祷之后,银白色的铜棺嵌入第四层,下面依次是其兄孔令侃、父亲孔祥熙、母亲宋霭龄。

葬礼后,宋美龄要求众人暂离,让她单独在墓前哀悼。众人离去时,看见这一位90多岁的老夫人,单独站在墓前,大家都感到她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

一次历史性的华盛顿之旅盛夏的华盛顿,燠热不逊台北,19世纪许多欧洲国家驻美国外交人员还因此可获“艰苦地区”加给。然而,19世纪末出生的宋美龄,却于1995年7月26日下午,不畏骄阳,进行了她人生旅程上的另一次“历史性华府之旅”。她是应美国国会之邀,前往华盛顿国会山庄,出席为庆祝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而为她举行的敬酒会。

52年前,1943年2月,也就是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14个月后,宋美龄曾到华府拜会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及国会,呼吁美国朝野支持对日苦战了5年多的中国,一尽盟友之义。

当时,她于2月18日分别应邀对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发表演说,是继荷兰女王之后第二位到美国演说的女性,更是第一位获此特殊待遇的“平民”。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当时为示支持国民党政府,特斥资出版了图册,记录她那段期间在全美奔走争取奥援的经过,这本图册的书名,正是:“中国第一夫人历史性战时之旅”。

宋美龄后来也曾数度访问过华盛顿,但除了1965年3月18日应邀到美国国家记者俱乐部演说,公开的活动并不多。那个时候,新中国已经成立,美国虽然在外交政策只承认“中华民国”,但美国朝野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称呼中国。

96岁的宋美龄,重临旧地,风光程度虽不比1943年2月18日应邀分别向美国国会两院演说的“中国第一夫人”,但人们从布置在国会参院罗素大楼致敬会场及双橡园的历史镜头里,仍可一睹她当年的丰采。

她从步出专机的那一刻起,就展现了过人的体力,在平地上她不坐轮椅,坐着接受中外人士致意时,也频频起身答谢。步出户外,她在孙子蒋孝勇及姨侄孔令杰之子的搀扶下,高声向美国各地侨界及台湾起来的群众问安,并不时含笑挥舞手帕并以飞吻致意。

下午两点左右宋美龄进入双橡园休憩,并进午餐。刚接受700多侨界人士夹道欢迎的她心情好,胃口亦佳,吃完一份牛排。据驻美代表人鲁魏照华表示,蒋夫人喜爱西式及江浙口味餐食,口味清淡。

下午5点,宋美龄在扶持下步入会场,她身穿枣红黑底条纹旗袍,外罩黑白相间披肩,胸前别着蝴蝶形翠玉,搭配翡翠耳环与手镯,神情愉快。美国参、众议员及来宾们列队向其致意,她坐定后,先由被看好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杜尔趋前向她致敬。

致敬会主人赛门在致欢迎词时表示,很荣幸能在二次大战结束50周年时,有机会向二次大战硕果仅存的重要人物致敬。他说,宋美龄的光临让大家得以重温历史旧梦。距离上次在美国国会的演说,已经52年,漫长的岁月过去,宋美龄在国会致敬会上的致词“返璞归真”,没再使用当年令美国新闻记者都得去翻字典的艰深用语。她说:杜尔参议员、赛门参议员、各位女士、各位先生:首先我要表达我的欣喜心情,因为诸位还能记得战时盟友中国的一位老朋友。

1943年2月18日,我应美国国去之邀,向参众两院发表演说。当时我曾说,我年少即负笈美国,在美国成长,并在美国完成了大学学业,因此,我一直把美国视为我的第二故乡,今天能够回家,自是非常欣喜。

容我提请诸位回想1937年至1945年那段岁月,1937年7月7日,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而在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前4年半里,中国孤立无援的独立抗战。一直到日本于1941年12月7日发动珍珠港事变,美国第77届国会对日本宣战后,中美两国才结为盟邦,两国的同心协力,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终在1945年获得最后胜利的坚实基础。

在我与诸位共同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的此一伟大历史性时刻,我无法不想到那次战争的悲剧以及那些血泪交织的岁月,更无法忘怀中美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的道德勇气。我也要藉此机会,对美国人民以精神及物质援助我的国家——中华民国,表达衷心感谢。

最后,我祝福各位健康、快乐及成功。愿上帝保佑诸位。

致敬会现场的一位美联社的资深记者说:“我觉得她的腔调及咬字比撒切尔夫人的演说还要吸引人、有力。”前美国总统尼克松之女翠西亚在夫婿陪同下,也参加了致敬会。

翠西亚回忆大约40年前,尼克松出任美国副总统时,宋美龄曾至他们家中拜访,当时她大概只有9岁,她请宋美龄在宾客签名簿上签字,宋特别在上面写“给我的小朋友翠西亚”。翠西亚一直都觉得很荣耀,也非常珍惜这个经验。7名热爱中国的飞虎队成员,26日也出席了国会向宋美龄的致敬会。他们个个精神饱满、兴致勃勃,而且看到华人就喜欢用中文说“你好”、“我会说中国话”等等,在会场相当引人注目。

曾任14航空队协会会长的当年美国空军上尉副官黎满伦,在会场拿着他当年的中文名片献宝。他还带来飞虎队成员给宋美龄的纪念牌。

她代表的那个时代以及她的家族在中国政坛的风风雨雨,一直是台湾内部政治反对运动的攻击题材,此间台湾人公共事务会甚至还发表过声明,指责美国国会参议员赛门、杜尔不该发起此一致敬活动。但或许是那个时代已然过去,宋美龄在华盛顿的这一天,并没有遇到任何不愉快的场面。不论在国会大楼外或是双橡园内,围绕在她身边的都是敬爱她的黄埔、妇联会、官邸旧属及支持台北执政当局侨社人士及他们的下一代,台新党也发动了上百位群众加入欢迎阵营。

傍晚,宋美龄出席国会山庄的致敬会后,再回双橡园,一向被认为很神秘、老是避开群众的宋美龄有一段“走入群众”的表现。

台北驻美代表处在双橡园楼邸入口处铺设了一长条红地毯,以便宋美龄能在前往欢迎的侨胞及新闻界视线所及处,由礼车右后门下车,接受献花。但宋美龄人却选择从礼车左后门下车,在孙子蒋孝勇及内侄孔令杰之子的搀扶下,走向妇联会华府分会的代表。

来自美国的侨界代表和台湾来的故旧们来到了双橡园。妇联会秘书长辜严倬云、中国国民党妇工会主任林澄枝和黄埔同心会代表,分赠礼物、纪念品给宋美龄,她接过这些礼物,非常开心,直说不敢当。

国会山庄和双橡园的热烈气氛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大使馆似乎也相当节制,没有对历史上明确记载并扬名于国际的“二次大战中华民国第一夫人”作任何负面评论。中国大使馆重申其外交部发言人日前的谈话,只着重于提醒美国国会议员,不要借此活动制造“两个中国”。

美国国务院曾表示,行政部门将不会有任何官员参加这项致敬活动,实际上,若干在战前出生的华裔美国政府人士,曾以个人身分出现在国会致敬现场。克林顿政府也已决定,不反对来自台湾的民间人士,以战时盟友的身分应邀参加9月在檀香山举行的二次大战结束50周年纪念活动。

宋美龄返回纽约寓所后,特别交代孙子蒋孝勇代她向国人及旅居美国的侨胞诚恳致谢,感谢大家这次在美国国会、双橡园两处致敬会中对她表现的爱戴与关怀。蒋孝勇说,宋美龄很感动,内心非常欣慰,并由衷祝福大家。蒋孝勇说,这次在华府的活动,有许多人想在致敬会中与宋美龄见面、拍照留念等等,但因为他们这些身边的人怕宋美龄太累,没能全部答应。对于不周延的地方,宋美龄心中很过意不去,因此也特别要他向大家致歉。至于宋美龄可不可能在有生之年回大陆看看?蒋孝勇沉思一下说,“大概不可能”。倒是他的岳父母和妻子方智怡前不久到过北京观光旅游,这是方智怡首次赴大陆,蒋孝勇并未同行。

对于台湾近年政局发展、近日两岸关系紧绷,蒋孝勇很关切。“我一直坚信民主、统一的必然性”,他说,台独是绝不可行的,而当局政策的最大依归,就是如何谋求台湾2100万人民的福祉,但如今很多现象,似乎并不符合这个前提。

第十五章老夫爱奏“黄昏曲”,“寄我相思千点泪”。越老越浪漫,少帅潇洒夏威夷

第一节陈立夫“提案”风波省探父病首次返台1961年春节前后,台北每天阴雨。2月24日的下午也未例外,细雨蒙蒙。由市区通往松山机场的道上汽车不断。自下午二时起,新式轿车、吉普车、旅行车陆续不断地驶向松山的机场汽车道上,不到三时,从松山机场通往大道的沿路上,已经停满了各式不等的汽车。

各式各样的男女从汽车上下来,挤往机场会客室。三时正,天色灰暗,雨下得较为猛烈。一位身体矮胖穿藏青色中山服的人从通道机场转弯处下车,他的两手插裤袋,沉思地穿入行道,冒雨踱步踏入机场接待室。有人认识他,他是蒋经国,他也是欢迎人群中的一个。大家都知道他是来接谁的。机场内黑漆的只见一片人头,男的女的都有,但只有一个例外:欢迎的人群中,除了较为年轻的新闻记者外,大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至少也是四十五岁以上的人,可是他们的脸容也都象活跃在机场上的新闻记者一样。他们之间大多数都彼此相识。这些人,如果要明显地指出一个共同点,可以说多数是在台湾党政界工作,而且都是顶而尖的人物。其中“立法委员”、“监察委员”较多。

互相招呼过后,才知道有些人是特意从外县市而来的。欢迎的人中十有九成是从大陆来台的外省人。本省的闻人只有数得着的几个。

一位有经验的记者说“这是正宗的政治新闻。”

原来,这群人迎接的是十年前离台赴美的陈立夫。陈这次返台,据说目的在于省视他的父亲陈其业的病况,别无政治意义。但一般揣测,都认为并不简单。原因是美蒋矛盾渐呈尖锐,蒋为了巩固小朝廷,不惜打击亲美派,瓦解台湾“反对党”,以暂渡难关。然而美国会罢手吗?“反对派”会消沉下去吗?蒋隐忧颇大。于是大事整顿特务组织,企图进一步控制台湾残局。但是,自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