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利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动用而很少出战。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中,“大和”与“武藏”编入机动部队掩护航空母舰,但是面对美国海空军的优势无所作为。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中,武藏号在菲律宾锡布延海域遭到美军飞机攻击,被19枚鱼雷和17枚炸弹击中后沉没,“大和”号被多枚炸弹击中受伤。1945年4月7日“大和”号作为第二舰队旗舰开赴冲绳群岛海区,企图对登陆盟军进行自杀性特攻,途中在日本九州岛鹿儿岛西南海域遭到美军航空母舰舰载机群集中攻击,被10枚鱼雷以及24枚炸弹命中,倾覆过程中发生爆炸沉没。

各舰概况
  
大和号战列舰

  公试中的大和号大和号(やまと)以古国名,即日本畿内五国的大和国命名,并且有象征「日本民族」的意义。大和号是大和级战列舰?的一号舰。〃大和(计划名A140F5)〃在1937年11月4日,于广岛县吴市的吴海军工厂开工。为建造大和扩建了干船坞。建造中的大和为了保密,在能俯视造船厂的地方都加上围板,造船厂本身亦执行着严谨的机密管制。1940年8月8日大和号下水,仅是在大和所在的船坞注水而已。由于保持机密,下水典礼并没有向外公布。1941年12月7日完成海试,同年12月16日服役。
  1942年2月12日大和成为联合舰队旗舰。一部分的航空母舰战队官佐在开战后5个月因大和仍然没有出击而说「不是联合舰队,是大和旅馆」。6月中途岛海战,大和在远离航空母舰部队的后方跟进,而没有直接参与海战。
  1942年8月17日大和出航特鲁克岛支援所罗门群岛方面的战事。1943年2月11日旗舰的任务被改良了司令部设施的大和级?二号舰〃武藏〃取代。1943年5月8日返回日本本土,在吴增强了防空火力后,8月16日返回特鲁克岛。虽然所罗门群岛的战事不利,但是武藏、大和依然没有直接参与战事,只是不断往返日本与特鲁克,批评「大和旅馆」的声音不断加强。
  1943年12月25日大和在特鲁克岛以西180海里被美军潜艇?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3号炮塔下的右舷。尽管只是令舰身小部分受损,但由于爆炸的冲击将船舷下端部分钢板推入舰体内,而支持装甲板的支撑构造则插穿防御弹片的水密舱纵向隔墙,机械室及火药库进水。如此只是敌弹命中的冲击就能令舰体水密舱进水是危险且致命的缺陷,大和在修理时进行修补,增设了一层呈45度倾角的纵壁。大和在修理时拆除两舷的副炮炮塔,强化了对空火力。
  锡布延海海战 大和号第一炮塔中弹1944年6月15日,大和参与菲律宾海海战(马里亚纳海战),日本海军首次将战列舰?编入机动部队掩护航空母舰作战,但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并没有特别活跃的表现。
  1944年10月22日,大和编入第二舰队参加莱特湾海战。25日萨马岛海战中使用主炮共发射了104发炮弹。在回程前前甲板共被美军轰炸机命中了4颗炸弹,但对后续的战斗没有特别影响。直接击中炮塔的炸弹,只令炮塔上的涂漆剥落(根据第二炮塔长奥田特务少佐的手记中记述,炸弹命中后的冲击令第二炮塔的人员大半因脑震荡而倒下)。入坞修理损伤时再次强化了防空火力。
  1945年4月6日,大和作为第二舰队旗舰,从山口县德山湾海向冲绳方向出击。执行自杀式特攻的命令。12时30分在鹿儿岛县坊之岬海90海里遭到美军舰载机轰炸,到14时17分,共受到美军386架飞机多波次的攻击。大和号沉没时发生大爆炸主要的损害情况如下:12时38分被2枚中型炸弹击中,后部射?指挥所、2号副炮、对空雷达损坏。12时45分左舷前部被1枚鱼雷命中。13时37分左舷中央部被3枚鱼雷命中。13时44分左舷中部被2枚鱼雷命中。14时被3枚中型炸弹命中。14时07分右舷中央部被1枚鱼雷命中。14时12分左舷中部、后部各命中1枚鱼雷。右舷主机只能提供12节的速度。这时左舷倾斜6度。14时17分左舷中部被鱼雷1命中。14时20分,左舷倾斜已增至20度,复原倾斜已经不可能。全员上甲板命令发出。美军采用摧毁一侧舷的对空装备后,再使用鱼雷集中攻击该舷的方法,射向大和的鱼雷除一枚外,全都集中左舷,令其丧失复原性及操控性。后部注排水控制室被破?,令注排水十分困难。由于舰只已不能操控,美军的鱼雷更容易击中大和。「全员上甲板」弃舰的命令下达3分钟后舰身已大倾斜且露出红色的舰腹,14时23分横转并沉没,第3主炮塔的弹药库发生大爆炸。2767名舰员中仅276名生还。当时爆炸引起的火柱及蘑菇云,远至鹿儿岛亦能看到。1945年8月31日除籍。
  目前大和位于北纬30度42分、东经128度08分,即长崎县男女群岛女岛南方176公里,水深345米的地方。
  历代舰长:
  宫里秀德(大佐):1941年9月5日~(舣装委员长)
  高柳仪八(大佐):1941年11月1日~
  松田千秋(大佐):1942年12月17日~
  大野竹二(大佐):1943年9月7日~
  森下信卫(大佐):1944年1月25日~
  有贺幸作(大佐):1944年11月25日~1945年4月7日
  
武藏号战列舰

  武藏号(むさし)以日本古国名,即日本东海道的武藏国命名。武藏号是大和级战列舰的二号舰。武藏于1938年3月29日开工,建造地在三菱长崎船厂,1940年11月1日下水,武藏建造过程中对司令部、舰桥设施实施了改进,1942年8月5日竣工。性能数据与“大和”号相同。
  1943年2月11日,武藏曾一度接替入坞修理的姊妹舰大和成为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旗舰。 
  1943年5月17日,运载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的遗体返回日本。
  1944年3月29日,武藏由帕劳出港时遭到美国潜艇的伏击,一枚鱼雷击中水线以下舰艏,造成大量进水(3000吨)。4月3日返回吴港修复损伤。在修理时拆除两舷的副炮炮塔,强化了对空火力。
  1944年6月,大和、武藏所在的第2舰队编入第1机动舰队,为航空母舰提供掩护,参加马里亚纳海战。
  1944年8月,猪口敏平成为了“武藏”号舰长,由于他对战列舰炮术的精通在日本海军内部被誉为“炮术之神”。从文莱出航时的武藏号
  1944年10月,由栗田健男海军中将率领包括大和、武藏在内的第2舰队从婆罗洲北部的斯里巴加湾出发,企图攻击位于莱特湾的盟军登陆舰队。1944年10月24日进入菲律宾锡布延海,10时30分遭到美军航空母舰飞机攻击。武藏成为美军飞机主要攻击目标之一。武藏被第一枚鱼雷命中时,相当于400公斤TNT的爆炸虽然对可承受500公斤TNT打击的舰体所造成的损害微不足道,但爆炸产生的震动却造成主炮方位盘出现故障(瞄准装置的失灵使武藏主炮无法齐射,其舰长猪口敏平与舰同沉前留下遗书中都不忘要求改进主炮方位盘)。第二轮空袭时武藏的炮术长请求舰长猪口敏平允许主炮发射对空的三式弹,但是舰长因担心三式弹对炮膛磨损大予以拒绝,一旦使用后续作战时很难保证射击精度。锡布延海海战 武藏号遭到美军飞机攻击12时左右第二轮空袭中武藏被3枚鱼雷命中左舷,造成舰体左倾,舰首下沉,为保持舰体平衡向另侧舷部分舱室注水,2枚炸弹命中左舷,大火蔓延机舱受损只能以三轴推进,航速尚能保持22节,由于舰体破损增大了阻力,武藏还是渐渐脱离了编队。13时19分,第三轮空袭中,武藏左、右舷分别被2枚、3枚鱼雷击中,造成防御隔壁破坏,大量进水。另有4枚炸弹命中。三轮空袭之后,武藏向左倾斜10度,脱离编队落后了很远。15时孤立的武藏成为空袭的重点,接二连三地被11枚鱼雷、10颗炸弹命中。15时30分武藏已经丧失了机动能力。武藏总共被19条鱼雷和17颗航空炸弹击中。19时15分,由于倾斜增大且无法控制,下达弃舰的命令。武藏于19时35分倾覆沉没。1021名舰员丧生,1376名舰员生还。1945年8月31日除籍。 
  武藏沉没水域位于北纬13度7分,东经122度32分。
  历代舰长:
  有马馨(大佐):1942年8月5日~
  古村启藏(大佐):1943年6月21日~
  朝仓丰次(大佐):1943年11月6日~
  猪口敏平(少将):1944年8月15日~1944年10月24日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65000吨,公试排水量:69000吨,满载排水量:72810吨 
  尺寸:全舰长263米/水线长256米/舰宽38。9米/吃水10。4米 
  动力:12座锅炉,4台蒸汽轮机,4轴,主机输出功率153000马力
  航速:27节,储油量6300吨,续航力:7200海里/16节。
  武备:三联装460毫米/45倍口径主炮3座(前2后1),三联装155毫米/60倍口径副炮4座(改装拆除2座),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射炮6座(大和号改装增加6座),三联装25毫米口径高射炮8座(大和号改装增加到132门、武藏号增加到150门)
  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410毫米,炮塔(正面)650毫米,(顶板)270毫米,炮座560毫米,弹药舱顶板270毫米,上层甲板55毫米,主甲板200…230毫米,指挥塔(最大)495毫米。装甲重量21266吨
  弹射器:两座
  舰载飞机:6架水上飞机(用于侦察、校射与联络)
  舰员:2415人 
 

 兴登堡级战列舰(未完成) '本章字数:3979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4 09:00:00。0'
 
 对战列舰迷来说,纳粹德国海军的战列舰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当属战斗力绝对一流的“俾斯麦”级。可又有几个人知道,与没有完工的“兴登堡”级战列舰相比,“俾斯麦”级就属小儿科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为有着《凡尔赛和约》的严格约束,德国根本没有任何资格建造万吨级的水面战舰。而当战争魔王阿道夫?希特勒掌权后,德国人便开始秘密建造大吨位战舰,首先便是新型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与“格耐森瑙”,这两舰的设计一开始就打算违反一万吨的上限。 
  在希特勒宣布撕毁《凡尔赛和约》后,德国与英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德军舰船吨位居然可以达英军的35%。1938年9月,德国海军以宿敌英国为假想敌,订立了一个“六年造舰计划”,并经过了希特勒核准。这就是极其神秘的“Z计划”。当时希特勒非常乐观地认为,在1946年以前,应该不至于和英国开战。在这段“和平”时期内,德国将动用一切工业力量进行大规模的新型舰艇建造工作。只要“Z计划”一完成,必可击垮已老朽不堪的英国舰队,进而登陆占领英国,把势力推展到大西洋上。其预定舰队规模如下。
  1…56000吨级战舰6艘(“兴登堡”级)
  2…42000吨级战舰2艘(“俾斯麦”级)
  3…32000吨级巡洋战舰2艘(“沙恩霍斯特”级改装15寸主炮)
  4…新型P级袖珍战舰3艘,用以取代原先3艘“德意志”级袖珍战舰
  5…航空母舰2艘(“齐柏林”级)
  6…重巡洋舰5艘(“希佩尔”级)
  7…轻巡洋舰44艘
  8…驱逐舰68艘
  9…鱼雷艇90艘
  lO…U艇249艘
  在整个“Z计划”中,“兴登堡”级大型战列舰是重中之重,德军海军特别是水面舰艇部队寄予厚望,希望凭借着“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