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利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编号: 
  舰艇名称:C级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又称“查理”级)
  C级是前苏联继E级之后发展的第二代巡航导弹核潜艇;同时,它又是第一级具有水下发射导弹能力的潜艇。导弹从水下发射比从水面发射具有更大的隐蔽性,攻击威力更大,同时也减少了发射艇的暴露机会。C级潜艇服役后,对西方国家的水面舰艇构成了很大威胁。
  C级有两种型号,即1967年~1972年建造的C?型和1973年~1980年建造的C?Ⅱ型。C?Ⅰ型潜艇长95。5米,宽9。9米,吃水7。5米;水上排水量3754吨,水下排水量4560吨。C?Ⅱ型由于换装了导弹使艇体更大,排水量更大,其艇长为104。5米,宽仍为9。9米,吃水为6。9米 ;水上排水量为4300吨,水下排水量则增至5350吨。C级共建造了17艘,均已退役。
  C级潜艇在艇舯部的耐压壳体和非耐压壳体间安置了8具导弹发射筒。C?Ⅰ型发射的是射程为70千米的SS?N…7反舰导弹,C?Ⅱ型发射的则是更为先进的、射程为110千米的SS?N?9“海妖”反舰巡航导弹。 
  除以上差别外,两者的航速(水上15节,水下25节)、潜深(300米)、动力装置(一台压水堆和一台蒸汽轮机,总功率 2万马力)以及所装备的声纳、雷达、通信、导航、电子战、潜望镜等电子设备均相同。而且,C…Ⅰ型和 C…Ⅱ型都在艇首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总数为14枚的SS…N…15反潜导弹和53型鱼雷。 
  1983年6月,1艘 C…Ⅰ型潜艇在太平洋堪察加海区处下潜时,由于通风道忘了关闭,使水进入舱室内部,导致潜艇沉没,虽然艇员迅速从艏舱鱼雷管和逃生口逃出,但仍有17人不幸身亡,后来此艇被打捞上来,被拆毁报废。 
 

 苏联第三代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 '本章字数:2863 最新更新时间:2009…05…30 19:40:42。0'
 
 (一)研制背景与计划 
  1.型号的产生 
  美国快速航母作战编队具有深入敌方领土,执行战略核攻击的能力。前苏联海军一向把攻击美国海军航母编队保卫本土不受严重威胁,作为主要战略使命之一。自60年代以来,前苏联先后建造了“回声”(Eeho)…Ⅱ级(29艘)、“查理”(Charlie)级(18艘)巡航导弹核潜艇。 
  为了替换这些核潜艇,遂于1969年提出了建造一级高性能巡航导弹核潜艇的计划,即“奥斯卡”(Oscar)级巡航导弹核潜艇。 
  2.研制计划 
  (1)计划概况 
  “奥斯卡”级核潜艇是在前几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基础上改进的。其主要发展目标是在靠近前苏联的海域攻击敌方航母作战编队,占据航母编队航线的前方阵地,在导弹的最大射程内用多枚导弹攻击航母编队。根据需要,击毁一艘大型舰艇需要2~7枚导弹,齐射数为4~15枚左右,因此研制了装备24枚导弹的潜艇,可进行二次攻击。 
  “奥斯卡”级核潜艇共分为两型,I型艇在1978~1983年内建造2艘;Ⅱ型艇从1983年开始建造,已建成11艘,在建1艘。 
  (2)研制时间表 
  提出“奥斯卡”级核潜艇战术技术任务书1969年 
  “奥斯卡”…I型艇首艇开始建造1978年 
  “奥斯卡”…I型艇首艇服役1980年11月 
  “奥斯卡”…Ⅱ型艇首艇服役1986年12月 
  “奥斯卡”…I型艇第2艘艇退役1997年 
  “奥斯卡”…Ⅱ型艇第12艘服役2001年 
  (3)研制单位 
  该级艇由俄罗斯红宝石设计局设计,北德文斯克造船厂(Severodvinsk)建造。 
  3.使命任务 
  该级艇的主要任务是在靠近俄罗斯的海域攻击敌方航母作战编队,可用多枚导弹同时对目标发动攻击,也可与远程海上轰炸机和水面舰艇协同作战,对航母作战编队实施饱和攻击。初始目标数据由卫星或侦察机提供。 
  该级艇还可以利用远程巡航导弹攻击敌方国土。该级艇也可承担巡逻、侦察、搜集情报、布雷等多种作战任务。 
  4。服役状况 
  该级艇自1978年开始建造,至今已建成“奥斯卡”…I型艇2艘,已于1997年退役;1986年12月…1997年5月建成并服役“奥斯卡”…Ⅱ型艇11艘,7艘在役,在建1艘。 
  (二)总体性能与装备 
  1。基本性能 
  排水量,水面/水下(t):13900/18300 
  主尺度,长×宽×吃水(m):154×18。2×9 
  轴功率MW(hp):73。5MW(100000hp) 
   航速,水面/水下(kn):20/33 
  续航力(nmile):300000 
  下潜深度(m):500 
  艇员编制(名):107 
  动力装置:2座OK…650B型压水堆,功率380兆瓦,2台齿轮传动式汽轮主机组,双轴,双桨,2个7叶固定螺距螺旋桨,9。8万马力。
  导弹发射筒:24具。 
  导弹:SS…N…19巡航导弹,导弹射程 550公里 战斗部威力 750公斤高爆炸药
  鱼雷发射管:4具533mm。2具650mm。 
  鱼雷:53…65型、65…73/65…76型鱼雷。 
  反潜导弹:SS…N…15、SS…N…16反潜导弹。 
  水雷:32枚。 
  声呐:“鲨鱼鳃”型主/被动中低频搜索和攻击用艇壳声呐,“鲨鱼肋”型被动低频舷侧阵声呐,“鼠鸣”型主动高频攻击用艇壳声呐,“金字塔”型被动甚低频拖曳线列阵声呐。 
  导航:惯性导航,卫星导航,无线电六分仪。 
  雷达:“窥探对”型、“窥探片”型对海警戒雷达,I波段;“穿孔盘”型火控雷达;“场灯”、“方环”型侦察雷达。 
  通信:自动无线电通信系统,“活动弹簧”型卫星通信,低频、甚低频拖曳浮标天线,极低频浮力天线。 
  电子对抗:“圆边帽”型、“团砖”型、“棒砖”型电子对抗措施;“克里姆”…2型敌我识别器。 
  指挥和控制:作战控制情报系统。 
  2.总体布置与结构 
  该级艇采用水滴形线型,双壳体结构。采用变直径的圆筒形耐压壳体,中部直径8。5m,两层壳体之间的间距约为4m,所以艇体很宽。艇体首尾非耐压壳体呈圆锥形,具有水滴形首部,尾部是十字形操纵面,指挥台围壳较长约32m。为了容易破冰浮出,指挥台围壳装设了加强板,围壳顶做成圆形加强盖。在围壳内设有漂浮救生舱。首水平舵靠近首部,可以收回艇体中。 
  I型艇内分9个舱室,采用小分舱结构(见图2。2…10)。Ⅱ型艇多设一个舱室,排水量增加了约1600t。 
  3.动力装置 
  该级艇装备了2台VM5型紧凑布置压水堆装置。每台反应堆热功率200MW。两台反应堆沿艇中心线串联布置,可提供轴功率73。5MW(100000hp),堆芯寿命12年以上,可使艇具有300000nmile续航力。该级艇采用两台蒸汽轮机,双轴,两个7叶固定螺距螺旋桨,艇的水下航速达33kn,电力推进航行速度5kn。 
  重要机械设备采用组合式结构,浮筏式整体减振机座,辐射噪声低。 
  4.武器系统 
  该级艇装备24具SS…N…19导弹发射筒,布置在艇前中部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指挥台围壳每侧有6个矩形盖板,长约7m,宽约2m,内装2具导弹发射装置,与垂线成45度斜角布置。 
  SS…N…19反舰导弹(“花岗岩”型)是70年代初开始研制的中远程超音速(1。6Ma)掠海飞行的多用途导弹,是SS…N…12导弹的改进型。该型导弹可从水下发射,射程500km,战斗部为750kgHE炸药或500ktTNT当量核装药。 
  艇上装有4具533mm和2具650mm鱼雷发射管,可发射53型鱼雷,航速45kn,航程20km,潜深300m;65型鱼雷,航速60kn,航程40km,潜深1000m;SS…N…15反潜导弹,射程50km,战斗部为200kt当量核深弹;SS…N…16反潜导弹,射程120km,战斗部为40型主/被动声自导鱼雷。自卫武器装载量28枚。 
  5.电子设备 
  该级艇的声呐系统有“鲨鱼鳃”型主/被动中、低频搜索和攻击用声呐,“鼠鸣”型主动高频攻击用声呐,“鲨鱼肋”型被动低频舷侧阵声呐,“金字塔”型被动甚低频拖曳线列阵声呐,用于被动搜索远程警戒。 
  导航系统有惯性导航、卫星导航、无线电六分仪等组成的综合导航系统。艇上装有“窥探对”型I波段对海警戒雷达,“场灯”、“方环”型侦察雷达,“穿孔盘”型火控雷达。 
  通信系统有“活动弹簧”型卫星通信设备,低频与甚低频拖曳浮标天线。极低频拖曳浮力天线,浮力电缆长630m,拖曳深度90m。 
  该级艇装备了作战控制情报系统和先进导弹射击指挥仪,具有多种目标攻击程序和抗干扰能力。电子对抗设备有“圆边帽”型、“团砖”型、“棒砖”型电子对抗措施,“克里姆”…2型敌我识别器。 
 

 美国的巡航导弹核潜艇 '本章字数:374 最新更新时间:2009…05…30 19:47:05。0'
 
 西方一直仅仅发展两个类型??攻击潜艇和弹道导弹潜艇。虽然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末建造了大比目鱼号,但服役没有几年就将其改装成了攻击型潜艇。美国巡航导弹潜艇也是在近几年才出现的。美国海军在近几年将数艘俄亥俄级核潜艇改装成巡航导弹潜艇。这些潜艇仍用垂直发射系统作为巡航导弹的发射平台,并装备了22发战斧巡航导弹,其中两发装备核弹头。剩下的两个发射筒则为特种部队装备特殊装备而用。这些发射筒也可以被用作无人飞行器或遥控潜水装置的发射或装载平台。为潜艇增加观导能力。如果这种俄亥俄级潜艇满载154发弹头的战斧巡航导弹,其火力将相当于一个巡航导弹驱逐舰战斗群或者2艘导弹巡洋舰。俄亥俄号在2006年年初已经改装完毕,下水试航。同期密歇根号和佛罗里达号开始进场改装。而佐治亚号也在早些时候开始了改装。预计在2008年前,美国将拥有4艘以上的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潜艇。 
        攻击型核潜艇卷(完整)


 苏联第一代N级攻击核潜艇 '本章字数:268 最新更新时间:2009…05…25 21:21:51。0'
 
 “N”级于1955年开工设计,1958年开始服役,是苏联海军首批核潜艇。共建造13艘。长109。7米、宽9。1米、吃水6。7米,排水量5000吨(水面)/5750吨(水下),动力装置采用1台核反应堆,及2台蒸气涡轮机,2轴,功率3万马力,最大航速30节(水面),最大潜深300米,武器有10具鱼雷发射管(艇首6具使用533鱼雷、艇尾4具,使用406鱼雷)。从这些标准可以看出,它大大致和美国第三代核潜艇水平相当。比美国第一代“鳐鱼”级和第二代“鲣鱼”级要先进得多。1970年4月,一艘“N”级核潜艇于英国海域进行演习时,失事沉没。 
 

 苏联第二代V级(维克托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 '本章字数:962 最新更新时间:2009…05…25 21:24:32。0'
 
  维克托级,简称 V级,是前苏联海军发展的第二代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也是目前俄罗斯海军核动力攻击型潜艇部队的主力,共有47艘在役,分属于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由于不断改进,V级潜艇共有V…Ⅰ、V?Ⅱ和V…Ⅲ三种型号。 
  V…Ⅰ型是维克托级的原型,是专为执行反潜反舰任务而设计的,是前苏联第一艘采用美国“大青花鱼”潜艇水滴形艇型和新型核反应堆的潜艇,并且是前苏联首次在外壳体敷设60毫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