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利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影响。
  早在战前的美国内战时,潜艇作为一种廉价的海岸防御武器就已经投入使用,但是直到19世纪后期的一系列技术进步之后,才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海上武器。在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大力支持下,被称为“德国海军之父”的阿尔弗雷德?提尔皮茨海军上将,将德国海军从一只小型近海护航运输队建设成为一只远洋舰队。
  起初,提尔皮茨对于发展潜艇并无兴趣,他倾向于建设一只大型的水面舰队。直到1914年德国海军才订购了第一艘潜艇??U…1号潜艇。德语名称“Unterseeboote”,意为“水下舟艇”,英文缩写为“U…boat”,这就是“U…潜艇”名称的由来。到1914年8月,德国已经建成了28艘U型潜艇,另有16艘正在建设中,第一批4艘U型潜艇由于艇身太小无法投入实战,最后用做教练艇。剩余24艘作为作战潜艇,也称为“前线潜艇”,编为两个潜艇支队。
  一战期间,潜艇虽然能够执行水下作战任务,但是仍然需要克服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首先,由于水下航速和续航能力有限,使潜艇很难追上攻击目标;其次,仅仅凭一名操作潜望镜的艇员进行搜索和判断,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很难发现目标。相反,当潜艇在水面航行时,大多数艇员都可以加入到侦察行列中,从而扩大了搜索范围。另外,由于潜艇外形轮廓小,在海面上不易暴露。发现目标后,潜艇习惯在水面实施追击和进攻,这是因为能够获得较快的航速,从而使攻击和撤离更加方便机动。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战争早期,对于一些价值不大的目标,潜艇指挥官们一般会寻求在水面使用甲板火炮进行攻击,以节约价格昂贵的鱼雷。
  首次参战
  1914年8月6日凌晨,德国海军第一潜艇支队从黑尔戈兰湾出航执行作战任务,每艘潜艇间隔11公里,成纵队队形向西北方向前进。在最初两天里没有发现一艘敌国船只。8月8日正午,U…15号潜艇发现3艘英国战列舰,于是紧急下潜,并对其中的君主号战列舰发射了一枚鱼雷,但偏离了目标。受到惊吓的3艘战列舰很快消失在大海中。当日傍晚,执行任务的所有U…潜艇都已抵达巡逻区的最北端,但仍无收获,他们决定掉头沿原路返回德国。在返航途中,第一潜艇支队接到命令,在南奥克尼群岛附近海域待命39小时,准备伏击一支路过该海域的英国小型舰队。但是,保持水面航行的做法成为了德国海军U…15号潜艇毁灭的致命错误。8月12日3时40分,英国皇家海军伯明翰号巡洋舰发现了正在水面航行的U…15号潜艇,立即发起了攻击。当时,该潜艇并没有发现自己的危险境地,当醒悟过来时已来不及躲避,伯明翰号直接撞击U…15号潜艇的艇身中部,使其断为两段,残骸在海面上漂了片刻即沉入海底,全体艇员无一生还。半小时之后,U…18号潜艇发现了另外一艘英国巡洋舰,但还未采取行动,该舰已经消失在暴风雨中。8月12日下午,第一潜艇支队在毫无收获的情况下回到母港。这次巡逻中,除了U…15号潜艇被撞毁外,还损失了另外一艘潜艇??U…13号,该艇于8月12日上午意外失踪。
  首次胜利
  1914年8月15日,也就是第一潜艇支队首次参战回到母港后的第三天,U…21号潜艇与英国皇家海军“探险者”号轻巡洋舰在斯塔布角遭遇。当时海面上风高浪急,天气恶劣,U…21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准确击中了“探险者”号巡洋舰的弹药舱,该舰发生剧烈爆炸,随即沉入海底。
  U…9号潜艇。
  U…9号潜艇。
  两星期之后的9月22日,U…9号潜艇在北海以南英吉利海峡以东处的海域获得了首场大捷。
  当时,U…9潜艇在“宽十四(?)”海域进行巡逻(荷兰以西外海,多格滩以南的浅水域)。凑巧的是阿布基尔号,霍格号,克雷西号; 以及尤瑞阿勒斯号(HMS Euryalus)与其他驱逐舰也在该海域进行阻止德国船只进入英吉利海峡的巡逻任务。由于恶劣的海象与燃煤量不足的问题,因此英国皇家海军大臣温斯顿? 邱吉尔于9月17日命令三艘战舰以及另外一艘战舰撤回母港哈瑞芝(Harwich)。
  17号当日; 恶劣海象迫使小吨位的驱逐舰群先行撤离舰队;三天后尤瑞阿勒斯号的燃煤量见底; 也先行撤回。22日天候逐渐缓和; 然而能见度依旧有限。此时三艘巡洋舰仍然正在进行巡逻任务。清晨6点; 三艘巡洋舰以时速10节(约每小时19公里)的速度航行,有限的能见度妨碍了巡洋舰上?望的水兵; 但是不足以阻碍U…9舰观测到他们的行踪。
  U…9舰在发现目标后于是快速下潜,在监视中不断接近目标并且经过确认后,确定是英国皇家海军的3艘装甲巡洋舰。由于三艘战舰并未机警地采用“之”航以确保不会遭到跟踪与袭击,所以大约50分钟后,U…9潜艇就进入了最佳攻击位置。舰长奥图?魏迪赓发射了第一枚鱼雷,精准地准确击中了“阿布基尔”号巡洋舰,该舰的龙骨立刻遭到击中并向左舷倾斜,舰员纷纷落水,并且在廿分钟内沉没,527人罹难。
  此时“克雷西”号和“霍格”号发现灾难后误判以为阿布基尔号是碰撞到漂浮的水雷,并且马上赶来救援,而忽视了自身面临的危险。U…9号的艇员再次填装鱼雷,并向右掉转航向,用艇艏的鱼雷发射管对准了正在进行救援落水者的“霍格”号,在350米处向霍格号发射了两枚致命的鱼雷。
  5分钟内,“阿布基尔”号和“霍格”号相继沉入海底。“克雷西”号舰长约翰?卓蒙(John Drummond)才意识到舰队早已落入潜艇的攻击圈内,于是下令撤退脱离现场。U…9号潜艇将所携行的最后一枚鱼雷装入艇艏的2号鱼雷管,并掉转艇身,用艇艉的两具鱼雷管瞄准“克雷西”号,在大约1000米的距离朝目标发射出两枚鱼雷。尽管“克雷西”号发现了来袭的鱼雷,但在一阵躲闪之后,还是被其中一枚击中。由于不能确定一枚鱼雷能否将敌舰击沉,U…9号潜艇快速掉转艇身,将最后一枚位于艇艏的鱼雷射出,并再次击中“克雷西”号。“克雷西”号随即向右翻转,逐渐沉入海底。在用完所有六枚鱼雷之后,U…9号潜艇即向北航行,15分钟后浮出水面。这场战斗中,英国损失了三艘排水量12192吨的装甲巡洋舰,阵亡60名军官和1;459名水兵。
  在一战中的表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根据国际法的相关规定,德国U… 潜艇在执行任务前,首先需要准确识别拟攻击目标,这就要求潜艇必须浮出水面,派遣艇员登上目标船只进行检查,从而确认对方是否属于合法的攻击目标。只有完全确认目标属于可攻击对象后,U…潜艇才可以将其击沉。在击沉目标之前,必须确保给予对方全体船员逃生的机会,必要时还应当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是,在U… 潜艇履行上述规则时,其自身的隐蔽性、突然性等战术优势就几乎完全丧失,所以U…潜艇在一战前期一直战绩平平。亚历山大?达夫(Alexander Duff)海军少将强调,在这种极富理性和人性的规则约束下,德国U…潜艇对协约国民用船只“将会秋毫无犯”。但是,德国海军部很快便否定了他的见解,颁布了一项新的法案,要求U…潜艇不必顾忌《捕获法案》的约束,采取更具有进攻性的战术对付所有的(无论是协约国还是中立国的)商船,一经发现全部击沉。根据这一新的法案,为了防止目标的逃脱,U…潜艇可以在潜航状态下发起攻击,从而大大提高了杀伤效果。德国政府高层中也有人反对该项法案,包括首相贝特曼?霍尔维格(Bethmann Hollweg)、海军参谋长冯?波尔(Von Pohl)海军上将,他们担心这种做法将会激怒中立国,特别是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艇作为新生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潜艇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国共拥有九百余艘潜艇,其中美国111艘,苏联218艘,英国212艘,法国77艘,义大利115艘,日本62艘,德国57艘。这些潜艇无论在吨位、航速、航程、潜深上,还是在武器装备、水声设备、电子设备以及动力装置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整个二战期间,各国共建造了1600多艘潜艇。这些潜艇取得了击沉各种运输船5000余艘、 2000余万吨、击沉击伤各型军舰381艘的辉煌战果。德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败国,但它的潜艇作战成就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对潜艇的威力认识最深,对潜艇的作战理论也研究最透,所以在二战的大西洋战场上,德国潜艇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凶恶的U艇和著名的“狼群”都在潜艇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战潜艇战:U…潜艇现身
  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得建造潜艇,不得发动无限制潜艇战。但德国一方面在国内秘密研究潜艇,一方面又先后向国外订购了8艘潜艇。1935年3月16日,德国公然撕毁了《凡尔赛和约》;仅仅三个月之后,德国战后制造的第一艘潜艇??U1号艇便于6月15日下水。到这年9月,德国共建造了9艘潜艇,并成立了一支潜艇部队-“魏迪赓”潜艇队,其指挥官便是大名鼎鼎的邓尼茨。到1935年底,德国潜艇部队已经拥有了 24艘潜艇,其中10艘是UⅡ型。U艇为耐压艇壳构造,艇身为细长的钢铁制造的圆筒,设有防水设施。耐压艇壳外侧设有巴拉斯特槽,下方有海水活门。将空气充到槽中,潜艇的浮力加大,潜艇就会上浮。如果打开海水活门及空气活门,海水就会进入槽中,空气被挤出,潜艇就可下潜。设在艇体外侧的燃料库构造巧妙,既不会因为燃料被消耗而出现空隙产生不必要的浮力,也不会在潜航时因压力过大而塌毁。U艇采用两种推进装置。两台柴油机在水上高速航行时使用,水下则使用由二次电池带动的电动机。二次电池重达数吨,充电时间为3小时,它可以使潜艇在水中达到8节的航速。如果采用巡航速度,U艇可连续潜航24小时,航程100 千米。该型艇共有5具鱼雷发射管,艇艏4具,艇艉1具,可载鱼雷12-14枚。其水下操纵性能良好,潜航速度为每小时16节,可在20秒内迅速潜入水中,它的续航力为11500千米,改进后可达到16100千米。

 战败后对U…潜艇的处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U…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共建造潜艇1131艘,加上战前造的57艘,共1188艘。这些潜艇击沉了3500艘舰船,造成45000人死亡。到战争结束时,德国共有781艘潜艇被盟军击沉。 

 战后的U…潜艇
  
  U 31 (Type 212)
  德国海军2005年开始服役的潜艇,是全世界第一种进入服役,使用燃料电池的柴电动力设计。212型潜艇配备6具鱼雷发射管,携带12枚鱼雷,同时可以发射由IRIS…T改良的短程对空飞弹,未来并且考虑加上发射巡弋飞弹的能力。
  潜艇的主要结构与内部设施由无磁性材料打造,可以增强在海下作业时的隐避能力。采用燃料电池可以长时间在水面下,不需要浮出水面充电,目前厂商宣称最多能够连续潜航三星期。最高时速22节。
  同样使用燃料电池设计的俄罗斯制Lada级潜艇,在2008年方正式服役。

全部U…boat的编号
  以下为全部U…boat的编号: 
  U…1 U…2 U…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