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中华之咸丰大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月二十七日,湖北武昌巡抚重衙门。新任的湖广总督向荣收到了八百里加急从北京发来的皇帝圣旨。向荣招集了两湖大小官员将领在巡抚衙门里开始商讨对策。

    “各位,皇上已经发下旨调动兵马。皇上的意思是,发贼武昌败走(其实是战略撤退)之后定会顺江而下攻取江南重镇南京。不知道各位对此有何对策。”向荣摇动着有些肥胖的身子在大堂上四下的转悠着,所半年的争战,奔走看来并没有让这们发福的满清总督大人有瘦下来的作用。他在昨天收到了皇上发下来的调令圣旨,命他整训两湖军务,扼守长江水道并配合之前刚刚到达江南的钦差大臣英桂防守江南要地,组建江南大营。虽然对皇上如此“英明神武,未卜先知”非常怀疑,但作为一个忠实的满人,向荣对皇上的命令向来是不折不扣的执行的。

    “大人,依下官看,这发贼如今兵精粮足,聚众数十万顺流而下。气势不可同日而语啊。南京虽为重镇,且城高墙厚,粮草充足,但毕竟兵少将寡,恐怕皇上所言非虚啊!”第一个发话的是湖南智囊,陆路提督左宗棠。在此前救援武昌之战中,也就是只有他与冯子材略有斩获,其余各路人马匀是摆摆样子,根本没心思跟太平军作战。这让满腔报国之志的左大人心里非常不高兴。要不是看在向荣一心剿匪的份上,他恐怕也懒得说话。

    “大人,属于也以为左大人说的不错。我等当速做决断啊。”冯子材粗诳的声音也随之附合道。这几日来他和左宗棠两人合作,可谓是惺惺相惜。向荣听了也点了点头,用手捏着下巴上的胡须,在堂上转了一圈。他对左宗棠也是十分欣赏的,而且他不像其他的满人一样有着满汉之分的陋习。

    “嗯,那张大人,你们认为如何?”向荣把眼光投像了一旁的湖北巡抚张亮基以及湖北的大小官员们。毕竟人家是主,左宗棠他们是客军嘛,当然要听听人家的意见。

    湖北各官员们刚刚经过一场大劫,有些还没从惊魂未定回过神来,哪能拿得出什么主意来。大家伙凑一起,叽叽呱呱地商量了一顿,其实那也不是过摆摆样子,之后大家一致回答了一声:“一切听凭总督大人吩咐!”向荣一听心里火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的,这都些什么人啊,没一点主见。自己是总督不假,可也不是万能的不是。想想还是自己带来的两员大将是人才,于是也不敢那些唯唯若若的湖北官员了,拿出一份皇榜来,那可是皇帝的调令啊,这时候向荣才知道皇上是多么英明了,把一切都分配好了,哪像这些没用的东西,临事屁都没一个。

    “从将听令!”向荣咳了一下,让还在一旁还在装样子商量的众人安静下来。众人一看是皇榜,急忙下跪接旨。向荣才清清喉咙继续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发贼劫掠湖北,恐贼势大各地不可与之争峰。贼性贪,必不久占武昌,而顺江而下,意欲再掠江南富裕之地金陵。朕心甚忧,故命钦差大臣英桂,集江南数省之兵,把守各地重镇,以防贼再乱江南,另朕命云贵总督领兵守荆、襄之地,不可有失。命湖广总督总领两湖军务,整训八旗绿营,并助钦差英桂建立江南大营,并分一部人马尾随发贼。另湖南陆路提督左宗棠,击贼有功封湖南巡抚,迁湖南巡抚为湖北巡抚,张亮基守土不利官降三级。向荣挥下参将冯子材勇猛善战,升总兵”

    堂下一片哗然,纷纷论议着,下面向荣再说的什么是什么都没有再听了。特别是湖北巡抚张亮基,整个人都愣在那里,皇帝一下就将他打下三级,从堂堂封疆大吏变成了小小一个地方道台。不过向荣倒是没觉得怎么样,只觉得皇上的安排可谓天衣无缝。皇上不但建了江南大营,封住了发贼南边的路还命两江总督陆建瀛率兵进驻进驻扬州等地封住了发贼北上之路。那南京虽大却出路狭小,皇上这一安排不是将这群贼人都困在了南京了吗?高,实在是高。皇上不愧是皇上啊。向荣念完圣旨,也不管堂下议论之声,自己先在心里对远在北京的咸丰皇帝拍了一大把马屁。

    旨意宣完,各人该干麻干麻去。向荣看着那些狗屁都不会放的大小官员就有气,这大清的江山就是毁在这群人的手里的。不过他对其他两个手下却是很客气,这次救援湖北,有左宗棠和冯子材,皇上又小小的夸了他一番,让向荣面上又增了不少荣光。这次皇上让他整训两湖军务,这对向荣来说可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不为别的,他虽是武将出身,可他充其量也就是个丘八,平时打仗的时候还能咋呼两下子,这谈到整军,备军,向荣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季高老弟,南干老弟,两位大功,为兄在这里可是恭喜两位了。呵呵。”赶走了湖北的一众大小官员,向荣留下了左宗棠和爱将冯子材。一来是要恭喜他们高升,二来是想向左宗棠这员智将讨一个整军的方法。于是向荣便对着两人又拱手,又作揖的赞贺起来。

    “大人过奖了,下官(属下)不过尽本分而已,功劳之在,哪比得过大人?”左宗棠与冯子材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但在场面上还是要当着上司的面拍拍马屁的。

    果然向荣听了,脸上笑意顿起,觉得果然是自己领导有方。不自觉得的又摸了一下胡子,昂首道:“两们老弟不用自谦,皇上何其英明,自然是不会看错人的。不过这皇上让本督整训两湖军务,不知两位有何见解?”得意归得意,不懂的事情还是要请教的。孔圣人还有不懂的事情呢,何况他一个丘八。

    “呃,这个,”回话的是左宗棠,冯子材比向荣还丘八,基本上一文不识。左宗棠是有些想法的,特别是经过这一次战役,更觉得现在的大清官兵已经不行了,是要好好整训一下了,只是不知向荣心里打得是什么主意,不由看了一眼仍一脸得色的总督大人,才慢慢道,“大人,这在清官兵的品行,下官不说想必大人也知道一二了吧?”

    向荣听了,自然知道左宗棠心想的意思。这大清的官兵们是个什么样,带兵带老了的向荣哪里不知道这些。打仗不行,欺负乡里倒是一等一的好手。军纪败坏,连强盗都不如。看看外面的情况就知道了,发贼把个武昌闹得就够乱的了,现在这些兵痞子们再来一下,整个市面上现在比太平军在的时候更乱了。这哪像是官兵来平乱的啊,整个一强盗趁火打劫来了。

    “那,依老弟之意,本督该当如何。”向荣收起得意之色,正色小声地向左宗棠问道。

    “大人可整招集两湖之将领,精选精锐之师,彻查将领吃空饷,刻克军饷之陋,补充缺员;第二,大人当要不居一格,唯材是用,将那些混吃的将领全部撤换掉;第三,大人当速速整顿军队风纪,不可再出现像如今之现像了;第四,大人,下官听闻皇上在北京编练新军,仿洋之制,大人可不也向皇上进言,要求仿洋人纺练一支新军?”左宗棠看了看向荣的神气确定向荣不是做做样子,才将心中所想一一道出来。

    “好,季高兄如是大才,本督这就写折子给皇上。这两湖军务就交给季高与南干老弟了。”向荣也觉得左宗棠说的有理,特别是最后那仿洋人建新军的一项,让向荣心里一亮。这洋鬼子的军队,向荣是见过的,那素质,那装备别说自己的广西兵了,怕是整个大清也找不到一支像这样的军队出来。向荣当即便叫好拍板。

    “下官(属下)定当尽心为大人办事,为皇上分忧。”两位向荣的大将同声躬身回道。

    且不说,各地官府因太平军攻克了武昌坚城,顺江而下大惊失色。但看自咸丰下旨各地后,地方兵马调频繁,两江总督接到圣旨后连夜便调动人马,分兵把守在两江各各重镇。新任的河南巡抚崎善也被一纸圣旨调了出来,担任了江北大营的统帅(江北大营在项桂的指挥下早已建成)。各地乱纷纷,生怕一不注意就被太平军打到北京,危协社稷。

    而咸丰却没有太在意这些,八月分,武卫军已练出个样子来了。而一群客人的到来,不得不让咸丰提早结束军营生活,回到皇宫去,安排今后的事情了。

    咸丰二年八月季,德国公使,从德国带来了好消息。咸丰大喜之下,便丢下基本成形的武卫军,急急匆匆的回宫了。他走之前还不忘交待阿赤赫选出一些表现出众的士兵,带去丰台大营,着手整编丰台旧军。

    八月对大清各军的官军来说是一个不好的月分,而对咸丰来说却是看到希望临近的暖温。经过近三个月的等待,咸丰终于等了来德国人的帮助,以及第一批物资。这些的到来,大大加快了咸丰强军,强国的计划。

    工作有些忙了,上夜班呢,白天有些起不来,少更了一章,请大家原谅哦,呵。。。
第二十八章 柏林的决定
    左宗棠与冯子材领了向荣的命令便各自分头去了。左宗棠回到湖南,数月之间,他从小小一介幕僚徙然之间变了掌握一省的封疆大吏。他心里激动,人生的理想近在眼前。他似乎看到离世的徐中堂在天上看着他满意的微笑。他不想再等了,湖南的军正等着他去整理,大清的江山在等着他去奋斗。而湖北的军务向荣交给了手下爱将冯子材,这位年近四十的中年汉子,终于也迎来了他人生之中的高峰。他向向荣拍着胸脯揽下了这个活计,大有老将出马一个顶两的气迫。

    咸丰皇帝在八月中旬结束了二个多月的军营生活,提前回到了紫禁城。在那里有他等待已久的来自西方的客人。在急急忙忙回到宫中之后,咸丰强忍下去见慈安的冲动,直接去了御书房里,传旨命令传进客人来。

    马可夫。凯恩公使先生,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带领着另一位同伴走进了那如同一坐城池的宫殿,大清国的心脏之地——紫禁城里。公使先生这一次回到欧洲,可谓是经历了一翻人生的大转折。现在的他不再是一名毫无名气的政府外交官了,而是由皇帝陛下卿封的驻华商务总办兼驻华大使总顾问,另外更是加封他爵士的封号,是的,从这一刻起出生于农民家庭的马可夫。凯恩先生成为了帝国的贵族阶级。凯恩先生清楚地记得那次在柏林皇宫里,那场激动心的大争论,而争论的交点就是他带回来的消息。在那个对血统无比看重的国家里,像马可夫这样的出生于农民家庭的小官员是没有机会进入皇宫中议事,可是他带回来的消息却让内阁与皇帝陛下不得不慎重考虑了。

    时间可以回到咸丰二年的五月,自从与大清国的皇帝一席谈话之后,马可夫就深深觉得自己的命运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迫不及待的公使先生,在回到天津的第二天就上了一条从天津出发往英国的商船。他要将大清国皇帝想与德国全面合作的消息带回去,更要说服帝国皇帝陛下接受此次合作,抓住巨大的亚洲市场。

    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与陆上的奔波,公使先生终于1852年的七月初回到了德国,马不停蹄的他又坐火车赶往柏林,将消息传给了外交部,之后整个帝国内阁都被这一消息打动了,被其中巨大的利益打动了,聪明而严谨的德国人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商业利益更多的是战略利益。外交部第二天便将马可夫的消息上程了首相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