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刚赵祯盘算了,与其让王家搞试点,不如全面推开,各个牧监一起动手,区区几匹种马,大宋还是能弄到的。方法对了,岂不是比王家独自做要快得多!大宋实在是太缺马了!
  赵祯心热得像是火炭,可夏悚却忧心忡忡。
  他斟酌了半天,才缓缓道:“陛下,这上面所说的养马之法,并没有得到验证,难辨真假。倘若骤然推行,各地征用马匹,消耗草料,圈占草场……全都是扰民之举,倘若不能成功,岂不是有损陛下的仁德?再说了,上面还说要给马匹登记造册,仔细钻研记录。如此作为,要花费多少功夫,浪费多少人力?老臣以为万万不可推行!”
  赵祯满脑子弄出战马,好一雪前耻,哪知道被夏悚泼了一盆冷水。枢密使,军方的第一人,他不同意,赵祯还真没法推行马政。
  而且夏悚的担忧未必没有道理,只是赵祯也看得出来,夏悚实在是老迈胆怯,因循守旧,什么事情也不敢做……
  “夏卿,莫非要让朝廷一直被战马所累吗?”
  夏悚听得出来赵祯的愤怒,可是他真的不能再逢迎皇帝了。
  “老臣以为王家既然愿意承担养马之责任,不如就让他们放手去做,左右不过三五年的时间,倘若真的有效,再推行天下不迟。”
  夏悚说完,低垂着脑袋,默不作声,赵祯沉吟许久,看了看扎子,又望了望天棚,最后才无奈说道:“朕身为天子,总不能白白用王家吧!赐给王家荒山一百顷,钱三千贯,母马五十匹,每隔两个月,向朕上奏一次养马的情况,朕倒要看看,我大宋究竟能不能养出好马!”
  没有立刻推行天下,夏悚就已经达到目的了,至于一些赏赐,堂堂大宋宰相,还真没放在眼里。
  “老臣遵旨,这就去办。”
  ……
  “哈哈哈,陛下啊陛下,我都忍不住要赞美你了!”
  王宁安得到了消息之后,高兴得又蹦又跳。王洛湘瞪圆了眼睛,记忆中除了第一次卖给韩蛤蟆故事,换了一贯钱之外,哥哥就没有这么失态过,这是多大的好事啊?
  “大,简直比天都大!”
  王宁安笑道:“陛下让我们每两个月,上奏一次养马的状况,爹,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王良璟脑袋有点方,摇了摇头。
  “是奏事之权,是直接上达天听啊!以后我们上扎子,不用经过包黑子了,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和皇帝有了联系,我们就通了天,试问沧州,乃至整个河北东路,谁敢小觑我们!”
  王宁安狠狠啐了一口,得意道:“官不在大小,上面看重你,哪怕是个芝麻官,一样能掀起滔天大浪。上面不在乎你,哪怕是宰辅重臣,也是随随便便就卷铺盖回家!咱们这一次可赚大了!”
  王宁安建议老爹上扎子,发誓替皇帝养马,其实只想拉来赵祯的大旗,防止包黑子觊觎自己的宝马。
  哪知道他低估了皇帝对战马的渴望,竟然一下子混到了上书的权力。
  虽然说是汇报马场的事情,可往里面塞一些其他东西,别人又如何能发现?搞不好王家都能混成皇帝在沧州的眼线,专门打小报告的那种!
  以赵宋皇帝胆小心虚的德行,这种事情是干得出来的。王宁安倒不是想学曹雪芹的老祖宗,靠着告黑状过日子,关键是和大老板有了定期沟通的渠道,办几件漂亮的事情,在赵祯的心里挂了号,距离重兴王家,也就不远了。
  王良璟倒是没有儿子那么多心眼,他只是有些发愁。
  “宁安,陛下让两个月上书一次,一年就要六次,咱们总不能每次都一样吧?陛下天恩,咱们不能糊弄事,要拿出真东西!”
  这一次王宁安不抬杠了,他能看得出来,赵祯对战马的执念绝对是惊人的。
  想要得到大老板的青睐,就要投其所好,替大老板解决心头之患!
  “爹,咱们明天就去野狼谷,先把周围的地都拿到手。”


第54章 一家亡一家兴
  赵祯一口气赏赐王家三千贯,还有五十匹母马,哪怕是在边疆屡立战功的大将也未必得到这么多,皇帝的慷慨只是赐给他的宰相和文臣,哪怕是最清廉的包大人,也能过上舒舒服服的日子。
  王宁安根本不在乎这三千贯的收入,他甚至觉得远远不够弥补损失。
  前些日子,他把《三国演义》献上去之后,就找到了公孙策,他想请求公孙策帮忙联络,建立一个书坊,印刷《三国演义》,他估算过,大宋识字的人超过千万,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人买书,也是十万本,一本只赚一贯,也是十万贯!
  扣除成本,他至少能拿到五万贯,马场的前期投入足够了。
  可是当他询问公孙策的时候,那位公孙先生捧腹大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看王宁安的眼神跟看白痴一样!
  “难道大宋不保护版权吗?印书不赚钱吗?”王宁安咆哮道。
  公孙策擦了擦眼泪,手舞足蹈,告诉王宁安:“印书当然赚钱!可是《三国演义》陛下已经御批了,你想拿着皇帝的字去赚钱?你有这个胆子吗?不怕那些言官用口水淹死你?告诉你啊,包大人在京城的时候,可是敢抓着陛下袖子,喷陛下一脸吐沫的!”
  公孙策十分开心,他第一次看到了王宁安窘态,乐颠颠去告诉包黑子。王二郎什么都算到了,唯独没有算到,御批之后,《三国演义》就不同了,需要由大内的书局专门印刷,务必一个字不能错,必须精细无比。
  是不是说,印刷之后,就不能赚钱了呢?
  也不是,各个书坊还是会出售,只不过缴纳的税款要落到礼部的名下,批注的皇帝陛下拿不到稿费,作者王二郎,自然也拿不到稿费!
  暂时失去了一大财源,王宁安十分愤怒,尽管他很清楚,随着《三国演义》大卖,他的名气一定扶摇直上,再说他肚子里还有一大堆的书,日后能赚更多的钱。
  但是救急不救穷,眼下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仅仅靠着赵祯的赏赐,是维持不了多久的。
  他和老爹去了一趟野狼谷,仔细考察了周围的情况,山谷易守难攻,十分隐蔽,可以作为马场。
  谷外有溪流,有草场,最难得地势起伏,可以锻炼马匹的奔跑能力,虽然没法和河套辽东等地相比,但也算是不错的地方。
  赵祯赏赐了一百顷荒山,王良璟觉得还是太少了,根本不够马群奔跑的,他又购买了三百顷,价格不算贵,一亩田只要一百文,三百顷算起来,正好三千贯,赏赐一下子就没了!
  王良璟傻眼了,只好找到公孙策,商量了好半天,总算答应只收一半的价钱,也就是一千五百贯,至于剩下的一半,在一年之内还清,公孙策大方地表示可以不要利息!
  “魂淡!”
  出了衙门,王宁安跳着脚大骂,老子替大宋养马,你们送我三百顷五百顷能怎么样?真是抠门透了!
  不管王宁安怎么抱怨,包黑子和公孙策是不会在乎的,他们一直都很忙。
  包拯把崔家的家产变卖,金银宝贝直接解送京城,早已入不敷出的太仓难得来了笔意外之财。
  大臣们的过年赏赐都比平时多了一成,连带着禁军士兵也多了500文。
  吃人家嘴短,哪怕和包黑子不睦的大臣也不说他什么,甚至有人保举包拯接瀛洲知府,官升一级。
  赵祯也很欣赏包拯,只是沧州的乱局还要收拾,暂时被压下来,不过想来很快包黑子就要挪动屁股,换一个新职位了。
  在离去之前,包大人是不会给继任者留下麻烦的。
  他抓紧时间处置崔家一案,崔钰、崔钟两兄弟勾结辽国,大肆走私,囤积人马,图谋不轨,被判了斩立决。
  抢在过年之前,人头落地。
  通判杨雄因为崔家牵连,被罢黜官职,责打八十,发配海南充军。这时候的海南可不是后世的度假胜地,而是真正的蛮荒之地,烟瘴之乡,杨雄岁数也不小了,只怕这辈子都没法回来了,只能客死异乡。
  其余崔家和杨家的人,也没有什么客气,或是充军,或是卖入青楼,或是被贬为奴。总而言之,是从天堂落到了地狱。
  ……
  崔家落到今天,王宁安也算是半个罪魁祸首,不过他却没有什么负罪感。毕竟各个时代的法则不同,崔钰罪行累累,祸及家人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最重要的还是赚钱大业!
  王家眼下有了几个来钱路子,首先就是海丰酒楼,经过王宁安的培训,向好已经能熟练掌握炒菜,小毛子几个也突飞猛进,沧州地处边疆,民风剽悍,不像京城满是达官显贵,菜肴务求实惠量足。
  红烧肉,酱大骨、炖羊肉,是海丰酒楼三大主打菜肴,不光城中的百姓,就连厢军的军头,牢城营的营头也会经常光顾,生意很不错。
  每个月大约能赚200贯左右。
  至于起家的面条生意,已经从海丰酒楼剥离出来,专门在酒楼对面成立了一家平价面馆,三间门脸,两间摆放着桌子,供食客吃面。另外一间出售半成品,百姓可以买加工好的面条,还有羊油酱包,蔬菜可供选择。
  面馆针对平民百姓,还有乡下的农民,吃面的人很多,赚的钱很少,每月只有区区十几贯钱。
  向好甚至建议把面馆关了。
  不过王宁安拒绝了。面馆赚多少是次要的,关键是面馆每天要采购十几石白面,还要请二十个送面的伙计,能解决村民粮食外销还要年轻人就业的问题。
  哪怕是赔钱,王宁安也要撑下去的。
  更何况有了平价面馆,才有海丰酒楼的名声,二者相辅相成,人要是忘了本,只想着赚钱,离着倒霉也就不远了。
  扣除这两块,就是猪肉和豆油生意,眼下土塔村几乎家家养猪,最少也有十头,按照王宁安估计,再有半年,土塔村的肥猪陆续出栏,每个月能增加300贯收入。
  炒菜流行起来,豆油卖得越来越好,而且豆油能够长途贩运,邻近州县的商人都过来购买。看样子会比猪肉还要好赚,每月500贯是最好的。
  算来算去,几样加起来,一个月有上千贯。
  看起来不少,可是架不住花销大啊。
  眼下王良璟建立的弓箭社已经有了一百多人,特别是知道王家得到御笔之后,十里八乡的年轻汉子都涌来了,如果不是王良璟定下严格标准,人数都会超过三百。
  可即便只是一百多人,还不用给军饷,但是大家伙一起训练,供一顿饭是应该的吧!练功的汉子都能吃,一个人顶两三个。幸好王家养了猪,猪头、猪爪、猪下水,就能满足一个个庞大的胃口,换成别人非被吃穷了不可。
  人还好说,最要命的是那些马匹。
  赵祯赐了五十匹,从崔钟手里弄到三十几匹,加上六匹宝贝的北地马,一匹马每天的草料顶得上三个人。
  而且北地马要喂精饲料,干草、豆饼、骨粉、蔬菜……为了增强繁育的能力,一顿还要给二十个生鸡蛋!
  等以后产下小马,那花费就更是天文数字!
  必须要多赚钱了!王宁安暗暗告诫自己,他突然想起,外公还留下一个茶馆没有收回了呢!
  “湘儿,宁泽,哥哥带你们听书去!”
  王宁安招呼着两个小家伙,一起向茶馆杀去……


第55章 茶馆发威
  短短几个月的功夫,王家也算是脱胎换骨。
  王洛湘虽然是个女娃娃,也要跟着白氏学习女红认字,至于王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