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金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众人渐渐安静下来,夏本煜清了清喉咙:“诸公姑且听某一言。”

厅堂上登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齐齐看着夏本煜。

夏本煜道:“土匪就如虎狼一般,要指望他们讲信用,无异于与虎谋皮。”这话并不出于众人意料之外,只是有人不愿意相信。因为一旦相信,就意味着失去了希望。对绝望的恐惧让他们更愿意欺骗自己:盗亦有道。

“然则,我们若是能举着刀枪剑戟过去。便是虎狼也得退避。”夏本煜继续道:“以夏某亲身经历而言,多亏了辽海行大义援手,又有都司大军出面威慑,这才侥幸得归。若是二者缺一。恐怕夏某也无法与诸公相见了。”

众人只觉得这话真说到心坎里去了。天下的道理无非阴阳相济,软硬兼施。钱财和大棒,少了哪个都不行啊!钱财是现成的,大棒则不是人人都有。虽然大明对家丁的管制不强,但是也不可能拉着几十上百人跑辽东找人打架去。卫所军都未必有这个本事,遑论老百姓呢。

“梅逸公说得有理!”众人纷纷附和。也不忘吐苦水:“咱们世代都生在江南,与那些辽东军户如何攀上关系?就怕那些军头敲骨吸髓,与土匪沆瀣一气,如何是好?”

夏本煜略一沉吟,本来有些话是不想说的,但话赶话说到这个程度,就算不说别人也会想到。他道:“辽海行既然能够在辽东立稳足根,可见与那些军头是有关系的。”军头不为文官所喜,自然也不为商贾所喜。汉语就是如此博大精深:与文官关系好,那叫君子之交;与宦官关系好,那叫狼狈一伙;与武将关系好,那叫勾搭成奸。

以众人的智商并不缺这点推导能力,只是要夏本煜明明白白说出来才好。几个家中着急的,顺势就跪了下去:“我等实在是不识辽海行的门路,还请梅逸公居中引路,必有重谢!”

夏本煜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分量,觉得有些为难。他皱眉道:“并非夏某人拿捏诸公,实在是夏某也有些忐忑。此事说来话长,缘起却在很早之前。那与妻弟谢君在码头上遇到了个小乞丐……”说着他将自己如何资助了那个小乞丐回乡,又如何在辽东遇到辽海行掌柜顾君的询问,两相印合,蒙人厚待。

这故事说起来颇有些市井传奇的味道,又像是专门劝人行善的功德典故,简直真得有些假了。夏本煜说完,缓了口气,道:“便是如此机缘。当日几两碎银,竟换来今日一条性命,真真叫人感慨。诸公,人家以涌泉报我点滴,叫夏某如何还好意思去求人?”

众人沉默无语。这种情形之下,确实是夏本煜欠人家辽海行的人情。人情债历来最难算,尤其辽海行这等庞然大物它与云中集团的关系,商界中人多少还是有所耳闻的。

“松江人门槛实在太高,奈何奈何。”有人叹道。

推荐票,月票入口!

四零七救场

。而且比“朝奉”多些文气,听着也好听。

“我家徐总说了:”邢明凡清了清喉咙,“梅逸公与我云间有……故……”徐元佐的原话是“有恩”,不过邢明凡觉得自己还配不上让整个集团给他“偿还人情”。佐哥儿这么说可以算是滴水之恩报以涌泉,自己要是这么说就有些厚颜无耻了。

“云间上下感怀颇深,愿意不取利息贷给梅逸公最高额五万两的款子。”邢明凡转向夏本煜,微笑道:“梅逸公,这五万两可以分批贷用。也可以全款贷出,无须抵押,看您方便。”

夏本煜差点眼泪都掉下来:“这份大恩,叫夏某如何承受得起?”

民间借贷的利息在三分就算是很仁义了。如果不用房产地产人口抵押,那就说明人家已经做好了白送的准备。夏本煜一家一当全都加起来也不可能值五万两,就算卖身都值不回来,显然徐元佐是在大派人情。

那些前来落井下石的人,各个心凉:人家这是抱上金大腿了呀!

“五万两,呵呵。真是买得夏公肝脑涂地了。”有人冷嘲道。

“也不知是真是假?”又有人接口道。

这话引起了旁人的疑心,纷纷暗道:是了,就算松江人有钱,也不可能白白扔五万两出来!何况只是救助了一个小伙计,难道这小伙计是徐元佐的私生子?

若不是徐元佐与邢明凡的年纪靠得太近,还真不免叫人这般怀疑。饶是如此,还有许多闲汉揣测邢明凡其实是徐元佐父亲徐贺的私生子……

“真假无须多言。”邢明凡跟着徐元佐走过一大圈,天天受徐元佐的熏陶,神情举止之中不自觉地就会模仿出来。他顿了顿又道:“真金白银可不会骗人。”

众人一听也是这个道理,缄口不语。

唯独那些还不肯死心的,阴阳怪气道:“现在可还没人见到银子。”

邢明凡瞪了过去:“谁说没有?在下此来带了五千两头款,怕是梅逸公有急用。”说罢他掏出一份大红礼单给夏本煜,凑过去低声道:“在下自作主张为公支领了五千两,还请见谅。”

夏本煜双手颤抖地接过这份厚礼,哽咽无语。

邢明凡扬声道:“银子就在堂下,梅逸公随时可以命人抬上来。”

夏本煜正缺银子压制人心,当即命人将银子抬了上来。

三口樟木大箱打开,整整齐齐垒着白花花的白银。这回可是没有作假,随便抽验都是足额足色的五千两。

见到这些银子,已经有人偷偷摸摸往门口挪步了。

“至于辽东那边的事……”邢明凡无师自通地摆出了个坏笑,“小的面子不够大,恐怕得夏公亲去唐行与我家徐总商谈了。”

“理当登门拜谢徐总大恩!”夏本煜连声道。

*

做个门:推荐票,月票

*

四零八来访

。一个都会绝非主政者拍拍脑袋就能一蹴而就的,必然需要时间的酝酿,从基础建设到民俗心态,缺一不可。苏州又是文化大郡,势家林立,徐元佐不打算投靠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势家,所以只能在这道千里大堤上修筑蚁穴,最终使之崩塌,从而进入苏州市场。

沈绍棠固然是个很忠诚的盟友。但是未必肯成为坚定的内应。谁家没有一点自己的野心呢?尤其是这两年沈家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就算以前没有的想法,现在也保不住生出来了。

徐元佐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明代翻版——小商蚕食势家。正要吸引夏本煜这样的中小商贾。

能够独立办满一船货的夏本煜如若知道徐元佐视他为“中小商贾”,大概会泪流满面。

……

夏本煜带着一干苏州小伙伴从太仓前往唐行。他正倚着车厢壁上打腹稿,突然觉得马车不再颠簸,颇有些奇怪地掀开窗帘往外看了一眼,正好看到前面硕大的牌子:有家客栈欢迎尊驾光临松江府华亭县,祝阁下旅途愉快。

夏本煜心中暗道:唐行真是有钱,刚进地界路就不一样了。他挪到车厢后面,掀开帘子,一低头便看到中间隆起两旁有排水暗沟的硬化路面。这真是叫夏本煜看得咋舌不已:得多少银子才能铺出这么条路来?恐怕不是徐氏一家出的银子吧?

夏本煜很想吩咐停车细看。正好时候也差不多到了饭点,前头路边又有一张酒旗招摇。是个有私酿的路边小饭庄。他叫人往后面传话,就在那个饭庄吃饭。这种荒山野外虽然要小心黑店。但是他们自己也都带了米,只需要买店家的木柴和菜肉自己做就行了。

六辆马车的车队因此驶向那家饭庄,正好将这家店彻底包下来了。

诸位商贾从车上下来,吩咐小厮前去交涉。店家也是老做的,知道这些人自己会做饭,只是带了两个小厮去地里摘蔬菜,又推荐他们杀两只鸡,无论是蒸是煮都很不错。

“我这儿也是可以爆炒的,油也是上好的。”店家知道商旅最怕黑店,又拿出一块牌子来:“诸位若是不放心,且看这牌子:云间集团指定就餐点。小老看诸位大爷也是走商的,云间小财神的云间集团可听说过?他们门下伙计在外行走,都是认这牌子的。小老为了拿这么块牌子,每隔个三五天就要让他们查一番,看厨房、店里是否干净,那真是鸡蛋里挑骨头,一根头发丝都不放过。”

夏本煜等人一听他说与“云间集团”相关,已经信了三分。去厨房的: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干净的厨房。这让众人更加信任了不少。左右荤腥只有当家的掌柜能吃,伙计们只能吃些干净的蔬菜,即便油里有料问题也不很大。

“那就炒一盘鸡肉上来。”夏本煜做主道。

店家全靠大菜赚钱,满脸堆笑地下去杀鸡了。

夏本煜定了菜单,带了长随便往外走,仔细去研究那条硬路。其他人也都跟上了,一旁凑趣道:“早听说徐敬琏有个聚宝盆,不把银子当银子,没想到竟然如此奢遮。”

夏本煜研究了一会儿,不得到不远处有块碑,眼睛一亮,快步走了过去。

*

*

四零九迎候

华夏最为重视文字传承,基于各种载体的不同,地位也是大有区别。。。所谓纸寿千年绢寿八百,人们相信只有刻在石头上的文字才能突破八百、千年的限制,千万年地流传下去。所以一旦刻碑留存,都是地方上的大事。能够将自己的名字留在碑文上,让千百年后的子孙还看得到,更是一个家族的盛典。

这块碑上记录的故事,便是松江府华亭县士民为这条新修道路所做出的贡献。如果只是简单的修路,当然也没资格刻成石碑——四乡八里哪儿不修路?就你这需要刻碑?也太矫情了!所以碑文里有大量的文字是解释这条道路的不同之处,很详细地说明了建造流程和预期效果。

苏州商人们对这些工序还是颇有兴趣,到底道路状况比苏州好,这是谁都能看出来的。他们通读之后,有人道:“果然耗费心思,没想到小小一条道路,竟然有这般讲究。”

又有人道:“看这种建筑法,物料所费尚可接受,只是人工恐怕极高。”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力成本太低,几乎可以被人忽略不计,所以一旦有所支出,反倒给人一种昂贵的错觉。

“的确,从采石、运输、碎石、入窑、研磨……中间再算上伐木、烧炭……这一整套下来耗费人力不知凡几啊。”商人们看问题的角度更倾向于成本测算,这无关能力,乃是一种职业思维,越是小商贾,对这个方面越发敏感。

夏本煜通读全文,轻轻摸着石碑顶上的雕花,道:“诸君可还记得前年淮安大水,有许多灾民流落到了唐行?”众人一愣,旋即想起了那场风波,不少人家还被累得破费不少。。。

“那时候说徐家慈悲为怀,恐怕真的收罗了不少人力。”夏本煜突然感慨道:“连人都视作一种商货,贱买高售。徐敬琏能走到今日实非荫庇之功。”

众人默然。从这个角度来看,徐元佐真是花小钱办大事的典型。谁都能想到,在那个时候,灾民有一口饭吃就愿意卖命。还有比这更便宜的劳动力么?

“这些都是徐家修的啊。”有人指着石碑上的留名,那时候还没有云间集团,留的还是“仁寿堂”、“徐氏布行”、“云间广济会”之类的名字。在这个圈子里的人,无不清楚:全都是徐家的产业。

众人啧啧称叹,能以一姓之力做出这样的善举。真是可以写进方志了。他们却不知道,徐元佐是那种沽名钓誉的人么?或者说,他是那种舍得花大价钱沽名钓誉的人么?当然不是!

这段路的确是徐家产业支持下修筑的,但是再往前走,就是华亭其它势家耻于人后,跟着投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