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3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动却更快,他已经一刀朝着潘大星砍了过来。
  这一刀砍在了潘大星的头盔上,好在那个白甲自己也躺在地上,他的腰刀太长,不便发力,这一刀却没能砍开头盔,只是敲得潘大星有些头晕而已。那个白甲便丢了腰刀,去腰间拔出一把匕首,手脚在地上一撑,便扑了过来。
  潘大星正被那一刀劈得有点晕,反应稍慢,便被那个白甲压在了身下。那个白甲一手按住潘大星的头盔,想要把他头盔固定住,一手便拿着匕首准备从面甲的缝隙里捅进去。潘大星赶忙猛摇脑袋,伸出手来,双手握住那个白甲按在自己的头盔上的手,往旁边一拉,那一匕首便捅歪了,斜斜的在潘大星的前臂上割了一个大口子。
  那个白甲又举起匕首,这一次却是照着潘大星的右臂刺了下来。潘大星被压在下面,难以动弹,这一刀便刺在他的右臂上,他的右臂一软,顿时就抬不起来了。
  那个白甲狞笑一声,正要继续下刀子,却冷不防从他侧后飞来一枪托,砸在了那个白甲的头上,将他的头盔砸得飞出去三四丈远。那个白甲口中喷出一口血,便倒在地上死了过去。
  潘大星用力的将那个白甲的尸体推开,努力的爬起来,却见清军已经顶不住模范军的攻击,已经在纷纷溃逃了。而刚才一枪托打翻了那个白甲,救了他一命的那个模范军战士也已经挺着带刺刀的步枪朝着前面追了过去。
  潘大星捂着胳膊,四下望望,见那个白甲丢下的腰刀还在旁边,便捡起那把腰刀,也跟着追了下去。


第五百七十九章 动摇
  激烈的白刃战进行的时间其实并没有潘大星感觉的那样长,这一方面是因为白刃战极度的消耗体力,所谓大战三百回合,从天亮打到天黑什么的,多半只是不靠谱的想象。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白刃战对士气的要求非常高。一般来说,士气低落的军队,战斗意志不够坚决的军队很快就会在白刃战中崩溃,如今清军就进入了这样的状态。
  白刃战持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带来的伤亡却不小。模范军在这一战中阵亡了四百多人,还有一千多人不同程度负伤。这些人中估计至少有一百五十人会在不久之后因为伤势过重以及各种并发症死亡,剩下的人中还有至少一半会因为残疾而不能回归战场。而如果不是最后获得了胜利的是模范军,这些伤兵甚至根本就不可能活得下来。
  控制了战场的模范军都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被从战场上驱离,不能收容救治伤兵的清军的损失自然更大。在双方的肉搏战中,因为模范军的霰弹枪和近距离开枪战术,他们所获得的交换比本来就很要吃亏一些,直接在白刃战中阵亡的士兵就多达近千人,然后在不长的追击中,他们又被被打死了五六百人。除此之外还有两千多伤兵被抛弃在战场上,其中有大约两千人是没有救治价值的重伤,这些人都被仁慈地补了一刀;还有一些清兵,受伤不算严重,还有救治的价值。他们便得到了相当简单的救治,如果他们能侥幸的躲过发炎什么的,那么他们就有机会到左良玉父子名下的铜矿矿坑里,或者是到李国助在菲律宾的硫磺洞里面去躲过余生,虽然这余生普遍也很短暂。(在左良玉那里,矿工经常会被土人抓走吃掉;而在李国助那里,弥漫在矿洞中的硫磺蒸汽也会轻而易举的要了他们的命。)
  这样大的损失对于双方都是第一次。模范军打的仗很多,但伤亡一向都很少。至于满清,他们还从来没有在一处战场上丢下数千具尸体的记忆。
  因为从来没有一次战斗就蒙受这样大的损失,郑森有点担心部队的士气,便取消了乘胜追击,直接攻击敌人棱堡的计划,让军队稍作休整。
  而在另一边,这场战斗带给满清的震撼却更大。一次战斗损失高达四千人,整个大清又有几个四千人可以这样消耗?而且,这四千人多是富有经验的敢战的士兵,其中甚至还包括两百多名白甲兵,此外,代善的孙子郡王阿达礼,以及正黄旗的将领谭泰也都战死在这一战中。这样的打击自然是大大的动摇了清军的士气。甚至就连满清高层也开始动摇了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清军自然也无力组织什么大规模的反扑。于是双方的战线又一次暂时的安静了下来。
  趁着这个空隙,黄台吉也将几个旗主召集起来讨论下一步的行动。
  “皇上,这仗不能再这么打了。这样打咱们赔不起呀。”一见到黄台吉,阿济格便大喊道。
  “皇上,就算我们守住了城池,保住了今年的秋收,明年明国再来一次,我们拿什么抵挡他们?臣弟觉得,我们现在不能再这样打了。”多铎也这样说道。
  黄台吉看了他们一眼,又看了看跟在他们后面一步三颤地走来的代善道:“二哥,你有什么想法?”
  代善站住了,向黄台吉拱手弯腰道:“皇上,我已经老糊涂了,还能有什么办法?只是我也觉得,这样打下去,我们就算能撑得过今年,也难以撑过明年。至于该怎么做,皇上一向圣明,一定会有好办法的。我们只要一心听候皇上的旨意就是了。”
  黄台吉忍不住皱了皱眉毛,他知道代善显然是不愿意再这样打了,而且看他的样子,黄台吉怀疑他应该和两白旗已经有了一些默契。于是黄台吉道:“二哥,老十二,老十五。我们都是兄弟,这时候也已经是危急存亡的时候了,便是老汗当年萨尔浒的时候,也没有如今凶险。到了这时候,我们兄弟却都是在一条船上了。难道说我们在这里败了,那些尼堪还会放过哪一旗不成?如今大家心里有什么想法,还是坦诚的说出来才好。”
  多铎听了,又看了看黄台吉,见他的神情不像是装出来的,便道:“八哥,我寻思着,这样打不是个路子,我们用原来的打法打不过人家,学人家的,又没学到精华,对上人家,一样是个死。如今我们必须想办法抢出一些时间来。所以我觉得,八哥你这个皇帝还是先别当了,我们先跟对面求个招安。只要能缓出一些时间,我们总能找出办法的。”
  “对面怎么会同意我们招安?他们怎么会看不出这是缓兵之计?”黄台吉问道,“若是他们会上当,上次就上了。”
  “老八。”代善开口了,“上次我们的条件不够好,他们当然不会答应。这次我们摆出更低的身段,除了称臣,我们要拿出更多的让步来,比如交出我们手中的汉人,比如退出边墙。”
  “那怎么行?我们答应了这样的条件,大清就全完了。就算是缓兵之计,这一招又能缓多久呢?光靠空口的条件,没有实际的行动,他们是不可能相信的。”黄台吉说道。
  “那当然。”代善用悲凉的语调道:“但我们还可以送上人质,我们也真的归还汉人,也真的逐步后撤,我们去朝鲜。郑家功高盖主,下一步,要么是明朝皇帝族灭了他们,要么就是他们谋朝篡位。他们难道就不需要保存实力吗?他们就不需要一个外援吗?只要他们允许我们迁移到朝鲜去,就算是真的接受了招安,在如今的情况下,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老八,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如今,我们真的是打不过人家!”
  黄台吉想了想,又问道:“那么,谁能做使者?有让谁去做人质呢?


第五百八十章 招安
  听到皇太极这样问,几个人都知道,黄台吉基本上认同了这样的想法。只是如何实施,如何做才能真正的骗出时间来,他还要和大家再商量一下。
  “这个……”做人质的人,一定要有很高的身份,但是身份很高贵的人,手里自然也有权力,这样的人一旦送去做人质,就会涉及到满清内部的权力平衡问题。就比如阿济格和多铎兄弟,身份倒是很高,但是若是将他们中的哪一个送出去做人质,只怕两白旗立刻就会炸了窝。同样,代表两红旗的代善也是一样,他们都是不可能被送去做人质的。至于黄台吉那边,如今带着正蓝旗的豪格也不适合做人质,虽然黄台吉一定要他去,估计也不会闹出什么大乱子,但是这样做也肯定会有损于黄台吉对正蓝旗的控制。其实几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最好的人质人选,那就是黄台吉的另一个儿子福临(不是原来时空的那个),这个儿子最为受宠,很多人都猜想,黄台吉将来一定会把皇位留给这个孩子,但此时他却还没有长大,所以黄台吉并没有把交给他什么权力。所以,理论上,这个儿子是最为合适的人质人选。只是因为这个孩子最受宠爱,黄台吉肯定不愿意把他送出去,这时候谁开口说出他的名字,多半是要被黄台吉记恨的。所以几个人便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都不开口说话。
  “二哥,你说说你的想法。”黄台吉又问道。
  “皇上,这件事还是皇上辰纲独断为是。”代善道,“如今是我建州生死存亡之时,还有谁能不为我建州效命不成?我的儿子孙子,皇上觉得哪一个可以,就可以让他去。”
  黄台吉摇了摇头,他知道代善只是说得漂亮而已。事实上,以代善现在还在的儿子孙子的身份地位,根本就不可能取信于人。如果真的弄到要派人质,那么毫无疑问,只能是他黄台吉的儿子去。
  “先不说这些吧,人家那边还不知道怎么想呢。”黄台吉道,“先悄悄派人去和那边联系一下,看看那边的反应再说吧。”
  说完这话,黄台吉又踱了几步,道:“不过你们说的退路问题,也确实要准备起来了。先让勒克德浑和硕塞带上些生女真去宽甸,为我们日后向朝鲜转移做个准备。嗯,对了,洪承畴好像和郑家原本是有来往的,让他也写一封信给郑世子,以表明我们的诚意。”
  ……
  “这怕是缓兵之计吧?”顾绛将那份书信轻轻的放在桌面道,“我军连战连胜,敌军胆气已寒,物力已尽,难以与我军抗衡,所以做出这等摇尾乞怜的假象出来,想要欺骗我们。世子千万不要上了他们的当……”
  郑森听了,点点头道:“建胬作乱数十年,辽东数百万汉人,尽遭屠戮,而且流寇之祸,究其根本,也是源于辽饷,源于建胬作乱。算起来建胬害死的汉人何止千万!做了这样的事情,如今想要认个错,服个输,就当啥事都没有了?天底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且我读《苏武传》,记得当初苏武斥卫律曰:‘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也正因为如此,苏武执节不屈,匈奴才不敢相害,天下万国也才对大汉畏威服德。便是不久前,西班牙国杀戮我华夏之民,家父命我等明伐其罪,败其军,夺其地,使其近百年之经营一旦灰飞。故而如今在南洋,还有谁敢欺辱我华夏之民?当地土人,也都仰慕华夏教化。如果今天我们轻易地就放过了建胬,这岂不是在昭告天下,趁我华夏之隙,背叛我华夏,荼毒我华夏,不需要受到惩罚?将来这天底下还有谁会把华夏的威严放在眼里?又如何能让夷人慕化?不过这事情也许倒是有些利用的价值。总不能让建胬白白的写了这些东西不是?”
  “你的意思是?”顾绛疑惑地道。
  “将这东西公之于众。”郑森冷冷的道,“分成两个版本,一个带上我们的批注,发给士兵们看,另一个就不要批注了,直接放在邸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