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3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的意思是?”顾绛疑惑地道。
  “将这东西公之于众。”郑森冷冷的道,“分成两个版本,一个带上我们的批注,发给士兵们看,另一个就不要批注了,直接放在邸报上。”
  顾绛想了想,便笑道:“世子好算计呀。一边用这个东西来教化士兵,鼓舞士气;一边用邸报来做出一副真的要谈的样子来引蛇出洞。真是……”
  郑森听了,笑道:“只是这事情,却要委屈朝中的某些先生,暂时背背骂名了。嗯,先让他们将人质送过来,然后我们的使者再过去,一边做出谈的样子……”
  听到这里,站在一旁一直没说话的孔璋却笑着插道:“却原来你是要效法李卫公破突厥的做法!嗯,只要天使一到敌军那里,敌军必然松懈,到时候趁机攻击,一定能大获全胜。只是这唐俭却不知道谁能做。”
  “唐俭自然有人能做,反正轮不到老兄你!”郑森听他话里的意思似乎有点跃跃欲试的味道,便这样说。然后他回过头来,却看到顾绛似乎也有点跃跃欲试的架势,便又补上一句:“宁人兄你也别想,你们都是大才,这等冒险的事情,却不能让你们去做。此外,我想建胬那边的一般士兵,怕是不知道他们求招安的条件是这样的吧?我们也正好可以拿这事情来造造谣。嗯,说什么呢?”
  “还用造谣?就按这上面的东西,不就意味着那些建胬拿到手的土地都要交出来了?直接就把这告诉那些建胬,就足以打击他们的士气了,哪里还需要造什么谣?”顾绛摇摇头道,“虽说‘兵者诡道’,但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才是最好的。打个比方说,我们就派人对着他们喊话,说这些事情,他们那边还敢对骂过来不成?若是不敢,那些建胬士兵自然知道我们说的是真的了。到那时候,他们的士气只怕就更加低落了。然后再来个唐俭来证实一下,敌军只怕就要散架了,世子再发起猛攻,一定能像当年李卫公那样击败敌军,俘获胬酋!”


第五百八十一章 招安(2)
  因为模范军的大炮的不停的轰击,黄台吉只能在堡垒的城墙根下露天的进行朝会。侍卫们清理出一片空地,控制住周围,又在靠着城墙的地方摆上一把交椅,旁边再撑上一柄黄罗伞,这便是黄台吉的御座了,其他的贝勒贝子们在靠近点的地方站着,然后是满洲的文武官员,再然后,就是那些汉臣了。他们排的很靠后,快要出了城墙的遮蔽范围了,所以每一次大炮声响起的时候,他们都忍不住的要缩一下他们的脖子,似乎恨不得能把脑袋缩进身躯里面去一样。
  此时的朝会上讨论的是郑家给出的初步的回复。
  “傅勒赫,你和大家说说,你这次出使明军的情况。”黄台吉轻声道。
  傅勒赫是阿济格的儿子,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此次为了表明诚意,便是由他出使到模范军中。听到黄台吉动问,他便走出来跪下磕头道:“禀告皇上,奴才这次出使明军,虽然没能见到安平王世子,但是安平王世子却让奴才传些话过来。”
  “你把他要你说的话说说给大家听听。”黄台吉道。
  “嗻,”傅勒赫应道,“奴才去了明军中,将皇上的圣谕告知他们,便被他们关进了一个帐篷里。过了半日,才有一个自称是安平王世子的参谋军官来到帐篷中,对奴才说了些话,这些话颇为狂悖,奴才不敢说。”
  黄台吉笑道:“明国之人,一向如此。这话是他说的,不是你说的,有什么不敢的?难道朕是无端迁怒他人的无道之君吗?你只管把他的原话说出来,一个字也不要改。”
  傅勒赫便又磕了个头道:“皇上圣明,那人说看皇上的书信……”
  黄台吉却皱起眉头来道:“让你说他的原话。难道那明军参谋会称朕为皇上?”
  傅勒赫便道:“皇上恕罪,那人说:‘看那逆酋的信,却也有两分招安的诚意,只是这逆酋在信中自称‘大清国皇帝’真是不知死活,这乃是对大明皇帝大大的不敬,仅仅这个称呼,他就该诛九族。这世间也没有什么狗屁的大清国,只有犯上作乱的建州卫。所以逆酋要是真的要想招安,想要保住性命,这称呼上就万万错不得。只能自称罪人,不能弄出什么大清国什么的来。’”
  这话音一落,周围的一些满清官员们便愤愤的议论了起来。尤其是那些汉臣,更是各个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纷纷大骂明国的那些尼堪不识抬举。倒是黄台吉安坐在御座上,似乎一点都不生气。
  其他的几个贝勒,比如代善,比如阿济格和多铎也都没什么反应,显然,这些话他们早就知道了,甚至于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他们也早就相互沟通过了。
  “那人还说,皇上如今派人送来这东西,多半是顶不住了,想要玩缓兵之计。只是到底是战是和,那得大明皇帝说的算。安平王世子接到的圣谕是要将……将我建州部犁庭扫穴,杀得一个不留。没有得到新的圣旨之前,他可不敢停下来。要是我们动作慢了,就算大明皇帝宽厚,愿意饶了我们,只怕他们就已经把我们杀光了。”傅勒赫接着道。
  “哼,大言不惭!”黄台吉冷笑道,“他还说了些什么?”
  傅勒赫赶忙道:“他说,若是我们真有诚意,便先将人质送过去,然后每天还给他们一千个汉人,他们就休兵一天。”
  “哼!”黄台吉又冷哼了一声,然后朝着众人道,“你们有什么想法?都给朕说说。”
  周围的大臣们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没有谁首先开口。这其实也正常,因为大家其实都知道,如今满清节节败退,实在是需要缓一缓,那边提出的条件虽然带着一些屈辱性,但其实也是符合满清如今的需要的。所以这个时候站出去反对,当然是没眼色的。但是这件事无论如何,总是一件屈辱的事情,站出来赞同,只怕也会让人觉得自己的立场有问题。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开口,先看看那些大人物怎么说。
  大家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还是代善首先开口了:“皇上,要说我军这个时候确实是需要时间重整防御,他们的条件,我觉得也不是不能考虑。算起来,在如今,用一千个汉人换一天的时间,其实也还合得来。只是这些汉人如今都是分属于各旗的包衣,都分到各家各户名下,如今要收回来,只怕不好处理呀。不过不管皇上做出什么决定,我两红旗一定不会拖皇上的后腿。”
  黄台吉点点头道:“二哥如此公忠体国,实在是大家的表率。朕也承诺,绝不会让大家吃亏。今日为我大清做出了贡献的,将来我大清必定十倍百倍的回报他们。”
  “还有人质的事情。”代善又道,“不知道皇上打算让哪个皇子……”
  “皇上。”黄台吉还没有开口,傅勒赫却抢先开口说道,“安平王世子要求人质必须由他指定,他要求让……”
  “他想让谁做人质?”黄台吉问道。
  “他们想让福临去做人质。”傅勒赫回答道,“那人还说,福临如今还小,一个人做人质也不方便,所以可以让他的额娘也过去照顾他。”
  这话实际上就是要求将福临和海兰珠一起去做人质了。因为满清提出招安求和,本质上就是缓兵之计,所以送去做人质的,可以预见多半也不会有好下场。而这两个人,在情感上却是黄台吉最为看重的人。别看此时黄台吉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但是昨天晚上,他从傅勒赫那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可是摔了杯子的,并且还咬牙切齿的把多尔衮痛骂了一顿,在他看来,明军那边提出这个人选,多半是问了多尔衮的。
  不过在摔了杯子,骂了多尔衮之后,黄台吉还是平静了下来,并意识到,这个条件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黄台吉并不是清宫剧中的那种黄台吉,儿子和女人固然重要,但是和江山大业一比,孰轻孰重却也是很明显的。


第五百八十二章 招安(3)
  这天早晨,那两门攻城巨炮几天来第一次停止了射击。因为依据明清,不对,应该是大明军队和建州部打成临时协议,大明军队暂停了对清军的攻击,等待朝廷做出的最新的决定;同时建州部每天向大明军队交还一千名自大明掠走的百姓。
  此时已经是巳时,已经到了约定的,交还一千名百姓的时间了。郑森和几个参谋还有将领,外带一个建州部的使者都登上瞭望台,向着那边眺望。
  “时候差不多了,怎么还没来?世子,我们要不要开一炮,催促他们一下。”余新放下手里的望远镜,斜着眼睛看着建州部的使者傅勒赫,却拱手向郑森这样说。
  “世子。”傅勒赫赶忙跪下道,“请再宽延片刻,我建州部肯定会守信用的。”
  郑森并不做声,只是往热气球的方向望了望。其实热气球那边早就给出了信号,他们早就看到了建州部的人在约束一群人,准备把他们带出来。
  又过了半刻钟的样子,瞭望台上的人便也看到一队清军带着一群衣衫褴褛的人从棱堡那边过来了。他们行进到距离第三道外面五十步的铁丝网处停了下来。接着便有模范军的一队士兵迎上去,他们在铁丝网上开了一个小口子,然后开始按十个人一组的方式放进那些汉民。
  李三狗也在这批交还的汉民中。他是两年前建胬入寇被掠往关外的。他的一个哥哥死在了出关的路上,老婆也被人抢走了,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然后他被分到了正红旗,在一个庄子里给一个叫做达山的旗丁做包衣。去年冬天,差一点就被杀了吃肉。到了今年春天,又被调来造土墙什么的。
  这两天在包衣中一直有谣言,一会儿说是军粮不足,八旗的老爷们要杀了他们腌起来当干粮;一会儿又说在反攻的时候要赶着他们在前面走,好去顶明军的枪子;一会儿又有谣言说……。总之,基本上没什么好事情——这也自然,八旗的老爷们还能做出什么好事情?
  这天早上,八旗的老爷们真的把他们集中了起来,说是要送他们回大明去。这话包衣们自然是不信的,甚至有人忍不住的就猜测,这“送你们回大明去”,是不是就是“送你们回老家”的意思,李三狗也觉得自己的日子大概是要到头了。
  然而奇怪的是,李三狗,还有其他的那些包衣们都并没有冒出什么反抗的念头来。甚至就连逃跑的念头也没怎么冒出来。这其实也不奇怪,因为他们如今都太瘦弱了,不要说反抗,甚至就连逃跑,也是力不能及的。另外,要反抗或者是逃跑,也需要一个能领头的人,但是这些包衣之中并没有能够服众的人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实施这样的行动,必须有强烈的求生欲。但是在经历了几年的折磨之后,包衣们普遍觉得,死了其实不见得是什么坏事,说不定比活着还要更好些。比如李三狗,就隐隐的对死亡产生出了一种奇怪的期待。在听到了明天可能死的消息后,却反而几乎是有了种松了口气的感觉。
  然而情况却比他想象的要好,他们真的被带了出来,向着明军那边过去了,而且八旗的老爷们也没有拿着刀枪逼着他们去冲明军的营垒,只是带着他们在那道铁丝栅栏前面停了下来。几个旗丁走了过来,带头的是个白甲。他们先从腰间拔出刀,高高的举起来让对面看,然后便将这些刀丢在地上,好让对面明白他们没有歹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